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穷得娶不起,妹妹丑得嫁不出,两人凑合,生下一子成近代名人
小儿子叫李文安,生于1801年,和名字一样又文静又安静,这是因为从小体弱多病,不怎么出去见人的缘故,而且他只能从8岁的时候开始启蒙,这个年纪就算现在开始读书都晚得很了,要想跟上可是难上加难,也确实如此,到13岁时李文安才“学完”四书,相当于科举的门都还没摸着,李殿华不得不派自己的大儿子监督他。
不过“执拗”的李殿华和“愚笨”的李文安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具有超脱凡人的仁爱之心,或许这就是读书人被先贤熏陶后的本心,那是某一年的某一天,李殿华于路边听见哭声,哭声凄厉无比,他寻着过去,发现出自一个女婴之口,在那样的年代弃婴到处都是,何况这个女弃婴还长着天花,浑身发烫,明显命不久矣。
李殿华却没忍心视而不见,他把女孩抱回了家,到处补充儿科知识,然后治好了这个小不点,把她完完全全当成了女儿养,只两点不好,就是天花好了后,女孩脸上留下了片片得白色麻点,丑得不行,此外知道自己是被捡来的后,女孩表现得实在是客气,从不把自己当小姐看,一直都没有裹脚,为李家忙里忙外,被村民嘲讽“嫁不出”。
可她这样勤劳的身影却得了李文安的青睐,李文安本就是一个软糯的少爷,前半辈子就没长过什么心眼,见人在自己屋檐底下受苦,那是心疼得不要不要的,这种心疼越积越多就成了喜爱,有一次晚上归家,看见女孩就那样睡在了厨房门口,他的心都要化了,轻轻地为这个稚嫩可怜的女孩披上了自己的外套。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幕被自己的父亲瞧了个正着,他想着这小儿子定然看上了他这捡来的小女孩,正好一个丑得嫁不出,一个穷得暂时娶不了,干脆就一拍即合算了,于是这小女孩就这么嫁给了李家的小少爷,成了李家的新娘子,后来为李家辛苦付出了不少,可以说是让李家转运的那种付出。
科举考试向来是登天之难,如果没有家庭作为后盾,可能还没等到考试那一天就挂了,这位新娘子一是泼辣,二是能干,从未让李家受过欺负,李文安也就从未操心过家中的大小事,每天只用埋头苦读就行,这样一来,李文安就从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孩子成了李家科举第一人,1834年中举,1838年中进士,和林则徐儿子林汝舟同在刑部做官。
不过父亲的身家,丈夫的出息,从来不会让她就此骄矜,她本也是一个质朴的女孩子,虽然没有读过太多书却晓得人生的大智慧,就是低调,而低调本来也是不给人带去麻烦,不给人以口舌的一种慈悲之情,在她这种心理影响下,李家的无论后期有多繁荣,都没有任何人能说上李家的一丝一毫不对。
除此之外,在封建社会人们的眼中,这个新娘子还有一个厉害之处,那就是生孩子,她为李家,为李文安生了6个儿子,2个女儿,个个都大有出息,6个儿子分别是: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没错,就是那些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过璀璨刻痕的人物,其中又尤其以李鸿章为最。
李鸿章集合了其祖父和父亲的对待学习的认真刻苦,又继承了他们基因里的那份聪明灵秀,同时还具备两人的仁爱之心,1840年中秀才,1844年中举,1847年中进士,与此同时广交友,接收新思想,了解黎民之苦,学习曾国潘求强求富,为清朝在虎狼环伺的境地里,获得了几分喘息的机会。
他还参与平定太平天国,镇压捻军起义,指挥法越战争、清法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创造条件,后期还不忘出访欧美巡找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且为抗击日本消除其威胁寻找强大的外援,也数次承担了舆论的炮火去签那一张张屈辱的文件,那时他说:“王爷,你还年轻,路还长着呢!由我来吧。”
纵观这一个传奇的“李家”,无论是李殿华、李文安、李氏、李鸿章,每个人身上都有几分佛性——譬如种谷随种而生。种善得福。种恶获殃。未有不种而获果实。因为他们人生中都存在有诚善的一面,才会有后来诸多的所谓逆袭,也因为他们个性中都有诚善的一面,才会有他们的故事得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