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常生龙,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曾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中国教育报》“2012 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无论是关于生活还是工作,只要人的态度端正,做事的热情就是可以保障的,经过了长期的教育和培训,能力也是具备的,但为什么努力去做一件事情,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呢?这与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时候,一个人处理事情的逻辑和方法,才是决定他是否能做出成绩的首要因素。思维方式有很多类型。比如说,线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就是两种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坚持一页页地往下看,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按照教材的顺序一节节地讲下去,这其中就是线性思维方式主导的结果。线性思维喜欢固有的节奏和程序,擅长依据一个路径按部就班地去做事情,容易放弃偏离路径的想法;而发散性思维则重视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事物的各种可能,关注事物之间的可能联系。有一些人的创新能力比较强,往往就与他们具有发散性思维方式有关。比如说,稀缺性思维和丰饶性思维也是两种相对的思维方式。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在为着温饱而努力。物质资源的紧缺,导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各类矛盾和战争,那些享有较多资源的人,会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所拥有的资源不被他人争夺去,由此导致了人类的稀缺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就是努力将自己所有但别人没有的东西控制起来,不让他人所拥有。学校培育了一个好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将其“控制”起来,不让他到别的学校去兼课;人们申请各种专利,在生产中不让某些企业使用其中的专利,等等,这些都是稀缺性思维的直接表现,竞争就是稀缺性思维的直接产物。但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困扰人类长久发展的很多问题,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富足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富足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在数字化领域、在精神世界同样也是如此。对今天的孩子们来说,物质生活的丰富已经司空见惯,在让学生去体验过去那种吃不饱的苦日子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数字丰饶也是老生常谈的体验,只要鼠标一点,各类数字资源就取之不尽。当人类进入了物质、精神和数字都非常丰饶的时代之后,如果依然采取原来的稀缺性的思维,自然是是无法面向未来的。人类需要从稀缺性思维转向丰饶性思维,从零和竞争转向彼此合作,这不仅是正确的或道德的想法,更是明智的选择。丰饶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互相分享。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互相分享之后就会碰撞出新的想法来。就像华为的鸿蒙系统,做出开源的选择那样。大家集思广益,分享所有的好想法,就能推动强大的变革浪潮,水涨船高,每个人都能从中获益良多。当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向着第二个百年的目标迈进的时候,每个教育人都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教育和过去的教育之间将会出现本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既表现在教育将从过去以工业化为背景的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转向信息时代凸显个性化的教育新模式;也表现在将从教育资源的稀缺转向现在海量资源免费共享的丰饶;更表现在将从过去一个学生一门课程只有一个教师教授转向一门课程可以与各种类型教育指导者的丰富联结……走在新时代教育变革的道路上,教师最需要转变的就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思维方式和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