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执厥中-随缘而去乘风而来
晚间在家中翻阅手机,看到汉代伏胜护书 ,得尚书传世的视频,查阅尚书精髓,得到古先贤十六字精典后有感。
成语:“允执厥中”出自《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是故宫中和殿中间的悬挂匾额。
世间万物不出阴阳,源于太极。善恶有名,智者不拘。天理有常,明者不弃。
阴阳调和,万事顺泰。上下通达,中正安舒。清静为天下本,刚则折,柔恒存,柔羽胜刚强,无欲无求淡泊之至,终能疾雷破山而心不惊,白刃交前而色不变。
气沉丹田中正安舒,呼吸要绵绵,深入丹田,意行气行,意到气到,就能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根无极,万法自然。
据史书记载,尧舜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春秋,统治者以身作则,修正心灵,文明治世,教化万民,造就了尧天舜日,五风十雨、麦收双禾,麒麟在野、凤凰鸣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
舜帝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道心:先天而存,无形无相,永恒不灭、清静无为,纯洁妙明,不易发现。
人心:也叫妄心、识神、禀性、习性(社会属性),后来而有,思善思恶,躁动不安,人喻"心猿意马"。
心脏:是物质体,是人体造血器官和血液循环的动力泵。人心对声色货利的欲望追求而产生贪嗔痴爱的念头,极大地危害着至善本性(道心)。
心有欲望,昧天良于昏暗不明之中,使妙明道心的明度逐渐微小,如乌云蔽日,暗淡无光,从而丧失理智,一念之差,悔恨千古,所以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中讲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要去除这些牵扰,获得“清静”,必须“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达到“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唯见于空”的境界。
但是,有“空”存在,还不究竟,还要“观空亦空”、“所空既无”、“无无既无”才能“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直至进入“常清静”的境界,如此“渐入真道”“名为得道”。
惟精惟一:"惟"字作思想意识讲,古代文言叫思维,现代名词叫思想。此句意思是思想集中养精神,守先天一性(即道心)。
老子叫抱元守一,一就是理性,所以说一者理也;元是元神,即精神。
允执厥中:"允执"就是平心静气、静观执守,不离自性。简称为执中,即守性不移,守死善道,如如不动,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迁不移,不偏不离。
"厥"字虚词,厥中就是其中。中是天性的所在地,精神的集中点,即祖窍。
也就是老子说的有欲观窍,无欲观妙,抱元守一;如同,《心经》说的观自在菩萨;《黄帝内经》说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十六字心法是上古明君明心之法,是最上乘真功正法。
三教圣人立教传法皆以明心为本,法有差异,所以说万法一理,明心为万圣之纲。
先圣大德为后代子孙指明了一条正心修身、通达自然真理的光明大道。
拓展的思考(生活中充满了修行的机会):
1、家庭和谐生活:
长辈的智慧与儿孙的活力,中间是持家的一代人。如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夫妻两个人吵架的人最希望的是中间有调和之人。过而不及,无法同往,道分阴阳而不同,阴阳本同根一体,极则变,变就循环往复。中和为本。
2、企业长久发展:
一个长久发展的企业,如同治一国。定有股肱之臣,治世能人辅助,换言之就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中层调和,长治而久安,如阿里的十八罗汉,上下一心,允执厥中。
3、知行长生久视:
时乘六龙以御天 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 彰厥有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六微旨大论》中,说出了天理中一个非常微小的真理,即五运六气的运行是按照五步一右迁、六期而环会的规律终而复始的运转着。然而,这微小的真理又是天道中大的真理,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清柯 辛丑年寅月初三日于江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