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纸质书的十大要诀
一,一版一印的书。永远把书的品相放在第一位。并不是任何一版一印的书都值得收藏。首先印量要小,第一次就印三十万册的书基本上没什么收藏价值。其次最好是各类作者所出版的处女作,第一本书。单行本的收藏价值高于成套发行的。另外,任何品相不好的书,其收藏价值也是大打折扣的。
二,解读中国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来龙去脉的书或画册,包括市面上少见的名家漫画集、讽刺画集。过去,我们不太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这方面的书鲜有人会去搜集。大部分中国人内心浮躁善于赚快钱,所以国家鼓励年轻人都去当“匠人”。真正的匠人世界都是“漫生活”,因此感受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延续的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很多已故著名漫画家,包括画家画的漫画,这样的作品集全部可以收藏。
三,中外著名古迹遗址发掘(报告)、各类地标性古迹文物赏析、中外著名文物考古学家的文物研究文集(论文集)等等。收藏纸质书的一个起跑点就是:非虚构类书比虚构类书更具有收藏的价值和意义。
四,中外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史学者、文物研究学者、古董收藏鉴赏家、少数派哲学家的著作全集或选集,也可以是印量最少的那本。注意,如果有全集的索引也一定要买一本。翻译家的全集过去出版的不多,但基本上都能保值,例如罗念生、周作人等。
五,异装书、立体书和毛边书、皮革本。异装书就是指那些设计理念稀奇古怪成品精致讨巧的书,比如btr的《意思意思》、J.J.艾布拉姆斯的《忒修斯之船》;立体书多半是童书,比如哈泼?柯林斯出版的英文原版《小美人鱼和精灵故事集》和万氏兄弟的《大闹天宫》;毛边书就不用多说了,孔网本身就是毛边书的“旗舰店”;皮革本,就是用真皮来装帧的硬精装书(软精装也有但不多),外文比中文的多。中文的皮装书海豚出版社出版了不少,但销售热度一般。可能就像中国的股票一样,书的定价太高,溢价被抹平了。
六,西方电影(人)、西方戏剧(人)解读书。这方面的书中国真的不多,高质量的更少。有些旧版的内容早已陈旧过时跟不上发展趋势,比如中国电影出版社用了15年时间(1986-2001)出齐了一套《外国影人录》后,至今没有出过增订本。如果艺术学院的学生要买这方面的书,就只有这一种选择。市面上影评书和戏评书不少(毛尖就是写影评写出了名,否则她就是个影迷兼大学老师),会写影评的人也不少,但写的好的真不多,敢写“真”影评的(更是)凤毛麟角。如果有这方面的书肯定是值得收藏的。毛尖的影评写的还可以看看,但经不住出版社屡次再版重印。市面上经常能看到的书、在孔网上一搜索发现大量卖家都在卖而书价又稀烂贱(非常便宜)的书,这种书没有收藏价值。有些出版社非常爱重印,对读者和出版社来说这是可能是双赢,输的就是藏书家。电影方面的书,往往介绍单个艺术家或者导演、演员的,薄薄一本的,更有收藏价值。最好是外国人写的。
七,买书要看出版社。出版社是书的生父生母,父母基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质量。挑那些著名出版社出的书籍来收藏是光荣伟大而正确的。比如《诗经》,可以买中华书局出版的而不是买其他非专业出版社出版的。三商中,这三个出版社是中国出版业的中流砥柱,它们的书买回去一般来说不太会贬值。
八,年谱、日记、回忆录,多年前三联出的《吴宓日记》孔网现在最便宜的要1500元一套;《竺可桢日记》整套不缺的孔网只有一套,售价1900元,这个价格是不贵的;中华书局版的《翁同龢日记》孔网最便宜的是700元一套,单单一本《翁同龢日记》人名索引就要卖500元;……
九,关于中国古建筑欣赏类、营建类书籍。中国名胜中被评为世界遗产的书,介绍国外世界遗产类书。中国名胜这方面的书恰恰是日本出的最多最精,中国本土出版社最近几年也有迎头赶上之势,有兴趣的可以在孔网上搜索一下,就知道我所言不虚了。
十,关于食文化方面的书。注意,单纯的菜谱收藏价值要低于食文化、食掌故的价值。并不是说菜谱没有收藏价值,有些私房菜菜谱、名厨菜谱、地方名菜中已失传的菜谱,也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一定要和食文化结合起来,现在很多中国人会吃但不会写,不像老派人那样既会吃也会写。所以,谈食文化的书,1949年之前出生的老先生们写的书,更有收藏价值。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唐鲁孙(1908-1985)先生写的食文化系列作品,最新一版的是64开硬精装本一套11本,小巧别致。其中《说东道西》这本市面上最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闲趣坊”丛书里,有好几本写食文化的书,比如逯耀东(1933-2006)先生写的《肚大能容》、《寒夜客来》,王世襄(1914-2009)先生的哲嗣王敦煌写的《吃主儿》,车辐(1914-2013)老先生写的《川菜杂谈》,等等。看了这些书,不但“解馋”,还能长见识。看完书柜里一放慢慢涨钱。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