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死亡——我的文学的、现实的死亡感受

属于我的昨天之前的结局,我决定我的决定

或许是因为累计的感触刚好在这阵子凸显了,总是闪回死亡的印象。显然,这个话题有点沉重。明明脑海里组织了一堆语言,当按下打字键的时候却总感觉笔端乏力或语无伦次。然而,作为过自杀念头的其中一员,我又觉得自己该说那么几句文学的、现实的死亡。

瑞安高速下 专职刻墓碑的老手艺人还在坚持

曾经给自己立一个墓志铭;曾经写过一篇《给世界的一份遗书》;曾经想要给好友写篇悼文…然而,面对死亡,苍白和无力才是最直接的内心感触,眼泪和冲击力才是最大的哀悼。再多的文字表达,都显得做作。即使是苏氏大文豪也只是梦醒时分为己做《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那“十年生死两茫茫”分明是彰显的自己的文采飞扬。若非要PK悼亡诗,哪里比得了纳兰容若“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更毋庸说其郁郁寡欢,英年早逝。学生时代的语文教育告诉我们悼文的经典有“予美亡此。谁与独息”的悼文之祖、韩愈写给八仙中韩湘子他爹的《祭十二郎文》、N多性癖好袁枚同志的《祭妹文》、文宗欧阳修明写爹实写娘的《陇冈阡表》、沾亲带故《项脊轩志》……确实,如某人评点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也有如明人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所言:

「凡詩文出於真情則工,昔人所謂出於肺腑者是也。如《三百篇》、《楚辭》、武侯《出師表》、李令伯《陳情表》、陶靖節詩、韓文公《祭兄子老成文》、歐陽公《瀧岡阡表》,皆所謂出於肺腑者也,故皆不求工而自工。故凡作詩文,皆以真情為主。」

但这些始终是别人的情感,通过文章的方式让我们更明白当事人的心情。当然,文情的背后始终躲不过真实的情感。如同孔明悼公瑾,有情有义是出自“惜别对手”的真感情,吃瓜群众看到的则是满满的政治避退。诸如欧阳修和袁枚等皆有其真挚的情感和“不得不”的苦衷。然而,逝者已矣,生者将续。最真挚的情感总是自己的,何管别人眼里的死者呢?

琼·狄迪恩。作品《充满奇想的一年》为美版《我们仨》

既然论道悼念文学,我推崇的还是最接近我们的《我们仨》、《让死活下去》《The year of magic thinking》(《充满奇想的一年》)。古吊文离我们甚远,辞藻也很华丽。而这三本书却来得很真实,文字也很朴实、生活。《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高龄时失去丈夫和女儿的亲身写照,《让死活下去》是史铁生夫人陈希米女士的追忆文章,读来富有哲思,佐以史铁生临死前的哲思书《昼信基督夜信佛》可以领悟很多普遍性的精神难题以及充满哲思的自我反省。加上美国随笔作家琼·狄迪恩(Joan Didion)的这部一整年里思念亡夫真实点滴记录的《充满奇想的一年》。可以说,这三部真实点滴记录的悼念书是我们当代的悼念文学经典。另一方面,说起死亡的文学,就我个人印象最深的则是《漫长的告别》。虽然披着侦探小说的外衣,但这本书可以说是“写给潜在抑郁症患者和自杀倾向者的书”。书中最令我挥之不去的一句话是“道一句再见就等于死去一点点”。作为总认为有抑郁症倾向的过来者,我感受到的是书中浓烈的自杀倾向和抑郁症色彩,或许这就是我对这本书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

史铁生与陈希米幼时合影

说起自杀和抑郁症,想起前阵子曾经在国内的报道中看到过一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29万人口死于自杀,大概占据了总人口的万分之二。而网络自杀更是现在泛滥之处。有一个新名词叫“微博树洞”,说的是已经过世的人的发布的微博。前段时间热搜话题中有一个数据让人心痛。说的是现在最大的微博树洞留言已经超过160万,每天还持续激增2000条,约500人表达绝望情绪。这个数字的可怕可以理解为仅仅是一个树洞就引发如此巨大的潜在自杀者。这才引出了热搜事件的主人公人工智能专家黄智生教授在人工智能群提出“树洞行动”建议,也就是后来的“AI树洞救援团”!按照新闻所及,2018年3月成立以来,已成功救援800人(次)。

