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罗万象的华州会社组织 2024-08-06 21:47:23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民间的会社组织作者 孙水法 镰 斧红枪会:农村称为硬肚社。硬肚汉念咒画符,蘸表炼气,学习若干日,自谓身躯可以抵御枪炮;解放前,华县西区以及沿山区偏僻村庄参加练习者较多。据说,此术为义和团后代人员传授,一些群众盲从,学后即试以枪炮,结果丧命不少。杏林乡井家堡村刘某的祖父就是这样死的。辛亥革命后,此社自行消迹。但此术仍延续了一段时间。以后来的眼光看,此是气功所为,属武术范围,对健康有益。喜孝会:亦名孝布会。清未时在华州出现。辛亥革命后至解放初期均有活动。五十年代后期逐渐消亡。唯华县高塘塬上四乡镇和偏远山区仍有此会活动。该会系农民自发性组织。类似后来机关的经互会。村民举办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互相捐助麦、米、棉、钱等物,以帮助过事人家度过部分难处。平时,将捐献的钱物折成钱放出去,收取少些利钱,遇到会员家中过红白喜事时,由轮流做会头的负责人征得大家同意提取一部分救助给有困难的这家。义仓会:类似“喜孝会”形式。这是农村好公讲义的人家,为了给本乡人民做些好事自愿组织起来的,他们除了自身捐助一部分外,同时还向社会一些公益事业筹款。如修桥、补路、建庙、修祠等。同时还拿出少部分救助农村中的孤寡穷苦之人。义仓会的头头,由好公讲义的人轮流担任,一年一换。义仓会有义仓,把捐献,收集来的钱物放到仓里,有时还可以放出一些,以增加扩大积累,此一组织清末出现于华州,合作化后消亡。老碗会:是华州农村一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组织起来的。它的主要成员都是些赌徒。也有一些穷人参加,据说那是伺候人的,农村人叫他们为“下脚人”,把赌棍叫“老碗客”。“老碗”指的是掷骰子,压黑红宝用的大碗,“老碗客”不但参加赌博,更主要的是坐地分脏和收费,解放后被取缔。羊头会:是看庄稼组织起来的会。一般多在夏秋季。旧时,华县回族较多,他们好看羊,习惯于游牧生活,而汉族传统种庄稼。由于回民的羊经常吃汉民的庄稼,汉民为了保护庄稼,就由好多人组织起来,这就成了个会。由会头出面与回民协商,羊吃了庄稼,是要赔偿的。每吃一次拉一只羊,时间长了,就制住了。村民很高兴,所以解放前这个会几乎村村有,它成立于明清,延续到民国后期,解放后合作化时还有少数村庄有活动,以后则慢慢消亡了。青苗会:类似“羊头会”,亦系华州农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每当青苗长到一定的程度,为了保苗,不遭天灾人害,乞求青苗土地神保护,捐献,幕捐了一些基金。青苗会组织会员轮流收积草木灰,待祭过土地神后,将草木灰再撤进地里,杀虫除害。同时议定章程,不准农户人家随便放牧,糟害庄稼,违者除给青苗土地神烧香祭奠外,还商量罚款。分担会中杂勤。有效地保护了青苗。它成立于清未,消亡于解放后六十年代。坟头会:这是家族(同姓)组织起来的一个会。为了上祖坟,敬祖先,拈香烧纸,凡参加这个会的同姓人,都拿出一些钱,把这些钱置买些地放出去,收些地租或利息,用这些钱买香纸,祭祖坟。此会成立于明清,解放后合作化时消亡。寒衣会:送寒衣,就是给农村中孤寡老人,没儿没女,无依无靠以及外来的人死了,没人给烧化纸钱的。乡下人就想出成立一个会,叫寒衣会,大家赞助一点钱,放出去,收取些利息,买些纸在十月一烧化,悼念这些人。据说这还与孟姜女送寒衣也有点联系。由于此会救助孤寡,所以乡民也乐于捐助,它成立于辛亥革命初期,解放后合作化时消亡。舍汤会:是含汤舍茶的会。华县以前汤房较多,行善助人的人为了帮助来往赶集的人,捐献了一些钱,沿官道设置了一些棚舍(此就叫汤房),夏季舍茶汤,冬季舍饭食和少许寒衣,所以人们将参加这个会的人亦叫“善人会”,它成立于清末,消亡于民国。孔教会:专讲孔孟之道的会。会址设在东赵乡保寺庙学校旁的一间写有“少华书社”的房里,会头是兰田人叫牛照廉,人称牛“才子”。另一个是北乡下庙人叫王锡国,他在北田村也办了这个会。这一教会人不扎辫子,宣传的是孔孟之道,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等,所以会内会外群众都可以听课,每年八月是孔子的生日,孔教会把它定为“教会日”,亦叫“教师节”。在这个节日,主要宣传孔子的主张,它成立于清末,消亡于解放初期。同乡会:同乡会是外来人在华县的组织。