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

北京有两座著名的金刚宝座塔。打个比方,碧云寺好比著名作家,而五塔寺好比尚未引人注意的作家。

至今还记得19年前深秋到五塔寺写生的情景。那天下午,在空旷的寺庙里,我把对沟通的向往通过画笔铺排在对银杏树的描摹中。雌雄异体,单独存在,人与银杏其实非常相近。个体生命必须与他人、与群体,同处于世。人们都渴望获得友情。那么,什么是友情?友情最浅白的定义是“谈得来”,尽管我们每天都身处他人、群体之中,但真的谈得来的,能有几个?

记得那是1996年初秋,我懒懒地散步于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带,发现街边有一家私营小书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迈进去,店面很窄,陈列的书不多,看来看去,发现有一格塞着些文学书,其中有一本是《黄金时代》。顺手抽出,随便一翻,作者署名王小波。书里是几篇中篇小说,头一篇即《黄金时代》。我试着读了一页,呀,竟欲罢不能,就那么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它读完。

那天晚饭后,忽来兴致,打了一圈电话,接电话的人都很惊讶,因为我的主题是:“你能告诉我王小波的电话号码吗?”广种薄收的结果是,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号码:“不过我从没打过,你试试吧。”

我迫不及待地拨了那个得来不易的电话号码。那边是一个懒懒的声音:“谁啊?”我报上姓名,然后直截了当地说:“看了《黄金时代》,想认识你,跟你聊聊。”他居然还是懒洋洋的:“好吧。”语气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传递过来的信息却令我欣慰。

我就问他第二天下午有没有时间,他说有,我就告诉他我住在哪里,下午3点半希望他来。第二天下午,他准时到了我家。坦白地说,乍见到他,我被吓了一跳。我没想到他那么高,都站着,我得仰头跟他说话。

请他坐到沙发上后,面对着他,不客气地说,我觉得他丑,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可是一开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开头,觉得他憨厚;再一会儿,感受到他的睿智;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自己优美的灵魂。

我把在小书店立读《黄金时代》的情形讲给他听,并说:“你写得实在好。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从表情上看,他很重视我的嫉妒。

我已经不记得随后又聊了些什么。只记得渐渐地,从我说得多,到他说得多。确实投机。我真的有个新“谈伴”了。他也会把我当作“谈伴”吗?眼见天色转暗,到吃饭的时候了,我邀他到附近一家小餐馆吃饭,他允诺,于是我们一起下楼。

在餐馆,我选了里头一张靠犄角的餐桌,面对面坐下,要了一瓶二锅头,还有若干凉菜和热菜,一边乱侃一边对酌起来。我不知道王小波为什么能跟我聊得那么欢。我们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那一年我54岁,他比我小10岁。我自己也很惊异,我跟他哪来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共同语言”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就交谈的实质而言,我们双方多半是在陈述完全不同的想法。

但我们双方偏都听得进对方的“不和谐音”,甚至还越听越感觉兴趣盎然。我们并没有多少争论。他的语速,近乎慢条斯理,但语言链非常坚韧。他的幽默全是软的、冷的,我忍不住笑,他不笑,但面容变得格外温和。我心中暗想,乍见他时所感到的那分凶猛,怎么竟被交谈化解为蔼然可亲了呢?

那一晚我们喝得吃得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地点。微醺中,我忽然发现熟悉的厨师站到我身边,弯下腰看着我。我才惊醒过来——原来是在饭馆里呀!我问:“几点了?”厨师指指墙上的挂钟,呀,过11点了!再环顾周围,其他顾客早无踪影,厅堂里一些桌椅已然被拼成临时床铺,有的上面已经铺上了被褥——人家早该打烊,困倦的小伙子们正耐着性子等待我们结束神侃离去好睡个痛快觉呢!我酒醒了一半,立刻道歉、付账,王小波也就站了起来。

出了餐厅,夜风吹到身上,凉意沁人。我望向王小波,问他:“你穿得够吗?你还赶得上末班车吗?”他淡淡地说:“这不是问题。我流浪惯了。”我又问:“我们还能一起喝酒吗?如果我再给你打电话?”他点头:“那当然。”我们也没有握手,他就转身离去了,步伐很慢,像是在享受秋凉。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我又打电话约王小波来喝酒,他又来了。我们仍旧有聊不尽的话题。

1997年初春,大约下午两点,我照例打电话约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他回答说:“不行了,中午老同学聚会,喝高了,现在头还在疼,晚上没法跟你喝了。”我没太在意,嘱咐了一句:“你还是注意别喝高了好。”也就算了。

