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郑文:一碗鱼糕面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郑文
郑文,男,汉族,生于一九五二年,本科学历,湖北荆门实验小学退休,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荆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曾被中央教科所授予“科研型教师”、“科研型校长”称号。
一碗鱼糕面
湖北 郑文
拂去历史的灰尘,回到已逝的岁月,采撷一朵记忆的浪花,将它演化成一朵小白花,献给我敬爱的恩师——陈斌老师。
1963年,我有幸考取了原荆门县五里中学,由于入学年龄太小,加上刚从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饿中走来以及家庭极度贫困等原因,瘦小的我一直多病。记得每学期快期末考试的时候,都会生病,好像是结束这一学期的“必修课”。1964年底,快期末考试的时候,又“例行”病倒了,这天,我躺在那又冷又硬的木板铺上,不吃不喝还发着烧。
我的班主任陈斌老师,宜都人,据说是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由于家庭出身不好,才分到乡下学校。他教我们物理,并任班主任。他的课教得很好,我们特别喜欢上他的实验课。这天查寝时,他发现我病了,走到床前,首先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摸了摸我的额头,一惊,“好烫!”,即刻吩咐我的一位室友跟着他,一会儿,同学拿来热水瓶和药,按照陈老师的交待,我服下药躺下了。第二天,烧基本是退了,但还是爬不起来,一动头晕目眩,还会呕吐,只得躺在床上静静地数着这住着几十个同学的大寝室房顶上琉璃瓦的块数。在这寂寞痛苦的时候,想家了。可是,回家的路有四十里之长,那时还没有五洋公路,更不说有车可乘了,回家是不可能的,只有躺在床上慢慢地熬着,希望病魔快点离开,能回到教室上课。
第三天,仍然爬不起来,还是只能躺在床上继续数那昨天数过无数遍的琉璃瓦块,数着数着,不知不觉睡着了。中午时分,有人在叫我,我眼睛一睁,啊!是陈老师站在我的床前,还端着一个有盖的碗,只见陈老师打开碗盖,亲切地对我说:“你身体太虚弱了,这是一碗鱼糕,你把它吃了,身体会慢慢好起来的,掉的课会给你补上的,不要担心。”看到陈老师手中的碗,我勉强支撑着爬起来,接过老师递过来的碗,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一连说了几声“谢谢老师”。
以前从没有听说过“鱼糕”俩字,当然也没有吃过鱼糕。当我夹起一块鱼糕放到嘴里的时候,其味美简直无法形容,我想:这人世间怎么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这世上最美的食物莫过这一碗鱼糕了。说来也神奇,吃了这碗鱼糕,身体就慢慢好起来了,又过了一天就回到教室上课了。课堂上,我还不时回味这鱼糕,因为这鱼糕,留在了我的胃里,更滋润着我的那颗心。
后来才知道,陈老师端来的鱼糕是教工食堂按计划分配给每一位老师的。
现如今吃鱼糕太平凡了,老人、小孩、富人、贫家逢年过节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鱼糕,因为人们都期盼着年年有余步步高升。可是我敢说,我吃过的陈老师端给我的那碗鱼糕是世界上味道最美的鱼糕,那味道岂是只能用构成这鱼糕基本元素所能释尽的。后来回家,听父亲说,陈老师还徒步到我家作过家访,连一顿饭都没吃就走了。我家离学校可是相距四十多里路啊!
1969年2月,我踏上了三尺讲台,初为人师,但我是怀揣着陈老师给我的那碗鱼糕开始我的教育生涯的。在漫漫求教路上,四十多年里,我始终没有忘记我的恩师送给我的那碗鱼糕,不!那是一代先贤留给他的弟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我摒弃虚伪和浮华,像我的老师那样踏踏实实地教学,认认真真地工作,我从没有要求学生、家长改过一次作业,一辈子候堂的习惯,从不耽误学生的一分钟,也还曾长时间背送意外受伤的学生上学下学······我只是做了我的老师教给我的良心和职业道德所支配我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的心中永远没忘那碗珍贵的鱼糕。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田光兰
制作:吴金程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