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20强地产招聘要求35岁以下,35岁是道坎?

前几天,看到一则某20强地产公司的招聘信息。
对年龄23-35岁的任职要求,赫然在目。
看到这则消息的地产同学们,也在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感叹地产人的艰难。
要知道,90后都已经步入30岁。
小于35岁,意味着85年之前的地产人都不具备投递简历的资格。
这段时间,地产降薪裁员的消息也是层出不穷,地产人的现状就变成:
一边有人被优化,一边又面临职场年轻化。
可真是雪上加霜!
这世上最悲凉的事之一,大概就是:你什么都没做错,你只是老了。

这家地产公司的招聘要求,我相信也绝对不是个例,或许恰恰是整个行业当下的真实缩影。

那么,如果“35岁的职场危机”不可避免,地产人要认清哪些现实?又要做哪些准备呢?

01

35岁的地产人

尴尬在哪儿?
之前,北森做过一个《2017-2018中国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
对地产人的职位、年龄、学历、专业背景做了一个简单分析。
图:北森《2017-2018中国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

虽然是两年前的数据,但放到现在几乎同样适用。

除了高管、城市总、项目总、业务总监等管理者的年龄是介于35~50岁之间,部门经理主要是35岁以下的地产人,占比54%。

看得出,35岁确实是房企管理人才的一条分界线。

事实也是,如今很多地产公司的副总、总监等岗位的人选都是85后:

比如87年的李和栗已是中梁地产集团法人及执行总裁;

88年的邢辰君已是万科珠海公司总经理;

90年的雷志鑫是当代置业助理总裁兼华东区域董事长。

换言之,如果你23岁进入地产,35岁还没有晋升到中高层岗位,那你的地产职业生涯,基本也就这样了。

地产人的35岁,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挑战呢?我们总结了一下原因,主要暴露出以下几个尴尬的要点:

1、知识结构的固化

35岁的地产人,通常已经工作十年有余,知识体系多半已经十分陈旧。

如果没有保持知识的更新和输入,学习能力也在逐步下降,固化的知识结构很难给企业带来创新,甚至跟不上企业的迅速发展。

2、精力的分散

地产行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快,员工往往需要承担高强度的加班,没有周末或周末单休,都是家常便饭。

之前我们写过,《地产人加班时长位居各行业第一》,引来了大量地产人的共鸣和认同。

很多较早进入行业、年长一点的地产人,已经迈入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责任重大、健康程度下降、精力相对分散的中年时期。

比起学习能力强、精力旺盛、能扛能打的年轻人,35岁以上的地产人更难全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3、经验主义的误区

有一些职业,身价可能会随着年龄而上涨,比如医生、教授。

但在地产,年龄不能完全代替经验,尤其是这几年地产已经进入快速洗牌期,打法和过去相比有很大差异。

年龄大经验丰富的地产人,有时候意味着直接照搬经验,遵循老一套的做事方式,很容易失去创新和成长空间。

而这个迅速迭代的时代,仅仅凭借经验办事已经行不通。

总结而言,对年龄的限制,其实就是知识结构、产出比、工作效率、体力、与公司现有发展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性价比不高的问题。
02

地产人往上走

要具备哪些能力?

35岁很难,但只要还在职场江湖,谁都会走到35岁的转折关口。

只有顺利做到管理岗,焦虑才会稍微缓和一些。

那当下的地产人,要走到管理岗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1、能保证个人效能

关注经营业绩产出和目标达成,保证工作成果和绩效,这也是一般员工的基本要求。

2、能带领和管理团队

擅长人才管理,能带领团队打胜仗,共同推动业务达成和促进组织优化。

3、能促进人际协同增效

促进人际交流、发展伙伴关系,拥有个人影响力,能帮助团队提质增效。

4、能实现资源整合与拓展

拥有一定的资源,并能充分调动资源、拓展资源,不断为组织赋能。

图:北森《2017-2018中国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

如果你仔细观察身边的地产高管,就会发现,他们一定在以上四项能力中有着过人之处。
同时,高执行力、跨部门的沟通协作能力、持续学习的激情、以及快速决策和落地的能力,也是大部分管理者的共性。
而管理者的专业背景中,又以土建、工商管理、工程等为主,其他工种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也需要地产人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认准长期的职业发展方向。
当然,也会有人说自己志不在管理,或者不擅长管理。
那要想继续在地产行业稳步发展,就要在“专业序列”上做到顶尖。
比如你是地产营销策划人才,怎么为公司创造品牌价值、带来业绩销量?怎样让自己不可或缺、不被新人替代,就成为核心。
两条路,要么做能统筹引领的管理者,要么做某一条业务线上的专业人士。
35岁之前,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有意识地在这个方向里做尽可能多的有益尝试和积累,且越早开始越好。
年龄不是绝对的门槛,晋升只与实力强相关。
商场如战场,能为公司、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地产人,年龄只是数字,从来不会愁东家。
03

错过发展时机的地产人

应该怎么办?

可能有人会说,“道理现在懂了,但青春回不去啊~”

也会有人悲伤感叹:“我已经XX岁了但一事无成。”

此时你可能即将35或者已过35,如果想继续在地产公司发展,你需要问自己:是否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理由,能让公司觉得“留下你,很值得”

否则一旦碰到公司要减少投入或直接砍掉业务时,年纪大且位于非核心岗的高工资员工,就会成为首先被裁掉的高危人群。

如果你找不到那样一个理由,就只能勤奋起来,保持学习和知识的更新,切忌停滞不前。

你可以是去考一项资格证书,或者学历较差的就去努力提升学历;

现在房企的招聘,都在向高学历的名校人才倾斜。

试想,与你竞争的对象,已经朝着211/985的硕博生的水准在蔓延,你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其次,你可以找一个同行业的优秀标杆,主动学习和模仿他人的做事方式、工作节奏。

同时坚持多看书,学习一些管理类、职场类等通用知识与技能。

这已经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持续学习,不仅能活跃你的思维,也能打开你的视野。

要知道,高手都是长期的日积月累。

当你真的努力在提升自己,你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实在在一条路上走不通了,你也拥有了随时转型或者自立门户创业的勇气,毕竟,你今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下一步铺路。

没有人永远20岁,但永远有人20岁。

所以,面对已经错过的绝佳青年发展时机,不要焦虑,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回顾一下自己过去几年都是怎么度过的,并想清楚未来是否要继续这样过下去。

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并用行动去改变。

那些能在35岁以后如鱼得水的地产人,一定是认清现状,居安思危,将奋斗前置、持续进步的人。

结 语

有人说,35岁以上的员工,就像注了水的燃料,产能越来越低,价格还越来越贵,

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挡时间的前进,35岁是每一个职场人都必然会经历的时间节点。

其实,35岁才刚刚结束青年期,离退休还有30年的时间。

此时是壮年的开始,是奋斗加速的阶段,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我们的心态都不应该变老。

如果35岁是一个分水岭,我希望年少的你,不要稀里糊涂地过完你的青春,更别把所有的压力都留到35岁。

如果35岁是一个分水岭,我希望已经35岁的你,卸下焦虑,持续学习和进取,也不丧失进取的野心,相信更高的职位从来都只与实力挂钩。

今天的你,永远是人生中最年轻的你。

如果你还有理想,还想要做些什么,现在,正是时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