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泥人大阿福
无锡 是我的祖籍之地 虽远犹亲
惠山泥人 是无锡最著名的特产
曾经在无锡博物院见过很多精品
千姿百态地将各种故事戏文呈现
粗中有细雅俗共赏 真是妙趣横生
惠山泥人
无锡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惠山泥人是一种产于无锡惠北的彩色泥塑人像,它创始于明代,发达于清代,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无锡惠山的寺庙、园林、祠堂和街坊,当地戏文、雕刻、庙会、香会以及惠山浜与之沟通的京杭大运河及无锡古运河两岸的“米市”,都对惠山泥人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特殊而又广泛的深刻影响。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其造型简练饱满、线条流畅明快、色彩鲜艳夺目、构思巧妙细致,作品多为儿童玩具和摆陈设品。2006年5月20日,泥塑(惠山泥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山泥人代表作品之首<大阿福>
被神化了的民间健壮孩子的可爱形象
还有一个女版的 被称作 阿喜
主要是取其镇邪 降福之意
大蚕猫和花猫
与大阿福并称的惠山泥人代表作品
泥塑<蟠桃会> 清光绪
周阿生塑 陈杏芳彩
作品高85厘米,是现存最早的惠山泥人作品,也是大型手捏戏文的经典之作。据说<蟠桃会>是地方官为庆贺慈禧太后50大寿,由当时的著名艺人周阿生捏塑、陈杏芳彩绘的贡品。<蟠桃会>里一共24位神仙,王母娘娘戴金冠穿彩衣,端坐假山最高处的亭子里,左边是捧着从天上偷来仙桃的东方朔,右边是手托金樽身披彩绫的麻姑,下方参差排列着八仙、刘海、和合二仙、黎山老母、彭祖和月老等24位神仙。
惠山泥人 是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
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的黑泥所制
泥质细腻柔软 搓而不纹弯而不断
干而不裂可塑性佳 适合捏塑之用
惠山人贩卖泥人的记述始见明代
早期以神佛人像和各种动物为主
前者多为供奉 后者作为儿童玩具
采用模具印坯 彩色明快粗犷夸张
称为粗货 主要售卖给儿童和农民
明中叶以来 各种戏曲流行于无锡
为惠山泥人艺人提供了观摩机会
遂出现了高度不超过10厘米的
以单片模具制作的<小戏文>泥人
因分插在泥板之上 故称<小板戏>
清中期 随着昆曲和京剧艺术兴起
惠山泥人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期
诞生了表现戏剧人物的<手捏戏文>
它们造型生动自然 色彩富丽悦目
装饰精致讲究 被称之为<细货>
少年时 随父亲和祖父两次回无锡
记忆最深的 就是带回的惠山泥人
最大的是米勒身上爬着五个小孩儿
后来才知道这题材叫<五子闹米勒>
还有一对儿慈祥的老爷爷和老奶奶
头大身子小内藏弹簧 一碰就摇晃头
其中几个至今还摆在家里的书柜中
虽然这些都属于廉价的旅游纪念品
但它们却是我和故乡最直接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