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批细改 | 九年级:端午粽情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节终于来了,我舌尖上的味蕾啊,仿佛嗅到了浓浓的粽香……(有语病,“舌尖”即“味蕾”,为味觉,后文的“嗅”不搭配。建议改为:我的鼻翼之间,早有浓浓粽香萦绕。)
端午节的前一天,妹妹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实习”)包“粽子”了。她拿出一块白色的彩泥,轻轻揉成一个圆团,小心翼翼地捏成扁扁三角形,就做成了粽子里的“白色糯米”(换个角度,让描写更加生动:白色的彩泥在她胖乎乎的小手中开始变魔术,先团成圆,再变成三角形,哦,她这是在捏“糯米”呢。);接着(只见她)又将绿色的彩泥一点一点围着“糯米”缠绕,她缠得很仔细,一遍不行,又一遍……缠好后,才看出来,包着的是一丛绿绿的粽叶啊!(建议改为:哈,真够创意,粽叶竟然是条形的!)不久,“彩泥粽子”完美诞生了(总结上文,建议改为:团着,捏着,点缀,装饰,一个小“粽子”完美呈现):白白的皮肤、绿色的袍子,粉红的小脸,炯炯的眼睛……活脱脱一件艺术品,栩栩如生,我真想把它一口吞进肚里……(!妹妹一把抢过去向妈妈邀功去了。)妈妈(见了)啧啧称赞:“小妃,你的手艺超过妈妈了!”妹妹欢笑着,扭动着小腰跑远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要承上启下了,建议改为:高兴的四处炫耀,“有什么呀,不过就是彩泥捏的玩具嘛”我心想,“到时看我的真功夫!”)
端午节到了,我们全家围在餐桌前,一起包粽子。妈妈飞快地包着,很娴熟。(过渡,看妈妈娴熟的样子,想着妹妹的得瑟,我也不甘示弱。可)不知道是粽叶太小,还是我放得糯米或者豆沙太多,我总是包不严,而且包出的粽子怎么都不成形,品相丑得连我都忍俊不禁(“忍俊不禁”用词不当,建议改为:简直是“丑不忍睹”)。妹妹在一旁笑话我:“看看哥哥包的粽子,像个丑八怪。(!)”听了妹妹的话,爸爸妈妈都笑起来。(语言简洁留白:大家都笑起来。分段。)
尴尬中,我忽然想起,爸爸平常(有歧义,删去)血糖高,我该给他包几个无糖的粽子啊。我默不作声地把糯米倒进粽叶,趁大家不注意,快速包好粽叶,麻利地用线捆好——“无糖粽子”诞生了!爸爸正巧到客厅接电话了,妹妹大声嚷着:“哥哥,你忘记加豆沙了。”我给妈妈使了个眼色,偷偷回答妹妹:“哥哥今天要创新一下。”妹妹不屑一顾地撇了撇嘴,说:“啥创新,是你手笨”。我的手的确很笨拙,我包得很慢很慢,终于包好了五个“爱心无糖粽子”。(这一段神情并茂,试着不用主动句调剂一下句式吧)
粽子出炉了,满屋里飘逸着棕香。我给爸爸扒开一个粽子(照应前文,我亲手剥开我的“无糖粽子”递给爸爸),催促他快吃。我询问爸爸:(放到后面)“粽子甜吗?”(看爸爸咬了一大口,我急忙问到。)还没等他回答,妈妈就笑着接茬:(省去不写,留下悬念)“这是你儿子给你包的无糖粽子,孩子多懂事啊”(用妈妈的语言不动声色地来揭开谜底:“我估计不甜,你儿给你包的无糖的!”)。爸爸满脸惊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一边咀嚼着,一边不停地说(描写神态,简笔:爸爸愣了一下,立刻笑着说):“嗯,真香!真香!”
不知什么时候,妹妹拨通了乡下姥爷的视频电话:(省去不写,声音打断结束上一段)“姥爷、姥姥,端午节快乐!”妹妹的小嘴好甜。(又开始抢镜了!)我抢过电话,看着(冲着)视频里乐开花的姥姥姥爷(问),“你们吃粽子了吗?”,我询问道。姥爷回答:(也可以不写哦)“我们正在吃呢!(正吃着呢!)”说着,姥爷转动着手机的屏幕。果然,我看到了(删去)餐桌上的粽子,还冒着热气呢。姥爷又给了我一个慢镜头:是一个顺丰快递的箱子!我盯住屏幕仔细看,看到(删去)“发货物品”一栏上写着:“粽子”;发货人姓名一栏上,赫然写着妈妈的名字。一瞬间,我明白了,姥姥姥爷端午节吃到的粽子,是妈妈发过去的……(给读者留下一点思考的空间吧,删去)
二等文
1. 素材丰富,围绕亲情展开。妹妹的实习彩泥粽,“我”的爱心无糖粽,妈妈的孝亲敬老粽,粽粽关情,一家人,妹妹率真可爱,母慈子孝,夫妻和睦,情意浓浓。
2. 逐层推进,情节不蔓不枝。包三种粽子,都集中在端午节这个时间点,地点选在家里,用手机视频将千里之外的爷爷奶奶链接在这个时空里,确实很巧妙。
1. 句式变化不足,以主动句较多;
2. 在伏笔、悬念、过渡、留白等技巧运用上略显不足。
1. 多读小说,关注人物描写的方法,尤其是人物语言的描写;
2. 多练描写,就某一种人物描写或者景物描写,多练习一些变化形式。如人物语言描写,可以人前话后,也可以话前人后,还可以话现人隐身;“说”也有很多表述方式,如“喊”“叫”等同义词,或者“她跳起来”用动作代替,或者“她笑笑”,用神态代替……
3. 关于留白,过渡,结尾等技法,见文中示例。
本文得分(满分50分)
43分
郑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