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3)

家庭教育沉思录(3)
文/张黎明
5
由于违背教育规律以及人的成长规律,家长们几乎所有心血来潮或功利盲动的办法,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便不断转化和积累为心中的焦虑。
不光为能否买到中意的学区房而焦虑,为孩子是否需要提前“抢跑”而焦虑,也为能否上一个条件优越的名校而焦虑,为筹备孩子上学或深造所需的巨额经费等等问题而焦虑。
总之,对于教育的焦虑几乎从孩子还未生下来,是否要进行胎教、早教就开始了,一直会延续到孩子大学毕业为止,还不见得就能彻底结束,其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深以及影响之大,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父母最大的焦虑还在于“本领恐慌”,也就是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最为焦虑的是自己缺乏有效的应对之策。
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常常被教育研究者们所忽视,也被家长们自己严重忽视,那就是在时下的中国家庭,几乎每一对年轻夫妇,都是在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知识的情况下,随着孩子出生时哇哇的哭叫声,像孙悟空一样地摇身一变,仓促间便做了孩子的父母。
这种闪电般速成的年轻父母,除了少部分人读过一两本《育儿手册》之类的书而外,大多数都不具备有效教育孩子的能力和素质,因而很难说是称职和成熟的父母。
让这样的父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基本上就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结果可想而知。正因为从事家庭教育的年轻父母,自己本身就先天不足、后天无力,于是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局面不容乐观,几乎每一位父母都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都为自己的孩子不吃父母那一套而发愁。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年轻家长们教育能力的欠缺。
家长的问题解决不了,不可能解决孩子的问题;让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的家长去教育孩子,只能让孩子的问题更严重。
只要我们理性尚在,就不难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父母并不天然具有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这种知识和能力仍然需要从学习中、从实践中得来。
但如今的大多数父母,都盲目自信地以为,自己既然被称为父母,当然天生就是孩子的导师,这样的观念实在是自误误人。
其实,根据教育的基本规律,对孩子身上出现的所有问题溯本求源,根子几乎都会出在家长身上。
家长自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他自己一无所知或无力纠正,于是他带着自身的毛病去教育孩子,结果这些问题便都从孩子身上显露出来。而这些家长们对此还浑然不觉,很少对自己的问题作出检讨,只是一味地认为全是孩子的错,要不就无端地迁怒于学校教育,把自己的无力、无能归罪于老师。
近年来,校园暴力或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但其中有一个现象却很少引起警惕,那就是极少数家长竟然也扮演了危险的角色。
两个孩子之间闹了矛盾,本来轻者由学生自己协商去解决,重者由班主任或学校相关部门按照校规校纪去解决,才是处理此类问题的正确途径。然而,如今却频频发生家长为此大打出手的情况,不是打伤了对方的孩子,就是双方家长约架互殴,一场孩子之间的小过节,最后演变为父母之间的对决。
父母是孩子道德方面的楷模,父母如果胸怀宽阔,孩子大致上会朝境界宏大的方向发展;父母如果心胸狭小,孩子往往也会变得斤斤计较甚至睚眦必报;倘若父母常常表现出一股暴戾之气,无疑会让孩子不断产生和积累作恶的底气。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坏孩子,但坏孩子的炼成,必定有家庭教育方面缺失的重要因素。

6

家庭教育的这种百病缠身、积重难返而又回力乏天的局面,已日益成为中国家庭乃至中国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教育孩子的问题固然非常迫切,但是如今最为急切的问题却在于教育家长!

如果家长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改变陈旧乃至错误的教育观念,不能具备家庭教育应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始终无法得到解决。

尤其是年轻的父母,必须真正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自学、培训或其他学习方式,全面、系统地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只有先把自己打造成合格或称职的父母,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其实,父母需要做的事说到底,就是在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家庭环境。
教育不仅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也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父母只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帮助他们明辩是非、树立信心、丰富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和优势,就能够让他们产生学习和上进的动力。
父母想要让家庭教育真正奏效,不光要下决心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同时也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
常常有不少父母,总是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而苦恼,其实让孩子听话也并不难:
首先,一定要尊重孩子,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
也就是真诚地放下父母的架子,注意不要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不逼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就会让孩子心情愉悦,感受到父母对他们深沉的爱,他们也就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
其次,一定要信任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父母常跟孩子像朋友那样地谈心,孩子才愿意敞开胸襟,告诉你他在想些什么。父母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孩子分析日常出现的各种问题,替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孩子才能把你真正当成人生的导师。
再次,学会换位思考,善于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这是一种快速拉近与孩子心灵距离的有效方法。当孩子遇到棘手的问题时,父母如果能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便会很快地拿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来;而当孩子犯下错误时,父母倘若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便会迅速地找到错误产生的原因,这样帮助孩子改正也就容易了。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因此父母必须怀着一颗平常心,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孩子,承认孩子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因而不要随意给孩子确定过高的目标,也不要动辄以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他们,这样才会有和谐、有效的家庭教育,也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作者简介:张黎明,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先后从事过教育工作、公务员工作以及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现供职于新课程报社。
01
编者有话说

关注【我and你】的亲们,由于初次运营公号,还有诸多不太完善的地方,敬请亲们谅解。倘若亲们觉得文章还有可取之处,别忘了点赞,在看,转发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