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和'包'字里都有胎儿之形,古人是如何在形体上区分的?
'孕'个'包'两个字的古文字形体比较相像,所以有时候会在形体上搞混淆,把'包'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作作'孕'字的形体。其实,如果仔细分析二者的形体,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先来看'孕'字的甲骨文形体:
甲骨文“孕”
'孕'字的甲骨文就是一个象形字,形如女人怀孕的样子,女人的身体清晰可见,且有突出的腹部,腹内有未成形的胎儿。到了小篆就不见女人的腹部,演变成了上人下子的形体。'人'字就是女人身体的减省,后来又演变成了'乃'字,或因'乃'似女人乳房侧视之形,与'子'结合而会怀孕之意。
篆书“孕”
我们再看'包'字,甲骨文'包'字的形体如下:
甲骨文“包”
'包'的形体也非常形象,像胎儿被包裹在里面,并不见女人的整体形象。
'包'字形体《说文》说得比较正确,'包,像人裹妊,巳在中,像子未成形也。''巳'字的形体正像未成形的胎儿。'巳'字甲骨文金文形体如下:
甲骨文金文“巳”
'巳'字形体就像未成形的胎儿,只见大大的脑袋和未分开的两条腿,只见并拢的两腿。'巳'或为'胎'的本字。
胎儿形体
至篆书'包'就演变成了'勹'和'巳'的结合,仍是典型的会意字。
'孕'与'包'的甲骨文形体区别就在于前者见女人身体及腹部,而'包'则只见未成形胎儿及外部胎衣,不见女人的身体。'包'当为'胞'的本字。
'包'字后来就有了引申义项,如:把东西包裹起来、四面围住、含在里面、装东西的袋子等意思了。后来的孳生字不少在'包'字的基础上加义符而构成,'包'虽然是声符,但仍具有该字的示源功能,比如:胞、苞、炮、泡、抱、袍、雹、孢、饱等字。下面我们就几个字也做一下简单的说解:
苞:是指花未开之时包裹着花骨朵的小片叶。东北称玉米为'苞米',因玉米棒子被包裹在玉米皮中。
苞米
炮:本是一种烹调方法,用泥巴包着带毛的肉放在火上烤制。现在我们说的鞭炮,其制作方法也是把炸药或者火药包裹在纸里。
泡:就是水泡,水泡中有空气被包裹着。
抱:用双臂或者别的东西包裹着人或者东西。
雹: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看上去像包裹成一团的冰。
袍:中式长衣,能把整个身子包裹住的衣服。
饱:腹中充满了食物,也有包裹之义,即腹中被食物包裹、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