大约一周以后,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很生,自称是“王小波的哥们儿”,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王小波去世了。”我本能的反应是:“玩笑可不能这样开呀!”但那竟是事实。他猝死于心肌梗死。

骤然失去王小波这样一个“谈伴”,我的悲痛难以用语言表达。

生前,王小波只相当于五塔寺,冷寂无声。死后,他却成了碧云寺,热闹非凡。面对着我在五塔寺的写生,那银杏树里仿佛浮现出王小波的面容,我忍不住轻轻呼唤: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0)

相关推荐

  •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离开人世23年整,如今喜欢他文字的人依旧很多,但肯读书.买书的人却越来越少. 我喜欢王小波的时候,他已离开人世.其实他的不少作品我不太明白,我以为我读懂了,实际上我没懂.但这不妨碍我喜欢他.尤其 ...

  • 这样的友情----读王小波《地久天长》有感‖文/小木鱼

    这样的友情----读王小波<地久天长>有感 看王小波的<地久天长>,羡慕邢红.小王.大许之间纯洁的犹如白纸般的友谊,一起捉弄教导员,一起去河里游泳,一起写检查--笑声仿佛还停留 ...

  • 读来读去还是喜欢王小波

    尽管读他的书,不会有直接的用处,我还是喜欢沉下心来,认真的品读王小波的文字.因为字里行间的趣味,其中一些比方常常令人忍俊不禁,还有寥寥数语营造出来的氛围. 读不下去的书,就没必要硬逼着自己读了,囫囵吞 ...

  • 王小波:真正的友谊是:哪怕异性朋友借你身子,你也会毫不客气地借

    这是福传读书的第163期精神粮食 作者|邢福传 来源|福传读书(ID:fuzhuan_520) 哈喽,你好呀,我是邢福传~ 说起"王小波"这个人,许多读者对他的评价都是: 他的作品 ...

  • 刘心武: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北京有两座著名的金刚宝座塔.打个比方,碧云寺好比著名作家,而五塔寺好比尚未引人注意的作家. 至今还记得19年前深秋到五塔寺写生的情景.那天下午,在空旷的寺庙里,我把对沟通的向往通过画笔铺排在对银杏树的 ...

  • 王小波撞墙身亡,葬礼无同行肯送

    小编衣食,诸君海涵,下方广告 这样吃这5种黑色食物,赶走白发.告别失眠! 一招拯救便秘,肠子润到会打滑,宿便毒素全排出! 耳后有个"安眠穴",睡前按一按,一觉睡到天亮,打雷都吵不醒 ...

  • 王小波曾经评价过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有...

    王小波曾经评价过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有种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对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 余秋雨也曾说:"是她(张爱玲)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 ...

  • 王小波说,王道乾译《情人》,用了最好的译笔

    张佳玮 1小时前 王小波在<我的师承>里,夸了两位诗人译者. 一是查良铮先生,一是王道乾先生.他认为小说可以有诗歌般的韵律. 对查良铮先生,他赞美的例子是: 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 我爱 ...

  • “教父”王小波死前煎熬又痛苦?他的弟弟更惨,43岁被黑人割颈

    1997年4月11日,年仅44岁的王小波因心脏病而猝死于家中.彻底结束之前,他曾遭受没日没夜的痛苦,尽管是最喜爱的写作也无法消除身体之痛. 当时,他还只是文坛中的边缘人物,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作品,甚至去 ...

  • 王小波:驴与西方智慧

    驴与西方智慧 文:王小波  编:木叶 我有一位朋友在内蒙古插过队,他告诉我说,草原上绝不能有驴.假如有了的话,所有的马群都要"炸"掉. 原因是这样的:那个来自内地的.长耳朵的善良动 ...

  • “天才作家”王小波居然是撞墙而亡?葬礼上竟无同行肯送!

    直到离世的那时刻,他前后花费二十年心血的发行6000册(黄金时代)还没有卖完,这也成了他的遗憾.因为那段时间(黄金时代)讲述了性的文化超前突出,被各大出版社禁止,书中描绘了,粗鲁,低俗,荒唐有趣,被大 ...

  • 王小波:活下去的诀窍,就是保持愚蠢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

  • 王小波式撒娇:浪漫到性感,真诚得可爱

    如果王小波还在的话,今天是他69岁的生日.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一代代年轻人将他奉为精神偶像,奋起追求"智慧""诗意"&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