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深圳黄金金融发展前瞻

2021年2月4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支持罗湖区黄金金融发展的若干措施》(深金监发〔2021〕3号文,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共包含七大部分,24条举措,紧紧围绕黄金市场产融结合这一主题,从业务、市场、机构、产品、风控、国际化等不同维度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罗湖区黄金金融发展的细化政策措施,这份文件甫一出台,在国内黄金产业界就引发了强烈反响。
与此前北京、广州、厦门等地方金融监管局支持黄金市场发展的举措或政策相比较,深圳金融办的这份《措施》内容堪称创造了几个“最”:
主旨最集中,聚焦于黄金产融结合、金融发展这一课题。内容最全面,扶持措施从黄金金融活动的业务、行为、机构等不同维度切入,基本没有死角,并预先制定了配套风险防控机制。
规划最前沿,险资入市、黄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专业黄金银行、数字人民币黄金消费等《措施》中罗列的鼓励发展业务,无不是目前国内黄金市场发展最前沿议题,还有一些设想,如深圳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打通黄金场内交易,甚至在此前还少有人进行过探讨。
措施最有力,明确罗湖区将设立黄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且清晰列示了黄金租赁贴息等财政资金扶持让利的场景。
这份高水平《措施》的出台,其实早有前兆。
去年11月,水贝黄金市场所在地,深圳罗湖区人民政府就专门召开了黄金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罗湖区委书记区长均亲自出席,围绕行业发展现状、政策突破、体制机制创新等议题,调研听取了来自行业一线的种种真知灼见,2021年一月的罗湖区七届五次党代会上,区委工作报告已经明确形成了推进水贝黄金珠宝业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罗湖区产业升级的战略规划和决心,最终形成了这份内容异常扎实“有料”的《措施》。
罗湖区委区政府对黄金产业发展的重视,离不开水贝黄金市场的“分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金饰品加工“三来一补”产业集聚区,到今天国内黄金珠宝生产加工枢纽,水贝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黄金产业链终端消费环节的晴雨表,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实物提货出库业务量中,大约有一半以上是发生在水贝周边金库,这些原料所加工的黄金饰品,满足了全国70%的终端零售需求,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水贝”现象。
如此规模的产业集聚,很自然使水贝黄金珠宝产业,成为罗湖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和推动产业升级的抓手。
但是如此专业精当的扶持举措,还离不开罗湖区的另一个独特区位优势,那就是坐落于该区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大量金融服务机构,这一金融集聚区对地方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和思路的提升无疑大有裨益。
梳理了这份《措施》本身的来龙去脉之后,另一个问题又浮现了出来,那就是这份《措施》落实之后,是不是能切实改写水贝黄金市场的面貌,又将遇到哪些现实推进中的难点?
以笔者在黄金实业企业和金融服务机构的工作体会,一个好的规划或计划只是百仞之梯的第一步,要顺利实现最初规划的效果,也就是金融对水贝传统黄金珠宝生意模式的透彻改造,使之焕发全新效能,需要在市场主体、市场平台、市场工具三方面做大量艰苦的探索和磨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监管层的想法,有时候和微观层面具体企业的做法会南辕北辙。
具体到黄金金融这一领域,微观层面主体可以大致区分为水贝老板和金融机构这两大类别。
水贝市场的很多企业家,都出身于三来一补时期的外资加工厂学徒工或车间管理者,文化水平有限,在水贝的产业集聚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以地域、亲缘关系为基础的商业惯例、风气和模式,这些看似“不正规”“不正式”,甚至很多时候没有成文合同的分工协作,在水贝市场有着根深蒂固的生命力。
从产业链条购料、拆借、定价、结算、加工、铺货、回收等繁多环节上,要用现代化的金融工具来替换旧的习惯做法,只能是一个伴随着阵痛的渐进过程,从水贝圈各环节上企业主的立场来看,尽管与港资大品牌的对比,让他们也意识到了简陋的传统做法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但让他们去做看不懂的业务,跟不认识的人做业务,普遍存在着很大的顾虑情绪,甚至越是专业的金融机构,沟通障碍越大,反而是水贝圈中混迹的一些“黑平台”、“黑掮客”,因为沟通成本低,能够在市场里如鱼得水,这种生态,反而进一步对正规供应链金融的进入构成障碍。
而在金融机构方面,也面临着黄金相关业务推动缺乏激励的普遍现象,公允的说,目前国内的黄金挂钩金融创新工具已经很不少了,从场内场外期权,仓单质押、到黄金租赁、结构化产品,问题在于现存的工具都很少得到市场参与者的充分运用,对于银保证监会下辖的正规持牌机构而言,黄金市场的体量还不足以与证券乃至商品期货相提并论,即便在FICC业务线中往往也称不上是台柱业务,因而同样存在着一种低水平循环的生态,那就是业务边缘化—展业力度低,浅尝辄止—市场无反响—业务进一步边缘化。
如何让市场主体有足够的动力,按照规划设想的方向去行动,这就是一个有关于“激励相容”的大课题,好政策,并不必然能产生好结果,拿《措施》中的几个财政补贴场景来看,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怎样筛选出真正做业务的企业,而不是骗补贴套资金的不良主体。
要打通《措施》落地的堵点,离不开监管层面的“有为担当”,在罗湖区政府或深圳地方金融监管局层面,他们对金融市场的行政监管权力有限,可以更多在企业端做文章,在有力的政策宣讲和指导服务下,释放水贝市场珠宝企业的创新活力。
事实上,从去年初疫情暴发,国内黄金珠宝零售一夜之间步入寒冬后,许多深圳珠宝企业反而爆发出强烈的创新意愿,除了最火热的直播带货方向外,在首饰工艺、旧料回收等领域,也都已经出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
从《措施》的内容上看,深圳地方政府也已经有所做到了有所侧重,通过紧紧聚焦黄金供应链具体业务场景,支持属地金融企业和黄金珠宝企业微观层面合作,鼓励其监管范围内的交叉业务、创新业务发展。
而在持牌金融机构端,要实现更强有力的激励,或者至少是减少目前存在的黄金业务开展“负向激励”现象,则需要更高层面的监管机构协调,目前来看,上海黄金交易所无疑走在了支持创新发展的最前列,金交所已经在深圳设立了全国第二家白银提货仓库,交易所深圳分中心的建设也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预计后续在黄金保税进出口等领域,金交所有望出台更多配套举措,进一步帮助水贝黄金市场发展壮大。
另一方面,银保监证监系统,在相关业务上,也可以有更大的创新步伐和更开明的监管尺度,减轻持牌金融机构进入黄金现货业务和供应链金融的顾虑,在这方面,或许一个黄金产业对口机构牵头的跨部门联席工作机制,会更有利于黄金金融业务的协调激励和管理。
总体而言,尽管未来的道路仍有险阻,但深圳金融办《措施》的出台,仍然是中国黄金零售市场冬去春来的一缕好风,是深圳地方政府推动水贝黄金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意志和水准体现。这份高水平的黄金市场扶持规划,为已经发展为全国黄金消费枢纽的深圳,打开了在产业版图上进一步跃升的想象空间,在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产融结合助推下,深圳或深港融合产业圈,完全有可能在与迪拜、黎巴嫩等传统黄金加工分销中心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亚洲乃至全球黄金饰品流通的枢纽。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操作指南,依此入市,风险自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