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无可忍与大善大忍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忍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儒释道家都看重忍。

《说文》说:忍,能也。《广雅》说:忍,耐也。“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耐,忍也。大抵都是说,“忍”其实是“能耐”,是一个人的素质、本事,是人心体容量的体现。忍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儒释道家都看重忍。

忍辱负重 济世度人

佛家说袈裟是:“忍辱衣,忍辱铠。”一个出家人,一旦披上袈裟,当承受世间八风荣辱不动,在各种环境中,磨练自己,升华自己,扩大自己心的容量和慈悲,修身养性,济世度人。

舞台演出中,曾有一个小舞剧,说的是一位老和尚,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却被人说成是私生子,百般侮辱,老和尚不为自己辩解,忍辱负重把小孩抚养长大,后来孩子的亲生父亲,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时候,终还老和尚清白,世人悔不当初,发心向善,老和尚安然涅盘。这当是出家人忍的一个写照啊。

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的环境,恶劣的遭遇往往是磨练人意志,激发人潜能的机缘。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西伯侯(周文王)被纣王囚禁于羑里(今安徽安阳汤阴北)七年,潜心体悟世事万物变化的道理而演绎了穷人天之际的《周易》;孔子被逐出鲁国,如“丧家之犬”般流亡于陈、蔡国之际,修成了微言大义的《春秋》;屈原因谗言被放逐而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双眼失明而作《国语》;孙膑被挖去了脐盖之后而论兵法……这些古之圣贤,无不是在囹圄困境,或厄运逆境中,以其坚忍不拔的忍耐力和意志力,发奋努力,而终成就了那些流芳百世的鸿篇巨著。

正如孟子所言:“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讬付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经受磨练,使他的筋骨饱受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困难重重,不能顺心如意。这样来增益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这就是“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之忍啊。

忍与仁

忍,还有一个意思是:狠得下心,引申为残忍;大抵是事务的两个方面,一正一反,一善一恶。所以没有仁义、善良,一味的能忍只会变得是心狠手辣,城府深沈,诸如历史上的那些奸佞之徒罢了。所以有“忍”也须要有“仁”,克己复礼,修身养性。

有德有志,克己复礼之忍

孔子说颜回“真是一位有贤德的人啊,一竹篮简单饭菜,一瓢清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人们都无法忍受这样的穷困忧愁,而颜回却乐在其中。”

人常说这是安贫乐道之忍,或许颜回年纪轻轻便能“随心所欲而不越矩”而无需忍,自然而然就到达符合道理的境界。而一个人没有那么高修养的时候,面对世间种种诱惑,面对自己种种惰性陋习,多常有暗室亏心之憾吧。所以君子当:有德有志,克己复礼。忍受外部的困苦逆境是忍;顺则凡,逆则圣,坚守内心的选择,不随波逐流,不迷惑于外物,守志如一也是忍。而忍中有舍,放弃各种不好的心,克己复礼,同化大道之理,当是忍的更深一层的内涵。

修身、修德需要志气,需要坚忍。其实成就任何一番事业何尝不需要坚持、坚韧呢。有德有志,才能成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是舞台上的演员们,台上那一刻的辉煌,是台下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用功所成就的。正如一位演员给自己写的座右铭:“最简单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

舞蹈演员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为高,和为贵。”,“忍气饶人祸自消。”;道家的葛洪说:“金以刚折,水以柔全。”
这些说的都是相似的道理:大道之行,阴阳之理,福祸相倚,否极泰来。很多时候,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在那个矛盾冲突之中,走极端的时候,发现常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忍与懦弱

或许有人觉得,什么都忍,是不是太懦弱了?隐忍于决断,忍就是没有作为吗?其实不是,世间的事情,有得必有失,有取就有舍。而忍是行为中体现的态度和取舍,无非选择罢了。“国士无双”的韩信,出陈仓、定三秦、灭魏、代、赵、燕、齐,直至十面埋伏,困霸王于垓下,全歼楚军,助刘邦一统天下,无一败绩。这样的大将军却甘受“胯下之辱”而不与地痞无赖斗气斗狠,并不是他懦弱啊。有失有得,不失不得。小人取利;君子取义;圣人取天下大道;各有所取,各有所舍罢了!也正因为韩信有了不起的大忍之心,他才能成就那么大的功业。

忍无可忍与大善大忍

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大义,却有忍无可忍的时候。但行为确是体现着忍的内涵,忍不是懦弱,更不是逆来顺受,是对于他人的宽容,慈悲与挽救。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听信了谎言的人有朝一日若被善良感化,明白了事实后就会见证神佛的慈悲。

(0)

相关推荐

  • 素说《论语》:公冶长篇(十四)

    一原文公冶长第五5.14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试解]子贡听说卫国大夫孔圉的谥号是文子,很不解.因为他 ...

  • 得心上本,来方可言了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 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完全认识到自己本来的面目,才算是明了心的本体,理解透世间不变的道理,才足以谈论出事之道. 世间的常道,就是"变与空",无 ...

  • 骆玉明 | 大善大伪:没有人性的“圣人”

    有道是:大善必有大伪.一个觊觎更高权力的野心家,往往会小心翼翼.善自掩饰,扮成谦谦君子与积德善人,毕生致力于仁义道德.然而一旦大权在握,便是杀戒大开.因而,"高尚"得不近人情的人,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63 忍无可忍,那就再忍忍

    NO.163 事实上,姑息已经成了李亨在皇帝生涯中后期处理政事的主要态度. 比如,平卢(治所今辽宁朝阳)节度使王玄志死后,裨将李怀玉杀死了王玄志的儿子,自作主张地拥戴其表兄侯希逸为平卢军使.李亨那时正 ...

  •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 绍兴大善寺塔(国八)

    绍兴城中,很远就能看见大善寺塔,这是城中最高建筑.大善塔在光明路. 嘉泰年修的<会稽志>记载:"大善寺在府东一里二百一十步.梁天监三年,民黄元宝舍地.钱氏女未嫁而死,遗言以奁中资 ...

  • 大智者与大善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大气象者, 不讲排场:讲大排场者,露小气象.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大成者谦逊与平和, 小成者不可一世.真正优雅的,必定有包容万 ...

  • 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玄门道学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道教文化.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小善如大恶,大善最无情! 春秋时期,许多鲁国人因战乱流落外国,沦为奴隶.鲁国的法令规定,如果有人能够将被奴役的鲁国 ...

  • 作家手记丨积小善为大善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杨德振 元月上旬,广州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几天极寒天气,只有一.二度.在那极寒几天里的一个晚上,七点钟左右,我下班路过 ...

  • 成长笔记:人心怀大善,但要远离弱者和可怜人

    文 | 刘俊 (人之灵魂)| 灵魂深度·思想·世界观 | 人需心怀善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意,人与世界更需要善心.但"大善"才是真正的"善之道",不合时宜和对象的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6无声精诚大善由积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6无声精诚大善由积 题文诗: 治国也者,譬若张瑟,大弦縆急,则小弦绝. 急辔数策,千里非御.有声之声,不过百里; 至声无声,无声精诚,无声之声,施于四海. 禄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