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8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B    现代汉语

最柔弱的事物是水,水攻击坚强的事物,却能够获胜,因为水用无形来改变。弱胜强,柔克刚的道理,常人都知道,但是做事情却不能够应用。所以圣人说:能够承受国家失败的人,会成为社稷主,能够承担国家错误的人,会成为天下王。正确的道理往往和常人常态相反。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言水柔弱,圆中则圆,方中则方,拥之则止,决之则行。水能怀山裹陵,磨铁销铜。莫能胜水而以成其功也。

2王弼注:以,用也。其谓水也,言用水之柔弱,无物可以易之也。

3杜光庭注:守柔弱则谦光,为强梁则屈抑,所以国君以含垢为大,立名以不祥为先,配圣德乃允叶厥中,闻俗耳则虽正若反,嗣以执契之理,更彰与善之方尔。

4陆希声注:夫溜之细可以穿石,是用其柔弱,无物可以易之,则知柔弱胜刚强,其理明矣。天下莫不明知其如此,而莫能效而行之,故老氏举圣人之言以劝之,盖亦《三坟》之遗文也。

5吕吉甫注:天下之物,唯水为能,因物之曲直方圆而从之,则是柔弱莫过於水者也。而流大物,转大石,穿突陵谷,浮载天地,唯水为能,则是攻坚强者无以先之也。所以然者,以其虽曲折万变,而终不失其所以为水,是其无以易之也。

6苏辙注:正言合道而反俗,俗以受垢为辱,受不祥为殃故也。

7时雍注:天下莫柔弱於水,而能攻坚强之物,物莫能胜者,以其有常而无以易之也,故几於道矣。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何哉?以其益生,以其心使气,故失柔弱之道也。

8邵若愚注:天下莫过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欲换易之,以其无以易之也。如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者,盖不能守柔受辱。

9王夫之注:则心鼓其力。无“攻”之心,有“攻”之力,则力荡其心。心力交足以“攻”,则各乘其权,身以内各挟其戈矛以屡变;而欲以“攻”天下,能不瓦解者,未之有矣。虽然,莫心为甚。夫水者,岂欲以敌坚强面为攻者哉?受天下之“垢”也,终古而无“易”心,而力从之。何也?水之无力,均其无心;水之无心,均其无力也。

10林虞斋注:水为至弱,而能攻坚强,世未有能胜之者。千金之堤,败于蚁穴之漏,是弱之胜强者。无以易于水也,故曰其无以易之。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如水之易见,人莫不知之。而至道在于能柔能弱者,莫之能行也,

D本注

1本篇为总论篇之三,阐明自然大道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基础,而文化以行用为本,在社会实践具体应用,就像水,常在,常见,而人不常识,所以民安而以教育为骨,骨正,则民强,骨强则国壮。

2柔弱与坚强,社会之常理,而柔弱莫过于水,以最柔弱攻最坚强,则坚强虽然形大而反击没有目标,故败;所以以无胜有,用柔弱胜坚强的道理,就是用其短处来改变。

3弱与强,柔与刚,如此简单,谁都明白,但是在事情上,谁又能够执行呢?人之常欲,知道容易,行事困难,究其根本,无思想文化,徒知物知皮毛,不知物之全部,固无思想文化与有思想文化,不同道,何以共处?

4垢,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说文》垢,浊也。受国之垢,因承受国家的污秽,是为责任,奋起而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承担国家的错误,是为卑下,柔弱,强起而为天下王。所以说正确的道理是和社会常人常态相反。

阴阳五行是中国文化的根源,经过数千年历史的印证,是世界五大文明文化中最优秀和最符合历史发展观,因此五大文明,只有中国文明得到传承,其他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递消亡。

阴阳五行者,以河图洛书为机理,成熟于黄帝时期,化外形为龙。阴阳者,河图与洛书,阴与阳,天与地,左与右,高与低,男与女,世界万物,有一上必一下,自然常数,物性之理也;龙者,阴阳五行之精要图形,意象于天地自然之变化,托象于龙,是以龙为中国社会进入文化文明的标志,有别于世界地区,世界其他地区和文明,因有图腾而生宗教,进入宗教文明,此等差别是中国文明优秀之所在。理解和认知中国文化,必须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方可洞察,后出易,医,道,儒,墨,五家文化形态,所以认知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渊源,方不亏“龙之传人”。近世以来,中国社会,皆以西学方略而观中国社会,错误种种,恨之晚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