“树洞行动”发起人——阿姆斯特丹大学黄智生教授

这件事情被著名自媒体“一条”采访公布后引起轩然大波,网友纷纷表示自己或多或少有过自杀倾向。往往,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然而,“子非鱼,焉知鱼”的历史定律总是在当事人之外上演。走入自杀者的内心,本不容易。开导他们就显得难上加难。确实,外人很难理解轻生的人的念头,毕竟面对死亡。大多数人的反应仍是恐惧,而在轻生的人眼里心里,却成了一种解脱。向生者向死难,向死者向生难!

我后来回想了自我感觉有自杀想法或抑郁倾向的时刻,往昔点滴浮现的特别清楚。往往是学业和责任压力的重担及自我现状的不匹配。但最后总是幸运的抓住了一个契机点,就回归到了本我。这就有点电影《时时刻刻》中的感觉一般,一个时空的伍尔夫是选择自沉身亡了,与她有关的2个另外时空的“她”却在感触她的某个瞬间抓住一个契机,继续活下去。我的契机是书,而将这三个女人串联起来的契机正是《达洛维夫人》。拥有同样心路历程的女人因为隔空对话,成就不同选择,最终有了活下去的可能。毕竟死亡只是一瞬间,自杀则是数万个瞬间集合。死亡向来很容易,自杀却向来不易。求生,易。求死,易。求生不能,求死亦不能,生不如死,才最难!

2002年上映的《时时刻刻》三大女影后演绎三个时空女人的命运选择

而面对死亡威胁,本能的第一反应才是真实而不需推敲的。“范跑跑”曾被指责的遍体鳞伤,同样发生在四川地震中被曝光男子第一时间用身体护着妻子的画面同样让观众为之动容。然而,生或死,在那一瞬间。仅仅只是本能而已,没有对错!那天,弟弟问我事情发生的时候,是不是紧张害怕的要死?我只是觉得不管后面怎么样,面对和死神赛跑的攸关时刻,再怎么镇定,也要抢跑时间,分秒必争!何管紧张与否!年轻人不怕死,年长了,才会渐渐惜命;信仰足够强大的人不怕死,总有牵挂的人才惧生惧死。

年长的医生在谆谆教诲新人时会回想起“死亡”的时时刻刻吗?

细数起来,人生到了三十关,除了孔夫子所言而立,也差不多把生老病死度过了一个轮回。初中一个班级,如今过世的已经三人。准确的说,算上小学同学,同龄过世都已经4人了。08年汶川大地震,在彭州做志愿者,看着洪水把记者冲走,车过婚纱摄影基地闻到掩埋在山石下新婚燕尔们发腐的尸臭味儿…还有自己的死里逃生…偶尔回想起来,抹干眼泪的我,甚至怀念起有泪轻弹的那个少年……还是会想起林福雨同学在离世前一阵还来我厂里的不期而遇,终生愧疚于没有停下来喝口茶,叙叙旧…还是会想起文君同学穿上新的牛仔裤问我好不好看…或许正是如此,原本承诺带上妻女看望二愣子的我,在听闻二愣子身体不佳时还是抽空去了贵州,因为不想在大理之后连贵州都不能是践行诺言的前站。如果再次成为遗憾,余生岂不又多了一次自我愧疚?所以毅然决然的去看望他……这种时候也不自觉的会想起《爱呼2》中邓超饰演的愤青班长在大学同学会时开场白时念起全班人数多少人,实到多少人的情绪。不是悲,不是哀。更多的是人到中年,奔三奔四时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达和释放。假如真的有一天自己也要面对自我的最后时光,应该也会学《遗愿清单》里俩个老头一般,一项一项的去实践吧,倘若这种时刻提前到来,或许到家的认天足命可以聊慰“阿Q精神”。

