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郑信平:【人性善恶】(随笔)

小主,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人性善恶

作者:郑信平

睡前,翻看张中行老先生的《顺生论》,看到其对人之“本性”的阐述,颇觉有意思。其认为本性是受之自然而不由意志力可改变之性,若耳可听目可视饿则要吃,故其无善恶分;有善恶乃是意志力支配之行为表现,如好色贪财,乐善好施,非为本性,颇有道理。我感觉仍意犹未尽,故不揣冒昧,以己之狗尾续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是南宋王应麟的《三字经》开篇,王熟读经史百家,又深受程朱理学影响。可见性在此时的儒家(理学)看来,是性本善,习相远的。
其实,中国古人对性之善恶,历来观点各异,讨论者多矣。各有理,也能自圆其说,然皆不能反驳他人,故只能是一家之言,不能服众。试捋一捋,主要有: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告子“生之谓性”、“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皆有之。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本恶,故要“化性起伪”。
汉代的王充则提出“禀气有厚薄,性有善恶”,唐代韩愈提出“性也者,与生俱生也”,认为性分三品,仁义就是人性的内容。
开宋明理学之端的周敦颐则提出“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人有受于天的天然纯粹至善之性,名为“诚”,而不叫为“性”。性,是专指气质之性。二程则提出“天命之谓性”和“生之谓性”,天命之性没有善恶,生之性(也称才)则有善恶。朱熹也认为天命之性是至善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陆九渊则认为“本心无有不善”,人的本性都是善的。王阳明则是“性无善无恶”,只是在发用后才有善有恶。
《庄子》认为“性者生之质”,人性是自然,是最纯真、最朴实的,情欲和仁义都不是性,主张“任其性命之情”,保全本性,原始人类那种无知无欲纯真朴实才是人的本性的完美体现。
很有老庄之风的魏晋竹林底下游玩的那些人,则是玩弄文字游戏,故弄玄虚。像王弼提出要“性其情”,因为性“无善无恶”,故要“因性”而为。至于泡在酒缸里的嵇康阮籍刘伶们,则是以酒来直接代性表性了。
佛教的性,更多的是指佛性,像东晋的竺道生,则提出“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就是“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指不具信心、断了善根、不能成佛的人)。
我们熟知的禅宗六祖慧能,则是认为人人都有“真如佛性”(真如通常指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或本体),都有清净不染污善的佛性,这种清净本性是人的内在不变的真实本质,是成佛的根据。故而他提出了“见性成佛”,认为人的明净、觉悟的本性为妄念所蒙蔽,而没有成佛,只要去掉妄念,自见本性,就可以成佛。成佛不必长期修习,一旦了见本性,突然觉悟,就可顿悟成佛。

儒释道都从自身的立场角度,对人之本性进行了适合本身的阐述,像道家(教,以及魏晋玄学家)们从随性自然角度进行,佛教从(人皆有)佛性上阐述,最复杂的就是儒家,有本质之性,气质之性,天生之性,天命之性等等的分别,更有将性与情相结合阐述的,总之,儒家的善恶之性的阐释,无非就是为了性的最终目的,良善之性的回归罢了,不同的是出发点和立脚点及方法论的不同而已。
其实,性善的前提是天道为善,这个天道包罗了儒释道的本源意自然意佛性意,正如《老子》里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但天道在哪?谁见过?只能凭冥想猜测了,自然就会人各异词了。
但无论如何,相信性善就强调率性而行,相信性恶就要重视教化作用,以改变本然之性,使之趋善至善,这点毋庸置疑。
人性善恶,古今中外,历来争论不休。到底是人性本善,恶是后天习染所致;还是人性本恶,善为后天教化之结果;还是人性本不善不恶,白纸一张,善恶皆后天影响影印所致。争论来争论去,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其实,症结之所在,是没有将善恶放在道德哲学的范畴来分辨。善恶,评价的是某种“行为”,不是“本性”问题。也即,只有(意志力支配的)行为才可以说是善或者恶。本性,是受之自然的,不是意志力所能支配得了的,自然对其就没有善恶分了。
那么,性的本身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与生俱来的某种“能力”“趋向”,它是存于意识之外,不因人的好恶而有所改变的。如眼睛能看,耳朵能听,生来就如此;人肚子饿了要吃东西,看到水火会自然避开。就是生之为性。
善恶,是和应该或者不应该相对应的。善,就意味着应该(这样、去做),也即凡是善的都是应该做的。诚实守信和欺诈盗抢,是道德上的问题,而天气的冬寒夏热,乃至皑皑白雪,让人冻得瑟瑟发抖,难道天就这么恶么?没有这回事,故善恶与天之性无关,也即天之性的善恶与冷暖寒无关,就是说天之性没有善恶说法,它是本然。
应该不应该又和能与不能有关联。也就是说,应该的都是能够(做)到的,不应该的都是要求不可去做的。日大月小,夏热冬寒,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不应人之好恶而有所改变,所以谈不上应该不应该,能与不能(去改变)的问题,更与善恶八竿子打不着,但它就是这样存在着。
趋善避恶,是人之责任,大到国家,小至个人。所以,善恶概念,只能适用于意志力所能及的行为规范上。人的活动千差万别,其中有些,不是我们的意志力所能左右的,如得病晕倒,非我所愿;睡梦中打呼噜,影响到同室之人,非我能控制,这不是我的故意之“恶”,也就不能说是恶了。但若清醒时故意吵闹他人休息,或是故意损坏他人财物,则是要负道德责任的恶了。所以说,性,受之自然,非个人意志力所能支配左右,人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既然不能选择,也就难于负道德的责任,也就没法子说它是善或者恶了。

