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经法: 小白虎汤(34)
原方:小白虎汤:治天行热病(指温热病,即现在所说的温病),大汗出不止(同时会有发热(发烧)不恶寒而反恶热、烦热、烦躁的表现,是阳明病内热炽盛、蒸迫体内津液(水分)外泄欲散热的表现,有用石膏、知母清除内热的机会),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内热加上大汗不止、津液亡失,机体津液趋于虚衰枯竭,因而有燥渴、烦渴的表现,有用知母(清热)、米汤、甘草(养胃)之类补养津液、水分的机会),脉洪(一是指有力、滑之类,是实证(这里是主热盛、热实)的表现;二是指数、疾,为内热的表现)大(指粗大。这里是主热盛,有热胀冷缩的意思)者方。
石膏(如鸡子大,绵裹,打)(仲景白虎汤中的用量为“一斤”,即十六两。可见石膏的“如鸡子大”当是指一斤而言),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上四味,先以水一斗,熬粳米,熟讫,去米(即用粳米汤去煎药),内诸药,煮取六升,温服二升(大量地去补充水分),日三服。(仲景白虎汤的煎煮方法为“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相比之下,这里的讲述更为详尽,当更为可信、可从。但在实际应用这类方剂时,也可以将药与米一起煎煮,然后再去滓服用(更象仲景的煎煮方法),而不需要象这里这样去分开煎煮;也不需要象这里这样一次服两升,象仲景那样一次服一升就可以了,也可以采取小予频服的方法,以免因暴饮导致胃中水饮停积不能消化而产生变证)
参考比例:生石膏十六,知母六,甘草二,粳米三;煎汤,分三服。
合方分解:小白虎汤==仲景的白虎汤。
按:本方即仲景的白虎汤,宜互参。
从本条的“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来看,白虎汤证是有烦渴的表现的,可见胡希恕前辈的“白虎汤证不口渴,白虎加人参汤证才口渴”的论述是错误的,不可从、不可信,白虎汤证也同样是烦热、燥渴的,此点必须明确和肯定。但本证有饮水不能解渴的消渴的表现,有胃虚不能消化水饮、生化津液的可能性,仲景对此类消渴证常加用人参健胃生津液,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临床实践也证明这种治法是科学、有效的,的确是治疗方法上的一种进步,所以本条的述证,应该以仲景的白虎加人参(红参)汤去治疗会更好些、更有效些,这点也是应该要清楚知道的。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本证用白虎加人参汤去治疗可能会更好就因此认为白虎汤证就是不渴的,这种思维方法是错误的,这也是胡老智者千虑之一失也。本证能用白虎汤去治疗是肯定的,用白虎加人参汤去治疗可能会更好也是可能的,而且白虎加人参汤证还常会有“背微恶寒”(《伤寒论》169条)、心下痞、胸口翳闷、胃口差、不欲饮食、食不消化之类(人参证)的证情表现,这些都是在实际应用这些方剂时须要注意的地方。
小白虎汤治天行病,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发高烧或者不烧,外感恶热烦躁,这种发烧喜欢撩被子。喝水比较多,大便不一定干,大便干成阳明腑实证了。这是阳明经热,热在经气的气分上,这就是标准的阳明证。从太阳刚转到阳明经是葛根汤证,葛根浮长主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再往下转就是白虎汤证。
阳明白虎就是右侧肺金不降,阳明燥金在秋天凉气该收降的时候不降,暑热之气反逆上来。这就是天气的阳明证,人肺里的津液少,或者病邪入到阳明。治阳明证用白虎汤,因为白虎是凉降重收之方,就是帮助它气化方面收敛。这是一种时空思路,白虎是西方之神。各种传染病都有可能,比方肺炎、非典、禽流感、大脑炎或者普通病毒性感冒。如果出现恶寒发热,口干舌燥,高烧烦躁,咳嗽就是大青龙汤证。如果没有外寒只有里热,就用小白虎汤,石膏的量大了就是白虎。
这个方子的生石膏用鸡蛋大小,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三四十克,量不是太大。必须得把它捣碎,否则药效就会没有。苦寒的知母六两,四十多克量也不小了,而且它含津液比较多,肺为水之母。摸着是软的,跟麦冬一样。
要想把心火降下来,必须得把肺水补足,金火之间的关系就和水箱与发动机的关系一样。如果发动机太大水箱太小就会容易热,会跑不快、烧缸。如果心脏特别弱,你给它补很多肺水它就更弱了,它们之间有一个比例。心脏搏动力量特别大,肺里面的津液就少了,心火就会往上走。因为土生金,所以加点炙甘草。张仲景用药有个特点,凡是用到石膏的地方就会用到粳米,效果就比较好。滋阴生津的凉性粳米就是大米,白色入肺,养肺阴止渴,和炙甘草一起还可以养胃气,主要是怕石膏过于寒凉伤到胃。
但是按照咱们现代的研究,石膏是钙质不溶于水的,不管多少熬药都不会有作用,其实他们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咱们用上它烧就退了,二十克、三十克或者五十克,效果就是不一样。按他的化学成分化验,也不含退烧的成分,但是它的凉性走到水里面了。吃到肚里就觉得凉,就不想吃东西了,石膏是甘辛味的,是往外发散的。粳米也是甘味的,白虎汤主要作用就是清热生津,肺里没有津液心火就瘀滞了。虽然是火克金,但是金也能制火,心火就会往上亢、蒸。已经没有肺气下降的作用了,所以心率就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