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发明了一个汉字,被中国女性指责了3年,现在成了常用字之一

汉字是独具中国魅力的文化符号,如果追根溯源可以发现,殷商遗址中出土的甲骨文,应该是中国文字的始祖。当然,《淮南子本经》中也曾记载,仓颉造字才是汉字的开始。

后来历经金文、铭文、象形文、小篆之后,终于在汉朝时期定型并被称为“汉字”。据今人统计我国现在一共有九万多个汉字,常用汉字就高达一万多个,高频字至少也有三千多个。

可以说当汉字诞生之后,华夏儿女便用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史。而民国时期曾有人发明了一个汉字,被中国女性指责了3年,现在人们常常挂在嘴上,成为了常用字之一。

第一、革命先锋、爱国文人刘半农

刘半农的一生短暂而又意义,臧克家在现代诗《有的人》中人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刘半农的生命长度虽然不足半个世纪,可是他却用积极的革命热忱,以及笔耕不辍的文人精神,谱写了民国时期爱国文人的灿烂人生。

1891年5月29日刘半农出生于江苏江阴,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天然的江浙文人基因,虽然表面上文雅、和蔼、笑容满面,可内心中却无比坚强和倔强。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于1911年于二十岁的年纪,曾参加了足以改变中国命运辛亥革命。

1912年,文采斐然的刘半农在上海生活期间,曾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1917年一个满腹经纶的,刚满二十六岁的年轻人,成为了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张爱玲的那句:“成名要趁早”,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同年,刘半农开始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至此他形成了更为明确的、成熟的革命官,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者。

在刘半农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爱国青年的革命热情,也能感受到学富五车的大才子们,创造新生活的浪漫情怀。

第二、战斗的人生、辉煌的履历

实际上早在1913年春,二十二岁的刘半农,就曾在当时知名的刊物上,发表过40多篇他翻译和创作的小说。

例如,大家熟知的安徒生、小仲马,以及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等的作品,他都曾开翻译之先河。

后来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之文学改良观》等文章,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观点,可以说对“文学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仅34岁的刘半农,就获得了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了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人。

同年8月刘半农乘坐邮轮归国,在“近乡情更怯”的感情影响之下,他挥笔一蹴而就写下了,一首名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新诗。

说到这里大家要注意个问题,这首新诗题目中的“她”字,在当年实属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而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竟然热惹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第三、因一个汉字被女性声讨三年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整首诗歌一百四十个字,可以说刘半农创作的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称得上是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之一,他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字的使用。

由于刘半农是贬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先锋,所以他当时主张用这个“她”字专指女性。目的很简单女人应该有专属于自己的“她”,而不是一直都和男人共用一个“他”。

这种敢于动汉字蛋糕的冒险精神,为汉字改革提供了范例。他的想法一经推出之后,便立即轰动了学术界,后来刘半农还专门写了一篇“她字问题”。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在学术界虽然风生水起,可是却受到了民国女性的声讨,并且被足足地痛骂了三年。原因就在于汉字中但凡是有“女”字旁的字,基本上全都是贬义,例如,奸、奴、妓、妄、妖、婊等字,所以当时女性认为刘半农是在贬低女人。

虽然,尽管有很多女性对这个“她”字不满,甚至已经达到了厌恶的地步,但刘半农为了汉字的发展却依然力排众议,坚持沿用“她”指代女性。再后来“她”成为了女性的专属名词,并被纳入了常见字中。

后来有人提出,既然“亻”代表人,用“她”指代女人的第二人称。那么应该用“男也”代表男人,而现在“奴”还用女字旁,可以“隶人”之类的新名称代替奴隶。

结 语

由于民国时期正处于新旧思想交替,中外思想排斥、融合的特殊时期,所以文化领域也曾出现过很多争议。

民国文化大家刘半农首创“她”指代女性,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甚至还被当世的女性谩骂了三年,可是现在这个字却每天都被人们谈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