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树
每日一字——树
【十年树木】今日春分。春来送暖,万物生。刚好在微群讨论《上山种下一棵树》,今天就来说说“树”字。(哎哎,不是要说春分吃什么吗?韭菜炒鸡蛋,随便吃~)
“树”,繁体作“樹”。殷商之前的甲骨文、金文,没有“树”,只有“木”。“樹”,形声字,从木,尌(shù)声。“尌”也兼表义,甚或可说是“樹”的本字。“尌”字右边的“寸”是一只右手;左边有两种字形,遂有两种解法:
1.石鼓文“尌”左边,上“木”下“豆”,流沙河先生说,“豆”是声符,以手持木,表植树之义。
2.金文的左边,则象鼓之形,用手将鼓竖起来,会意为“树立”。
无论听谁的,“尌”的本义是“立”,是一个动词(名词有“木”),大概是可以确定的。添加“木”为义旁,是后来的事了。
简化字“树”,除了偏旁“木”,再想不出任何造字的线索。“木”加“对”,莫名其妙;“村”加“又”,也不明所以。基本字根中,“寸”和“又”都是“手”,两只不同的手摆在一起,古人造字绝不会这么干。以此而论,“樹”变“树”,无疑是粗暴的简化。
可是“树”,从小写到现在,也并未觉得有何不妥。它种在我们的脑子里,已经生了根。老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移走“樹”,种上“树”,二十年足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