日本小书店青空书店的主人坂本老人在《今日店休》中的话正是我的心声

在事情突然发生的前一天,刚好在客厅看到之前一直想看的《今天店休》,这个可爱的书店老头在书里提到了书对他的拯救意义。正好借来当作我心中对于“书”这个大恩人的敬意:因书而救,分享众生。

提笔及此,写到不知所言处,想着再去看一遍《爱情呼叫转移2》。或许,年岁的增长。让我们在保持和推动新事物发展的同时,也在努力维持着过往的新鲜感吧,不然为何记忆突然模糊走向清晰?

涕零信笔由墨,不知所云

乙亥年八月于WMUL

(0)

相关推荐

  • 情感树洞|打破虚假契约,享受坦诚拒绝

    树洞提问: 我好像不会明确地拒绝别人,感觉直接说出"不"就是不喜欢他们,就是要绝交的意思.所以,我在拒绝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前思量后思量,想各种借口.比如一个约会,可能我一开始会答应去 ...

  • 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新书:丸尾常喜《明暗之间:鲁迅传》序言、精彩书摘、后记

    生于日本九州熊本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曾在大阪市立大学师从鲁迅的及门弟子增田涉攻读中国文学专业硕士课程.历任北海道大学助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与文学部教授.大东文化大学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等 ...

  • 中国网络文学进入现实题材新时代

    映照了中国青年创业创新,关于奋斗.梦想和追求的<南方有乔木>已经上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明确要求: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 ...

  • 【左岸风文学】枫叶 | 有关死亡

    这几天酒店有定早点,由于有时时间过早,等不到送货的来,便只有我自己去豆浆厂拿,一般都是凌晨四点多点,今早也不例外.四点多点,我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出门.到了路口,见是绿灯便没有思索的直行.突然,一辆农 ...

  • 李音:文学与现实、乌托邦、异托邦:论中国当下小说的一种后现代状况

    (本文原著<文艺报>2018年11月23日,转载自"保马"公众号!) 上个世纪中叶,马歇尔·麦克卢汉对人类文明做出了一系列地震级的预言,电子媒介使信息瞬息万里,全球事件 ...

  • 文学原创 •《遭遇死亡》 作者 黄明山

    遭遇死亡 作者 黄明山 其实我们是没有资格谈论死亡的什么感受的.所谓死亡,就是失去生命.失去生命的人不会再来.而活着的人对死亡的理解只能借助于冥冥中的他人.那是一条不归之路.谁都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

  • 文学归文学,现实归现实

    入乎其内,阅读文本,会发现许多有趣现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悯农>诗,可谓尽人皆知,老妪能吟,此般情怀,感天动地.或多或少,刻板 ...

  • 伍尔夫:文学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仅仅是生活的瞬间 却希望它成为生活的结论 仅仅是在离去 却期待它懂得世界的本质 by 申切斯卡 伍尔夫: 文学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尽管"毛姆继续在很多场合向他人称赞克里斯托弗的作品&quo ...

  • “死亡意识”让孩子直面现实,懂得珍惜

    "死亡意识"让孩子直面现实,懂得珍惜 文/高英 前言 "死亡"是一个沉重得让人不想涉及的话题,至少,在读到2014年10月登在<最家长>上题为< ...

  • 这就是现实,你感受到了吗?

    你们会不会有那么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年纪,要钱没钱,理想和抱负都没有实现,生活让你筋疲力尽,成年人的压力真的很大,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但你还是不能倒下,因为明天起来,你还要工作,还得继续努 ...

  • 死亡辞典《水浒传》中的死亡30

    113.有人整理出梁山一百单八将的结局,<水浒传>各种版本不同,或有差异.这里只是引述. 1.宋江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2.卢俊义被高俅用药酒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3.吴用闻宋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