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563
乳腺增生(腺瘤)秘方大全
一、秘方:柴胡:10克,青皮10克,赤芍15克,全瓜蒌10,王不留行10克,紫丹参15克,枳壳10克,橘核15克,蒲公英15克,橘叶7~9克(鲜者为侍)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消廦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乳癖),对初起实证者疗效较佳。
服用:每日一剂,常规水煎2次,分2次服,半月一疗程。
方解:乳腺小叶增生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故西医治疗是以调节卵巢功能为主,但迄今尚无特效药物。中医没有乳腺小叶增生之病名,但因在乳房部位可触到痞块,故名“乳癖”。其病因病机与忧思郁怒等情志密切有关。当今中年妇女由于家庭负担重,工作压力大,社会活动多,因而精神紧张,思想情绪不稳,容易产生急躁、忧虑、不安等情绪而导致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气血不畅,脉络阻滞,形成痞块,发为乳癖。方中以柴胡、青皮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消癖为君。王不留行、丹参、赤芍活血化瘀为臣,配蒲公英、橘核,清热解毒,消炎散结,加强活血化瘀和消癖功效。枳壳、瓜蒌行气化痰,消积为佐。用芳香气味较浓的鲜橘叶为使,可引诸药入经,使气血通顺调。诸药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癖之功效。
【加减】
乳头疼痛, 舌质红,苔薄黄,肝经郁热者加丹皮10克,栀子10克,川棟子8克,延胡索10克,清肝热,解郁止痛;
乏力,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 白术10克,茯苓15,健脾益气;
溢乳者,加炒麦芽50克,山楂10克, 薏苡仁15克,消乳汁;
有乳头溢血者,加仙鹤草30克,白茅根30克, 地榆15克,凉血止血;
冲任亏虚者,加鹿角霜15克,山药15克,补骨脂10克,补益冲任。
献方者,杨秉秀主任医师
【症状】 :乳房肿块、肿块柔软、呈椭圆形、触摸光滑、界限分明。
二、【乳癖】 :夏枯草、娑罗子、橘叶、橘核、柴胡、丹参、当归、昆布、海藻、赤茯苓、香附。四周可消。
三、【乳癖】:消癖饮:海藻、昆布、黄药子、天师栗、橘叶、橘核、海浮石、浙贝、当归、赤芍。质硬加炮山甲、王不留行。肿痛明显加紫花地丁、蒲公英。献方者:杏林
四、【乳癖】 :柴胡6、当归9、香附9、橘叶皮各6、羌独活各9、构橘李15、蒲公芙30、漏芦9、制半夏9、瓜蒌仁9、生紫苑5、小金丹十粒,早晚各服一粒,逍遥丸每早服9g,外用馒头上加皮硝少许,贴乳部,每夜换一次。
五、敷药法1-肿瘤在乳房内侧
[材料] :生半夏3钱、浙贝3钱、生南星3钱、僵蚕3钱、白芷3钱、细辛3钱、生川乌3钱、生草乌3钱、白蔹3钱、樟脑3钱、鸡蛋1个、绍兴酒适量
六、敷药法2一肿瘤在乳房外侧
[材料] :血竭7钱、乳香1两、没药1两、白芷1两、蜈蚣2条、浙贝7钱、金银花7钱、丝瓜络5钱、鸡蛋1个、绍兴酒适量。
[用法] :全部药材研成末,用蛋清、绍兴酒各半调入适量药粉成糊状,敷患处,1日换药1次。
七、[乳癖] ;乳房纤维瘤或乳腺增生,消癖散,山慈姑10g、玫瑰花5g、白芷10g、 檀香5g,加冰片少许,共研细末,每次用5g,装入细布袋敷患处,每天换药一次。献方者:何少山
[注意]
1、乳房纤维瘤属于良性肿瘤,转变为恶性机会几乎没有,所以不用紧张,如果没有牵扯疼痛也可以忽略不管。
2、透过乳房摄影和超音波可以准确诊断,而经前的乳房胀痛,不是属于乳房纤维瘤的症状,那是经前症候群的胸涨:
3、中医认为气滞血瘀于胸部所以才发生纤维瘤,都只有气滞的时候是初起症状,这时需要注意生活起居,尤其是情绪问题,只要调理好情绪,形成实质性肿瘤的机率会大大降低。
4、如果乳头出血、乳头凹陷、或是乳房皮肤局部出现绉褶,这时需要求医,不可以迁延日,因为有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先兆。
八、乳腺炎秘方:
秘方:蒲公英30g ,漏芦、橘核各20g,银花、白芷、瓜蒌、连翘、青皮、当归、柴胡各12g,甘草6g。郁乳期、浸润期重用蒲公英为30至60g ,加黄芩、丹皮生地各12g ;脓肿期加皂角刺、穿山甲各10g ;慢性期去清热凉血药,重用橘核30至4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三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混匀,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
方解: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散结之功。
