开汤——2016 老曼娥古树春茶:2016 老曼娥春尾料熟堆茶样
缘 起
去年春天就听说“大滇号”的一个众筹项目,——传统渥堆发酵工艺的老曼娥古树熟茶,选用2016年春尾夏初古树原料,总共几吨的量。
市面上听多、见多了各种所谓的“古树熟茶”,大都不好评价。而素来知道大滇吴总做茶还算是靠谱,这次尝试用知名产区古树料发酵渥堆熟茶,值得期待!又是当年的老东家,说对说错的也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其实说这次“曼峨古树熟堆”是尝试,并不准确,因为之前还有个“东半山熟堆”才是正在的尝试,因为是尝试发酵古树料,经验不足,导致那次发酵程度普遍偏轻,到六成半。文末将附“东半山熟饼听茶会资料”。
更有幸的是,2016年老曼娥古树春茶的生饼我也是有的,同为大滇产品。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参考、对比机会!
在同一个质量体系下,生茶渥堆发酵为熟茶,它的汤感熟化方向是什么样子?与市面上绝大部分台地、小树,夏秋茶为原料的熟茶又有什么样的区别?
这些答案或许就将在这一次“开汤”中揭晓……
多说一句,因为愈发的感觉到大气压强对于冲泡表现的影响,从这次开始,我将尽可能在大气压达标的情况下开汤品鉴茶品,以避免导致误判。
我定义的普洱品鉴达标大气压强为1030hPa。
行了,言归正传,开汤 ~ ~
相 茶
2017年1月10日 上午 晴 1033.49hPa 于“可遇轩”
2016年 大滇号 901 六星 老曼娥古树春茶357g饼
单泡条索 A
单泡条索 B
微 观 世 界
条索 A1
条索 A2
条索 A3
条索 B
条索 C
条索 D1
条索 D2
2016年 老曼娥春尾夏初古树原料,发汗至秋渥堆发酵,同年12月21日前后出堆
单泡条索
独立条索
茶头 A
茶头 B
茶头 C
条索 A
条索 B
条索 C
条索 D
条索 E
条索 F1
条索 F2
条索 G
条索 H1
条索 H2
微 观 世 界
茶头局部 A
茶头局部 B
茶头局部 C
茶头局部 D
茶头局部 E
茶头局部 F
茶头局部 G
茶头局部 H
茶头局部 I
茶头局部 J
茶头局部 K
茶头局部 L
茶头局部 M
开 汤
曼娥 · 生
单泡克重
第1水 汤色
第1水 叶底
第4水 汤色
第4水 叶底
第7水 汤色
第7水 汤色
第10水 汤色
第10水 叶底
观 底
最终叶底(有偏色)
叶底条索 A
叶底条索 B
叶底条索 C
叶底条索 D
叶底条索 E
曼娥 · 熟
熟茶单泡克重
熟茶单泡
温润泡 汤色
第1水 汤色
第1水 叶底
第2水 坐杯
第4水 汤色
第4水 叶底
第6水 坐杯
第7水 汤色
第7水 叶底
第10水 汤色
第10水 叶底
熟茶最终叶底
生熟最终叶底
开 煮
叶底装袋
叶底袋入壶
熬煮两小时汤色 A
熬煮两小时汤色 B
熬煮两小时汤色 C
最终条索
条索取样
结块 A
结块 B
解 块
品 饮 综 述
老规矩,140ml盖碗,1:20投茶量,7g,标准冲泡。
曼娥 · 生
热杯摇香,“干香”气息辛苦及甜度明显。
温润泡入口香滑,回口芬芳,上头,在后脑。
“湿香”青苦。
第1水 7s出汤,滋润,苦底干净平衡舒适,汤滑鲜活,回口苦若显,花香浓郁。因毫多,汤色并不清澈透亮。后背出汗。
第2水 茶氨酸所表现出的鲜爽愈加明显,公道杯底浓重的焦糖香。
第3水 一杯上好的清咖,纯净的苦伴有淡而鲜活的酸爽。体感上头,有返苦现象。
第4水 持续返苦,且舌根有酸涩感。至峰值,开始打茶嗝。
第5水 10s出汤,进入二平衡阶段。
