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穿穿平底鞋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都还记得,小时候穿的鞋基本上是妈妈或者奶奶做的千层底布鞋,那是美好的童年记忆,也是深深的乡愁。那时候,不管大人还是小孩,穿的都是布鞋。每当腊月农闲时分,村里的妇女都开始纳鞋底。
纳鞋底可是个耗时的力气活儿,先把家里不用的衣裤的布照着鞋拔剪好,用米汤熬成的浆去抹在布上,贴在门板上面晾干。还要爬上棕树砍下棕来,每层棕也抹上浆贴在门板上晾晒。做鞋底的时候放很多层这样晾干的布和棕,然后手上套个护手顶针指套(我们这里叫顶手),小孩子帮奶奶穿针线,线一般都是田边野生的苎麻刮出来的二重皮搓成的麻线,然后一针一线的穿梭,特别费劲,年纪大的看不清,常常还被针头戳破指头出血。
鞋拔
鞋面也照着鞋拔的样式把布剪好,里面大都是土布,外面大都是绒面,小孩子的红色居多,款式也多,常见的有虎头的,大人的一般就是黑绒面布鞋,有的有根系带,有的没有。
将纳好的鞋底和做好的鞋面,先用钻子钻孔,再穿粗线把二者固定在一起。这样子做好的布鞋穿着柔软、舒适,也耐穿。
我们中国人过春节,小孩子最喜欢,因为有新衣服新鞋子穿,但母亲们最累。为了子女能在春节有一双新布鞋穿,母亲们总是挑灯夜战,那是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最好的诠释。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制衣厂,也没有多少制鞋厂,毛衣都是自己织,鞋子都是自己做。随着商品经济的到来,这一切都已远去,只能留存于记忆中。我时常想念奶奶的那双布鞋,回想起来那种穿着的感觉都很美好。鞋底的纳线像一个个按摩点在按揉着脚底,透气的布面从来没有脚臭味,穿着布鞋能走好远好远都不累。
如今千层底布鞋也有厂家制作,虽然是用机器做的,没手工的那种味道,但也还行,至少鞋底是平的。就算是橡胶底的鞋子,平底的鞋也要舒服些。现在的鞋子越做越复杂,越做越离奇;鞋跟越做越细,越做越高。殊不知都是在作死,人都是这样子笨死的。
在如今这个大牌流行的年代,我为什么建议大家穿平底鞋?因为平底最保护我们人体的骨骼。大家都知道天生平底足的人走不远,走一会儿路就很累不想再走,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足弓。足弓对于人能直立行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足弓,空气就能进入足底,这样在足底也有大气压,上下的大气压就平衡了。如果没有足弓,足底没有空气,也就没有了大气压,那么足底除了要承受人体本身的重量,还要承受整个大气压,人走路能不累吗?有了足弓,足底就只需要承受人体本身的重量,那就轻快多了。现在的运动鞋特意把足弓部分用材料垫起来,塞满了足弓的空间,让空气进不去,表面上看是帮助足弓承力,其实是帮倒忙,无形的大气压产生的力是有多大?岂是这些有形的垫子能帮扶承受的。现在鞋子的造型,无一不是掩耳盗铃。而且,越造越重,大家看看千层底布鞋多轻巧啊,为什么不穿呢?凡事我们要以自己身体的感觉为准,自己身体舒服就是穿对了,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高跟鞋的鞋跟做的那么高,有两个好处:一是让人的膝盖提早磨损坏,二是让人多摔跤。我发现现在的人,不仅选择穿鞋要选不脚踏实地的高跟鞋,走路也是后脚跟踮起不脚踏实地,总是让脚掌受力,这样人体的重量没法落在胯上,也就是髋关节,全落在了膝关节上。久而久之,膝盖各种毛病接踵而来,什么滑膜炎、膝关节积水、膝盖痛,全来了。这时候,只知道找医生开方吃药,而不去改变自己的穿鞋走路习惯,怎么可能治得好?
布鞋是用旧布制作,可以循环利用布料,不浪费。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是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大家要记住,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就是你有大爱,你能舍弃一切,你当然勇敢无敌了。为了自己一点小利益,跟别人争,跟别人打,那是莽夫之勇。当你有大慈大爱的时候,那个勇,简直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
“俭故能广”。克勤克俭,不奢侈,不浪费,俭省下来之后才能广大,东西才能广。爱怜之心,才能成其广大。以前千层底布鞋的制作,就是秉承的节俭之道。我们中国现在学美国,很多方面越来越浪费,这不是好事,一定会受到天地的惩罚的。物尽其用,方为德。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你不敢为天下先,不跑到前面强拉硬拽,蛮着干,拔苗助长,就能跟着成器长。成器长就是道,这个事物长的过程中你跟着它长。穿高跟鞋,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最终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