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事8:从乡试、省试到殿试,苏轼连续三次败给同一个人

眼看着两个儿子的学问大有所成,苏洵寻思着,还是得先有个功名,总不能一直靠着别人的引荐闯荡江湖吧。

公元1056年三月,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和十八岁的苏辙走出四川,三个月后抵达京师,寄居于兴国寺。他们抵达的那一天,正逢京师大雨,这是否预示着苏轼的人生从此风雨如晦呢?

到达京师后,苏洵安排苏轼和苏辙用心备考,而他自己则开始了拜谒当时的名流,比如韩琦、欧阳修等人。也许,苏洵已经不准备参加科考了,毕竟自己一把年纪,万一考不上多没面子。

欧阳修在读过苏洵的文章后,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向朝廷大力推荐。由于欧阳修这位文坛盟主的背书,苏洵在京师名声大振。其实,苏洵的大招还没放出来呢。

当年秋天,苏轼和苏辙先参加了开封府的乡试,全都高中,苏轼还考了个第二,第一名是章衡。

第二年春天,继续省试,苏轼写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主考官欧阳修喜爱有加。然而,欧阳修以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写,为了避嫌,将这篇文章列为第二,第一名又是章衡。

省试结束后,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一共有262人进士及第,苏轼获得第六名,苏辙第十五名,第一名还是章衡!

好吧,原来文采盖世的苏轼居然三次输在同一个人之手,那么这个章衡到底是何许人呢?我们不妨了解下这个三次打败苏轼的人。

章衡,子子平,状元及第后,从润州长史做起,历任湖州通判、集贤院学士,知扬、庐、宣、颍州,最后获封上柱国,赐爵吴兴县开国伯。

仅从官职上看,这个章衡就是一个大牛人,连苏轼都评价他“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可见他绝非浪得虚名之辈,他也是苏轼的好友。

有一次,章衡出使辽国,辽主欺他是文士,在酒宴提出射箭助兴,章衡连发破的,辽主见他文武兼备,对他特别优待。回京时,章衡向皇帝反映辽国没有戒备,此时出兵可收复山后八州,但未被采纳。

看到这些,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苏轼输给这个人并不冤呢?

我们也要注意一个事实,章衡比苏轼大11岁,科举考试绝非考文学词赋,而是经世致用之学,苏轼考不过他也很正常吧。

当然,在后人眼里,章衡的影响力完全不如苏轼,但客观来说,章衡为政是要胜过苏轼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