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怎样炼成的(二)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股市与黄金交易最大的不同点,是拥有大量的数据可以研究,市场上还有很多企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我们每天都在用这些产品,而交易中的黄金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虚拟价值。

由于在进入股市之前有十几年的企业经历,我一直对那些概念和题材不是太感兴趣,现实中的企业想要持续实现爆发性增长,需要时代、环境、产品和管理的完美结合,绝不是某一个因素改变就能彻底脱胎换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一直都是个具有价值投资基因的人,这在对股票懵懵懂懂的时代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2009年,虽然是刚开户,但之前有了一年多的模拟盘经验,也经过了一年的黄金交易磨炼,我的买入逻辑还是很清晰的。当时,楼市经过了2008年的沉重打击之后,在2009年一季度出现了全面复苏,各地销售情况都是一片大好,身在行业中,对这一强烈反转的感受是直接的。

我买入的第一只股票就是万科,算是对自己所从事多年的行业,表达的一种致敬吧。买入的还有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作为一个地产从业者,深知银行的重要性,更清楚房地产的发展中银行会有多大收益。第一批持仓中,也包括了青岛海尔、格力电器等家电业龙头,买入逻辑很简单,房子卖的好家电自然不可少。

可2010年上半年,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全面升级,不但取消了2009年的绝大部分优惠措施,更在按揭贷款上进行了严格管控。我当时管理着策划和市场研究两个部门,每周各个项目都会有大量的客群分析汇总过来,传递的信号确实不理想。结合项目明显下降的销售数据,2008年那种熟悉的感觉又重新涌现出来。我卖出了手上所有的地产股,亏了百分之十几,当时卖出的价格,要到4年后才会重新收复。

2010年的方向性调整,收紧的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流动性,而是全社会性的,可当时的我并不懂得这些。我那个阶段的选股主要靠大的宏观逻辑,具体操作中比较依赖原来做黄金交易时学到的技术分析。对于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生产经营指标大部分都不是太懂,只会看看简单的PE、PB,入市的前几年,甚至没有完整地看过一份财报。

从2009年到2013年,虽然期间也有收获的时候,但整体上一直在亏钱,是那种买什么赔什么而且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亏的亏钱模式。好在我一直都有自知之明,始终抱着交学费的心态,在股市里投入的钱并不多。到2013年年底的时候,持仓市值差不多只有十万元左右。做了6年投资,整体亏损超过30%,但按绝对数字来看不过是亏了3万多元,以我当时的收入来算,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亏的钱不多,但对信心的打击可不小。这6年时间里,我买过黄金、买过地产股、银行股、家电股、白酒股、汽车股、中药股,却一无所获,越发觉得股市就是一个赌场,在这里赚钱简直是天方夜谭。好在借助股市所学到的知识,我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理解一直在不断深入。我当时创建了一家做房地产服务的公司,经常要与一些企业家或者大企业高管就经济环境进行探讨和交流,这些学费还是很有价值的。

当时的工作非常繁忙,我经常在凌晨5点多钟起床,6点多便到公司开始看系统上需要审批的文件。8点半之后到中午,是各种内部会议,下午要去各个项目了解一线情况和拜访客户。到了晚上还有各种应酬,去喝那些令人头疼的各种白酒、红酒、啤酒、洋酒,喝到后半夜是家常便饭。然后还是5点多钟起床,开始循环往复。

时间总觉得不够用,我也考虑过清掉所有的仓位,从此远离股市。但6年的时间,有些东西已经成了习惯,不知不觉中我对股市的兴趣越来越浓。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这是一个世界,尽管里面还有很多东西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我已经开始爱上它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