解放前,在华县做事作生意的外地人很多,为了管理这些人,成立了个会,就叫“同乡会”。会址设在西关铁工厂旁。它的成员大多是山西、河南、山东人,因山西人占的多数,所以起名叫“山西会馆”。它设有会长,本地人叫它“客头”,外来人都接受他的管理,他们之间发生纠纷或社会治安等,都由这个会去处理。在华县大的村镇里,还建有分会。它成立于清末,消亡于解放初期。喜丧会:是乡下人过事成立的一个会。乡下人过红白喜事,临时要用一些东西到哪里去借哩,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成立了这个会。这个会开始时在社会上募集些钱,就用这些钱买碗、筷、碟等用品,以后由于积累慢慢多了,又置做了棺罩、喜轿和风冠等大型红白喜事用件,乡下人过事,就到这个会去租货,出少许租金。华县耐村,赤水坡头,东赵孔村,下庙田村等都设有此会。它成立于清末,辛亥革命以及到解放初期仍然存在。公社化后交由大队管理,又从公积金中开支添置了一些用品,外借仍继续收取租金。实行责任制后,由村民自办,原大队管理的喜丧会物件都折价处理卖给了群众。至此,喜丧会也就散了伙,不复存在了。乞巧会:是由未出嫁的姑娘自愿结合,组织起来的。大家都凑一点零用钱,放出去得点利息,用利息买些果品,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祭拜巧姑娘。据说巧姑娘就是七仙女,是传说中的织女。农村每年临近七月七日时,乞巧会的会头分派会员用谷草模仿七仙女扎成草人,附上衣帽,并用豌豆浸泡出芽。七月七日这天晚上,大家约定在一个会员家中聚会,摆上草人,祭上果品,拈香祷告,祷告结束后,舀上一盆清水,由聚会的姑娘手掐豌豆芽放进水盆中看影影,影影象个针,象条线,就说这个姑娘手很巧,影影象个花蓇朵,就说这个姑娘能扎花,影影象个笔,就说这个姑娘心灵、能学文化,以此取乐戏闹。传说乞巧会最早出现在清朝,辛亥革命后直到解放初期,此俗还继续延用。六十年代初,才销迹了。朝山会:是爱游山的人组织起来的一个会。凡参加这个会的人,都拿出一些钱,这些钱凑起来买成地租出去,收回些地租卖掉变成钱,做为盘缠,会员轮流去朝山,一年一次。朝山的去向一般是华山、太白山或武当山等。解放前,华县辛庄村南面曾发现立过一块石碑,记着朝武当山的经过和路线。它成立于何年,无从考证,但消亡于民国末年。教育会:出现在清光绪22年。它的宗旨是,向群众宣传反对崇洋,改革教育,华县是由杨松轩先生们倡导创办的。教育会成立后,还创办了一个学校,就是今日的咸林中学前身。当时它是一座小学,教育会通过这个学校向群众宣传救国的道理,反对崇洋卖国的主张。解放后即自行解散了。绽脚会:清王朝为了巩固统治,规定人民都得缠脚。辛亥革命时,提出口号,反对缠足,为了这一主张的实现,各地先后成立了绽脚会。华县绽脚会是辛革命初期成立的。先由白映斗提出,一些同仁志士响应。绽脚会成立后第一任会长就是白映斗,他是华县白家河人。绽脚会到处宣传缠脚的坏处和绽脚的好处,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响应,使绽脚风潮曾吃香一时。大刀会:亦叫刀客会。成立于辛亥革命初期,系一进步组织。大刀会不是胡弄,它是一些正派人组织起来的。虽然也有一些游民参加,但它的主张仍不失为进步的。它宣传反对清王朝统治,主张建立新秩序,辛亥革命胜利后,这个会的活动就停止了。八义会:是由八户人家组成的,一户拿出二十块钱,八家就是一百六十块钱。一百六十块钱不算少了,一家人使用能解决一些问题。它属于会员轮流使用,不出利钱,由大家轮流当会头。开馆使用钱的第一家到第八年要拿出二十元钱,以凑足一百六十元足数。因为大家都讲义气,所以愿意互助,解决因难。八义会的钱不向外借,而且只能要八家。它产生于清朝,消亡于民初。这是农民群众的互助组织。与八义会类似的还有一个姊妹组织叫摇钱会。亦叫抽签会。入会的人都要拿钱,谁入会谁用钱,也不出利钱。一次会使用两年。开会时抽签看号,按号得会。“得会”就是使用大家凑起来的钱,帮助你度过一点饥荒,大家互相帮助帮助。它产生于清末,消亡于解放初。月光会:成立于明清。这和杀“鞑子”有联系。凡入会的人,都要捐出一点钱,会头把大家捐的钱集中起来放出去,把收回的利息买成果品、月饼,一到每年八月十五这天晚上,把会员叫到一块儿,一边敬月赏月,一边敬关公议国事。据说会员都对关公很敬重,说关公讲义气,他的大刀很厉害,能杀人。它示意人们讲义气、抱成团,拿起刀棒,与少数当权者进行斗争。当时在华县,村村都有月光会,辛亥革命后自动消亡。江湖会:辛亥革命成立时,类似同盟会。江湖会,取义于四海之内皆兄弟之说。