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药:认识一下香附子,行气理气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在浩瀚的植物宝库里,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数不胜数的品类,其中,很多植物都被古人发现并利用其特殊作用,成为治病救人的中草药,香附子就是其中的一种。
香附子入药的记载,最早见于《名医别录》,并被列为中品,原名“莎草”。到了《唐本草》时代,才开始被称为“莎草根香附子”。
就是因为它的根相附连续而生,还可以制香料,所以才逐渐演变成“香附子”的名字,此外,至今还有莎草根这样的别名。
那植物属性来说,香附子属于莎草科多年草本植物,是莎草的干燥根茎,野生于各种水边沙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产。
从外观上看,香附子的根茎略呈纺锤形,大小不等;长大概在1.5到3厘米左右,直径大约0.5到1厘米之间,表面为棕褐色,全身有多个环状节纹,附生棕色的毛须和残留的根痕,质地坚硬。
经过蒸煮后的香附子断面有紫红色的光泽,如果是直接晒干的则色白而显粉性,。气芳香,味辛苦。入药者以粒大、色紫红、光润、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现代科学发现,香附子含有丰富的挥发油,主要包括香附烯、香附醇,此外还有少量脂肪酸等物质,大致有镇痛和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
传统本草家认为,香附子性味辛而微苦平,能入肝和三焦经(也有说香附子能入十二经者),主要就是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常被用于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胀满、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从香附子的炮制来说,大致有如下几种:
1、 带有毛须的称毛香附;
2、 去净毛须的称光香附;
3、 碾去外皮的称香附米。
上述三种直接入药,都可以称为生香附,但还有醋炒香附、九制香附等炮制方法,尤其以酒醋为主要辅料,主要就是增强其理气止痛之用。
古人对香附子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妇科上,甚至有“(香附子)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的说法,被广泛用于气郁所致的疼痛、尤其妇科病症和月经不调诸证。
1、月经紊乱、通经。
肝郁气滞引起的月经紊乱、痛经等问题,常和情绪因素有关,如情绪抑郁或暴躁、精神紧张,痛经就会愈发明显,这时候香附子就是非常合适的,常与四物汤配伍,或再加乌药、延胡索等。
如表现为月经延后,小腹虚寒作痛,香附子常与当归、川芎、杜仲、艾叶等配伍,如香附芎归汤,既能调经,又能止痛。
2、气郁疼痛。
香附子虽然主要被用于调理月经,但某些胸胁胀满疼痛,因为其疏肝理气的功用,常与逍遥散等配伍,。
某些胃脘气痛,兼有吞酸呕吐,嗳气食少等问题,若有热像,可以与栀子、川连、陈皮等配伍,如香附散;
如属于寒证,则和良姜、吴茱萸等配伍,如良附丸。
最后,一些暑湿所致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香附子常与旋复花等行气舒肝化郁之品配伍,如香附旋复花汤。
如果是外感而兼有肝气郁结者,可用香附、苏叶等发汗解郁止痛,如香苏饮。
需要注意的是,香附子行善走窜,对于血虚内热、或月经先期者不宜用。
总而言之,香附子是一味非常常用的理气药,其理气行气的特点,对于很多肝胃二经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主药。
虽然从表面上看,香附子属于专门的“理气药”,但从气血的关系来说,“血不自行,随气而至”,理气当然就能活血。因此,对于一些气滞血瘀的问题,香附子也常常被用到,而不必拘泥于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