当然,既然性是与生俱来的某些“能力”“趋向”,它就不能不与行为发生关联,性是行为的动力源。水到渠成是自然,但水源大小可以决定水流缓急,行为的动力能力自然也能决定行为的情况好坏。
因此,性虽然没有善恶,但因性而生的行为(后果)就有善恶之分了。率性而为的老庄玄学之法,不可取,毕竟行为的后果是在社会的道德律法律的约束下,才发生作用的,自然就有善恶了。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郑信平: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往期回顾

【三秦文学】鱼儿姐姐:【无名的痛】(诗歌)
【三秦文学】鱼儿姐姐:【从杜尚的小便池到follow you heart】(随笔)
【三秦文学】鱼儿姐姐:【当我们离开】(观后感 )

三秦文学团队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0)

相关推荐

  • 今日秦书day66:人性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晚间下班回来,做好饭,吃饭间又刷到了一个动漫番,名为"两不疑".光看这名字,我第一反应想到了古人说的"恩爱两不疑"的话. 这个动漫番,属于架空背景.现在架空剧真 ...

  • 《一出好戏》中黄渤的成功学,靠自己之外更重要辨清人性善恶

    黄渤导演首部电影作品<一出好戏>,本以为是喜剧,观影过程中一些笑点也有笑过,但是当众人做着那辆水陆两栖的"冲浪鸭"去团建,在海上被袭来的巨浪冲上孤岛,开始了有如原始社会 ...

  • 人性善恶

    人性的善与恶,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社会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有一些人,有一些事, 不必耿耿于怀,要懂得放下,也许一个转身的思考,就会在不经意间增长弥足珍贵的智慧, 一时的想不通,纠结成团的心事,便会在 ...

  • 【随笔】天牛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五一放假,不想凑热闹,于是载上大小,赶回老家,和二哥喝喝自吊的谷烧,也陪陪老妈,才是惬意的假期.平时周末儿子要补课,每一次都是匆匆忙忙的来回,这个假期休息五天,十分的难得.晚饭后,陪着老妈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油菜与喵喵(散文)

    油菜与喵喵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5月2日上午,不想看书,也不愿码字,但劳动节虽然放假,总得还要亲身劳动了,才算过了这个节嘛.于是,就和二哥二嫂到中坞口岭的田里去,挪打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有关食的闲扯(散文)

    有关食的闲扯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孟子·告子上>有"食.色,性也",告子说的,也即吃饭和繁衍,是人天生的本性.也是,只有吃饱喝足了,才能有个好的 ...

  • 【随笔】劳动的快乐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今天五一国际劳动节,哪儿都是劳动光荣劳动者快乐的话语.也是,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劳动神圣,劳动者光荣,劳动快乐嘛. 但劳动者快乐,这句话只能现在这么说.夏衍的<包 ...

  • 【随笔】 夜晚池塘里的小鱼虾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晚上,儿子作业做完,我提议到小区不远的公园里去遛遛,带上小叉子,到那水边看看有没有小虾可叉,权当放松,也乘乘凉.可儿子说要看电视,不去,没伴了,我也就作罢. 这叉子是去年暑假我没事找事,说 ...

  • 【随笔】 玻璃外的蜂窝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现在,环境改善,经常有布谷鸟麻雀屌(贬义意,意即麻雀很讨厌)等的飞到城市房屋的楼顶,咕咕咕或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显示了祥和与宁静.近些年,城市中各种生物能与吵杂拥挤的人群和平共处,互不干扰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虔诚的外婆(散文)

    虔诚的外婆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翻看<读者>,觉得<想回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栏目的"本月最佳"选得蛮好,言简意赅.看到他们有写外婆的, ...

  • 【随笔】也是囊萤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晋书·车胤传>有"(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就是"囊萤夜读".夏天的夜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山和尚(散文)

    山和尚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和尚,是佛教用语,是对出家僧人的尊称.但我们平常的口语当中,感觉称呼出家人为和尚,似有不敬的意思.其实,这是理解的错误,由此导致了普遍的误解,如说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