凡入了这个会的人,讲义气重情谊,乐于帮助人,华县江湖会的头头叫杜九龄,是西关温家巷人,张兴(在县政府当差,那里人不清楚),李振山(赤水乔堡人)。李振山是个地头蛇、大流氓,辛亥革命时当过营长,后到县政府公安局工作。渭华起义时曾带反动军警镇压过起义群众。后被镇压了。解放后这个会自灭。原文来源:《华县民俗述略》原文作者:孙水法 镰 斧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赞 (0) 相关推荐 寒衣节 | 给你讲个故事 今天,久违的太阳出来了,气温便突然升高了,一跃到了30°. 南方人想象不到的农历十月初一,是流行于北方的寒衣节. "寒衣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在北方到了农历十月一之后,天也就一天比一天寒冷 ... 1024期 || 张妥诗词:寒衣节/轩诚清读 小菲赏析: 妥叔用他饱含深情的文笔,在寒衣节里抒发了对父母亲的怀念和追忆.妥叔的文章,不温不火,也没有华词丽句.但,却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这就是他写作技巧的高明之处.愿这个初冬金风送爽. ... 华州书法界的摇篮——华县渭滨艺术社 邮箱:3125136050@qq.com 王振江与华县渭滨艺术社 作者 李正英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期,华州北乡活跃着一支民间文化组织队伍.二十多年中,在华州大地进行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华州杏林镇梓里五村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梓里五村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作者李友良 (上世纪的梓里大队部遗址 宋朝峰摄) 梓里故县小涧头,石窝紧跟它后头, 只有沙圪塔住得远,全村人都住在沙上头. (一)梓里村的历史典故 (梓里村远景 王海 ... 人才济济,灿若星汉的华州下庙先贤名士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爱下庙这块热土 作者 郭玉贤 下庙,这块故土,平畴沃野.南屏少华,祥光普照.北傍渭水,瑞气滋养.自古以来,英雄辈出,代不乏人.在这块热土上,传唱着讲不完的故 ... 百年华诞论华州变迁: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作者 秦获幸 在十年大革文化命结束以后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全国人民沉浸在获得第二次解放,幸福欢乐的气氛之中,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 华州少华山下的兄妹情缘 邮箱:3125136050@qq.com 少华山下的兄妹情缘 作者 孙守让 今天,应老同学之约去少华山游览,驱车来到售票处,真不巧,因停电缆车停运,去不了玻璃栈道和潜龙寺岂不是白跑一趟了!在我去取电动 ... 华州五龙山,见证了741厂曾经的繁华和如今的衰败! 邮箱:3125136050@qq.com 梦想启航的地方 华州五龙山 见证了741曾经的繁华和如今的衰败 2021年4月24日,恰逢五一调休,天下着蒙蒙细雨,一大早,乘车前往华县,第一站到达渭华起义旧 ... 谨以此文纪念华州和平解放七十二周年——李佐唐中断和谈 邮箱:3125136050@qq.com 和平谈判的经过(一) 作者 李应泌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后,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华县国民党当局内部矛盾重重,乱作一团.他们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 邵拉雄:华州少华峪(左撵沟)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少华峪 作者 邵拉雄 华州少华峪(左撵沟)在小敷峪口西刘家河南,是登少华峰的主要道路,沿途景点颇多.峪口海拔561米,东北距小敷峪口740米,峪道深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