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爱讲条件,正确的引导胜过千万句说教

全文2312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许多家长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布置的任务下级也是无条件执行,可是到了家中和孩子相处时,却常常被这样的小人儿“威胁”、“控制”,不知如何是好:
“你不给我吃冰激凌,我就不写作业”
“下午带我出去玩,不然我就不吃饭”
“你让我看一个小时电视,我就愿意练琴”
······
这就是平时孩子和父母讲条件时的惯用语。
老实说,孩子爱讲条件这个问题不容忽视,从小就需要家长给予关注和引导。
因为一旦孩子习惯了生活中事事和父母“讲条件”,会让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喜欢做交易,看不到好处就不做,形成急功近利的价值观。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孩子便不乐于主动去学习新事物,削弱了他的探索精神,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丧失很多主动权。
另一方面,孩子习惯了“讲条件”,会使父母的权威受到挑战,比如,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要和孩子商量很长时间。
孩子没有对父母的敬畏心,一再挑战父母权威,久而久之父母就丧失了威信,又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
01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爱和父母讲条件,并且屡试不爽?
1. 孩子思维成熟的开始
孩子开始和父母讲条件,实质是开始尝试通过这种语言表达的方式去获取他想要的东西。
这正是孩子动脑想办法争取权利的表现,是他的思维开始逐步成熟的一个标志。
这样的现象通常出现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5岁后更加突出和明显。
随着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他对他人心理的猜测能力以及自我权利意识都会随之增长。
 
2. 父母物质奖励使用不当
当发现孩子开始喜欢和自己讲条件时,父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之前的行为,是否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总是通过物质奖励来“引诱”他?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习惯,当自己忙于其他事情,或者“偷懒”不想多费精力管教孩子时,就喜欢用这种直接的方式。
比如:你乖乖去睡觉,明天奖励你吃冰激凌;你听妈妈的话去写作业,就允许你玩手机;你好好练琴,周末就带你去游乐场;等等。
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交换条件和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做事的动力一点点地消减了,不给条件、不满足自己,就不做。
于是就演变成:每当父母让他们学习、吃饭、做哪怕很小的事,他都要向家长提条件,造成了父母的被动局面。
而家长对孩子的每一次妥协或满足,都会强化孩子的“条件意识”。
02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让孩子在“无条件”的状态下学习、做事。
1. 帮孩子树立责任意识
其实,父母的需求是孩子谈条件的筹码。孩子总是听家长说:“去把自己房间收拾一下”、“给我好好练琴”。
这样的话语逐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事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求,就能拿讲条件来“要挟”父母了。
家长要淡化对孩子的期待,孩子不写作业,不要表现得比他们还急,让孩子明白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你可以不写,结果就是被老师批评或者早上匆匆忙忙补,最终还是要为自己不写作业的行为负责。
父母要给孩子讲清楚事情的后果,比如不按时吃饭就要挨饿、不按时睡觉第二天就会困等。
当孩子逐渐知道了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不听父母话后来吃亏的是自己,孩子就会树立起个人责任意识,不再和父母讲条件。

2. 父母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他的名著《孩子:挑战》中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一对分别是五岁和七岁的兄弟,面对妈妈时,经常胡闹、耍赖、号哭、怒吼,弄得妈妈手忙脚乱;而爸爸在家时,他们却非常规矩。因为孩子们很清楚,一般来说,妈妈很容易让步,而爸爸言出必行,非常坚定。
研究表明,大多数孩子的“讨价还价”都是试探性的,有时候孩子提出来的条件,他也并不是真的一定想实现,只是试探一下爸爸妈妈的底线,看看能不能突破而已。
父母陷入经常和孩子讨价还价的窘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人不能坚持原则。越是没原则、容易让步的大人,越容易培养出爱和大人纠缠、讲条件的孩子
只要父母能坚持原则,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大多数孩子是可以改掉这个毛病的。孩子看到大人不接招,不妥协,就会“乖乖就范”。
当然,我们在拒绝孩子的条件时,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孩子明白“不行”的道理。
 