第6水 15s出汤,厚度回归,落口回甘,返苦。
第7水 20s出汤,趋于甜,公道杯底有清晰的苦。
第8水 30s出汤,苦底依旧在。
第9水 1m出汤,苦底渐弱,开始甜了。
第10水 2m出汤,甘泉一道。公道杯冷香依旧有苦底,若中药。
——冲泡结束
* * * * * *
都说曼娥苦,不入口怎知如何苦。
都说曼娥烈,下肚方知曼娥清肠非虚言……
在座的两位都在品饮这道茶的过程中去了趟厕所,清了清肠。还好,肠胃没有不适感,回来照样想喝这道苦不拉几的茶。
此茶上头,且有劲。
上文图片中满铺银毫的大芽头是布朗茶的典型特征,鲜爽与苦底皆赖于此。
若要把老曼娥定义为苦底茶标本的话其实也不为过,——的确苦。就好比古埃及的金字塔,如果你对它不了解,就只能感受其貌似简单的外部结构,而它的真正价值其实在里面,——能够在感受这种大苦的同时去体会苦之外那更多的内容,这就需要学习一种感性认知的能力了。
“曼娥 · 生”就说到这儿。
曼娥 · 熟
干茶形态,茶头、条索各半。
烫 杯摇香,“干香”主要表现为茶头果胶熟化后所表现出的甜度与厚度,隐约有海鲜虾酱的味道。
温润泡,有一种糖浆甜。
“湿香”,酱香浓郁。
第1水 7s出汤,汤质浑浊,甜,酱香。有稍许清凉感,汤感稍薄。
第2水 15s出汤,汤混,厚度到位,茶头的果胶感明显。体感发热,汤感较立体。甜度清晰而持久。
第3水 15s出汤,汤混。甜而清澈,几分钟后有返苦现象。茶汤微凉后有苦底。
第4水 15s出汤,滑度明显,落口芳香。
第5水 20s出汤,汤色趋亮,过峰值。伴随甜度降低的一种厚度下降,应为熟茶的果胶感。回口甜。
第6水 30s出汤,厚度回归。后背有发热体感。回甘清澈、苦底渐弱。
第7水 1m出汤,渐落。一口伴有清澈苦底以及果胶滑度的汤感体验,一种有厚度的胶质感的滑滑的苦。
第8水 2m出汤,渐弱,体感氤氲。
第9水 3m出汤,依旧落口苦。
第10水 5m出汤,依然有厚度。
叶底入袋,浸煮两小时,汤感甜沙。
——冲泡结束
* * * * * *
如前所述,这是一款春尾夏初的曼娥古树料,毛茶发汗至入秋才进行的发堆,2016年12月21日前后出堆,——我们所品饮的其实是一个刚出堆的熟茶散料,茶体里还有不少水分有待释放。基于这一点,没喝之前我就已经给汤感打了五折,所以汤混水薄等表现,无需太关注。
有了之前“东半山熟”的基础,这次“曼娥熟”的渥堆控制就显得更成熟了。干茶及叶底的表现上反映出发酵均匀,熟化度控制在七、八成上下,没有过分熟化。
果不其然,汤色就没有透亮过,但厚度不错。如果再等个半年,汤色应该会好很多,若是在一年之后再喝,或许会有惊喜!
抛开这些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因素,苦底就成为了这道茶的一大特色!
相对生茶而言,香滑醇厚的一口苦饮,以及深沉的汤色,就更像是一杯现磨的极品咖啡了。
可能是这道茶样里的茶头比例较大,胶质感与滑度表现很好。
共 品 者 说
下面,是我一位参与品鉴的学生所给出的汤感评价,原文如下:
这也是个用心的学生,之前一张白纸,如今能有如此的品鉴能力,我很欣慰……
* * * * * *
综合看来,以苦底见长的毛茶就算是渥堆成熟茶,其苦底依然清晰可辨。
那勐库的涩底又将在渥堆后有怎样的表现呢?我在想象……
在当一个新生事物降临到这个世界,得到的应该是更多的祝福而不是过多的评价。对于这款茶我就说这么多吧。
别忘了对比参考文末的“东半山熟饼听茶会资料”,或许会让你更多的了解这个茶。
我是空山 这里是空山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