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脉证相兼诊病及脉反四时和真脏脉与胃气的意义
黄帝内经中脉证相兼诊病及脉反四时和真脏脉与胃气的意义
【原文】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1)安卧。尺热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为真脏见皆死。
相关推荐
-
《临证实验录》调胃承气汤证
徐某,王府村老妪.便秘四月,艰涩难下,努挣多时,始遗一二枚,其硬如石,日日如此,常畏便废食.然自度阴寒所致,坐卧热炕,厚衣取暖,不意致病愈重,肛周胀痛,肛热如烙,口苦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沉而细数. ...
-
得明健身理论体系论述之第五章健身过程
得明健身理论体系论述之第五章健身过程
-
阳明
阳明,经脉名称之一.指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与太阳经互为表里.<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然"阳明何谓也?""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性及其四时五脏病死脉表现
黄帝内经中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性及其四时五脏病死脉表现 [原文]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1)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2)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外感热病的六经主证,传变规律,治疗大法及预后禁忌
黄帝内经中外感热病的六经主证,传变规律,治疗大法及预后禁忌 [原文]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1),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2)目痛而鼻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风厥,劳风的病因病位,证候特点,治疗预后及护理
黄帝内经中风厥,劳风的病因病位,证候特点,治疗预后及护理 [原文] 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1)也,病名曰风厥(2).帝曰:愿卒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及五味治病的原理
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及五味治病的原理 [原文]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1),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经的脉象特征
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经的脉象特征 [原文] 太阳脏独至,厥(1)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2)当俱泻,取之下俞(3).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前卒大(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气口决死生的原理
黄帝内经中气口决死生的原理 [原文]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1)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2)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3).府精神明,留于四脏(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诊法的要点,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诊法的要点,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原文]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1)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2)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的脉时相应关系
黄帝内经中的脉时相应关系 [原文]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1),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认为真脏脉是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
黄帝内经中认为真脏脉是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 [原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1)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