3. 制定规则,切实执行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总是爱跟父母条件的孩子必然是家中缺少明确可行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他。
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为与孩子相关的常规事项制定基本规则,例如,不按时吃饭过了饭点就收走,并且和下一顿之间不许吃其他东西;不及早写作业,超过10点没收书本等。
然后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遵守。这样既可以避免一些日常小事的“一事一议”,又可以在家中培育共同协商、共守规则的氛围。
规则既然制定了,家长也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决不能迁就,从一开始就要避免与孩子讲条件。该提出要求时直接提出,并督促执行。
如果在孩子的撒娇、哭闹之下就轻易妥协,那规则就成了摆设,毫无用处。
严格执行若干次后,孩子的行为就会得以规范,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就摆脱了之前事事商量,事事讲条件的不良局面。
4. 慎用物质奖励,注重精神奖励
某些时候,奖励确实能很好地塑造孩子的行为习惯。比如孩子从小就会在老师小红花的奖励下表现得越来越好,在父母的击掌、拥抱、亲吻下得到行为的肯定。
但奖励小红花、拥抱、亲吻更多的属于精神奖励。让孩子感到自己不错、自信心得到提升并伴有喜悦感。
可是渐渐地,奖励开始和物质挂上了钩,和学习挂上了钩,物质奖励使用不当会极大地削弱孩子的内驱力。
平时家长不要轻易用物质奖励鼓励孩子,多用精神奖励,给他一个爱的抱抱、一个赞许的击掌比什么都好,会让好行为得以强化,下次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概率就会提升。
物质激励可以适当使用,但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觉家长是因为爱他、鼓励他才给他买东西,而不是把买东西当做实现下一个目标的筹码。
END
编辑 | 八月
原创文章,原创插画
(0)

相关推荐

  • 毁掉一个孩子有多简单?一件小事警示所有父母 | 帮你忙

    <追风筝的人>有句话:"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 没错,提起偷,会让很多家长为之色变. 但是,不得不承认,家长们这样的困惑也实在是不少: 我 ...

  • “妈妈,你给我买玩具我就做作业!”家长必看,不怕孩子讲条件

    作者 | 拾昼 来源 | 拾昼家长 "妈妈,我要看一集动画片才睡觉!" "妈妈,你给我买玩具我就做作业!" "妈妈,上完辅导课你带我出去玩,不然我不去 ...

  • 【你是合格的父母吗?8种行为要反思】

      [你是合格的父母吗?8种行为要反思] 海天商学院青少年领袖训练 2021.8.2206:53 来自 微博 weibo.com   [你是合格的父母吗?8种行为要反思] 过度关注.过于关注孩子的一举 ...

  • 早课堂1040 || 孩子总爱讲条件,正确的引导胜过千万句说教

    许多家长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布置的任务下级也是无条件执行,可是到了家中和孩子相处时,却常常被这样的小人儿"威胁"."控制",不知如何是好: "你不给我吃 ...

  • 孩子总爱发脾气,如何不打不骂就能引导孩子管理好情绪呢?

    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种情况,当你不满足孩子的某个要求的时候,孩子总是哭闹不止,尤其是在公众场所,不但打扰了别人,还要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相信这种情况让很多家长都手足无措,倍感尴尬.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出 ...

  • 孩子总爱啃指甲?这可不是小事,背后3个原因,父母别忽略了

    在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比较细心,他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出现一些"小毛病".这些"小毛病"虽说有些不雅观,但由于对身体没有影响,因而让父母并 ...

  • 你对孩子的爱有条件吗?

    长按左侧二维码 这里没有鸡汤 只有真情关爱 周五专栏 || 彤话教育 你对孩子的爱 有条件吗? 文:晓彤老师 图:来自网络   这是<家庭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和许多父母谈话时,我 ...

  • 孩子总爱对着干?你的反应很重要。

    编者按: 为什么有时孩子总爱和父母对着干? 你越催,孩子越拖: 你越关切,孩子越事不关己-- 拥有14年从业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侯玉珍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妈妈,从自身经历出发,为你解答,并提供了应对方式. ...

  • 春天到了,为啥孩子总爱咳咳咳?

    你可能要注意这些-- 每年的春季来临时 细菌.病毒.花粉.柳絮等 都跟着万物复苏起来 咳嗽的宝宝就多起来了 "咳咳咳,咳咳咳!" 看着宝宝小脸咳得通红 妈妈们的心都碎成了片 咳嗽 ...

  • 孩子总爱逃避,怎么破?

    妈妈带宝宝走到幼儿园门口, "妈妈,我要上厕所." 宝宝被妈妈带到厕所, 他在厕所里转了一圈就出来了. 妈妈继续带宝宝走到教室门口, "妈妈,我要上厕所." 宝 ...

  • 孩子总爱自言自语怎么办?

    妈妈在跟老师聊天, 孩子在一旁开始自言自语, 妈妈说:"宝宝安静"并抱起孩子, 孩子暂时安静了, 一会儿妈妈把孩子放下, 孩子又开始叽叽咕咕, 如此反复...... 不少家长都会觉 ...

  • 我家孩子总爱积食吃什么药才能好?宝妈来看!

    我是一名新手宝妈,说起孩子小时候最令我头疼的疾病,当数积食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个头一天比一天高,我很担心自己的孩子营养跟不上,于是我就早早给他添加了辅食,而且每天变着花样使劲喂.结果事与愿违,孩子变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