主治乳痈(急性乳腺炎)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五十一例,(其中浸润期十三例,脓肿期五例,郁乳期十六例,慢性期十七例)除一例乳房脓肿用中药配合切开引流治疗外,其余单用本方治疗均获治愈。总有效率100%,疗效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九、乳头皲裂二、三天痊慰甘鹿汤
秘方:鹿角霜9g,甘草10g ,鸡蛋黄1个。用法:前两味药研末,过八十目筛,鸡蛋黄熬油与药末调成糊状备用。用时先将患处常规处理清洁后涂药每日三至四次,每次涂药后两至三小时不予哺乳。
方解:本方具有解毒燥湿收敛生肌之功。临床应用本方治疗乳头皲裂性湿疹十四例,均在两至三天内痊愈。总有效率达100% ,疗效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十、治疗乳腺增生、结节肿块方
1方、王不留行瘦肉汤--通乳络,祛於堵。
(1) 原料:猪瘦肉250克, 王不留行12克,黄芪30克。
(2) 做法:分别洗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1~2小时,调味供用。
(3) 服法:配合三餐服用。
(4) 功效:健脾补气,通乳。适用于乳腺增生且体虚者。
[温馨提示]王不留行有通乳的作用,可用于缓解乳腺淤堵而形成的增生,肿块等。
2方,乳鸽炖夏枯草- --补血消肿,软化结节。
(1) 原料:乳鸽1只,夏枯草10克。
(2) 做法:
先将乳鸽宰杀,去毛和内脏洗净;夏枯草用温水泡1小时;将泡好的夏枯草和乳鸽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炖至肉熟烂即可。
(3)服法:饮汤,吃乳鸽,每天2次。
(4)功效:清热解毒,补血消乳癖,适用于乳腺增生。
[温馨提示]此食疗方具有益肾补血、解毒消肿,软化结节的作用,适用于乳腺炎症以及乳痛等症状。
十一、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瘤验方
【处方】:仙茅9克,仙灵脾30克,鹿角片12克(先),山茱萸肉9克,肉苁蓉12克,山慈菇15克,海藻30克,桃仁15克,丹参30克,三棱15克,莪术30克,制香附9克,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
【主治】:乳房小叶增生症,乳房纤维腺瘤,乳腺囊肿,泌乳一闭经综合症,性早熟性女性乳房发育症。
【评按】:乳癖,经前乳房作胀,肿块增大变硬,经后症状减轻,乃冲任失调,肝郁气滞血瘀所致。
【方解】方中以仙茅,仙灵脾,鹿角片,肉苁蓉,山萸肉等调摄冲任,其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三棱,莪术,桃仁,丹参,破瘀散结,山慈菇,海藻软坚消肿,制香附,郁金,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
十二、乳腺增生
白丁香散
【处方】 白丁香14个(直者),石燕子1个(火煅,瘦者乃是雄),硫黄1皂子大,腻粉10个,密陀僧半两,黑丁香21个。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乳癖。
【用法用量】 每料分作10服,用面丝汤调下;或煮面汤亦得。服了取下如虾蟆胎之类恶物是效。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三
十三、乳腺增生内服外敷方
内服方:旱莲草、当归、白芥子、莪术、浙贝、海藻、麦冬、巴戟天、蜂房、鹿角霜、淫羊藿、赤芍、昆布、青皮、僵蚕、郁金、乳香、没药、守宫、鳖甲、皂刺、女贞子、熟地各200克,桔核2000克,共粉成粗粉,称取200克为一剂,一天一剂煎液,早晨和中午饭前半小时服用,晚上临睡前服用,晚上的这次将药液放火上烧开,打入鹅蛋一枚喝掉。
外敷脐疗方法:
去药房买天麻粉150克粉成细末,每天晚上睡觉前取5克填塞肚脐,用麝香虎骨膏粘贴,第二天中午揭下来,用温湿毛巾擦净肚脐,晚上睡觉前继续填塞肚脐。
请在中医指导下使用。
十四、乳腺增生内服外敷方
内服方:旱莲草、当归、白芥子、莪术、浙贝、海藻、麦冬、巴戟天、蜂房、鹿角霜、淫羊藿、赤芍、昆布、青皮、僵蚕、郁金、乳香、没药、守宫、鳖甲、皂刺、女贞子、熟地各200克,桔核2000克,共粉成粗粉,称取200克为一剂,一天一剂煎液,早晨和中午饭前半小时服用,晚上临睡前服用,晚上的这次将药液放火上烧开,打入鹅蛋一枚喝掉。
外敷脐疗方法:
去药房买天麻粉150克粉成细末,每天晚上睡觉前取5克填塞肚脐,用麝香虎骨膏粘贴,第二天中午揭下来,用温湿毛巾擦净肚脐,晚上睡觉前继续填塞肚脐。
请在中医指导下使用。
十五、乳腺增生汤
用过就知道效果怎么样了。
柴胡 当归9 丹参15 王不留行15 香付9 茯苓9 白术9 鸡血藤30 白芍9
一日一付, 水煎,分3次服。连服3天即愈
十六、乳腺增生伴口苦
乳房有肿块,月经来之前胀痛,口苦,两肋胀满。柴胡9克,黄芩9克,桂枝8克,干姜6克,天花粉15克,煅牡蛎30克,甘草6克,夏枯草30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十七、治疗乳腺增生的偏方
简单效果好,不复发。
药方是:黄连15克、大黄15克、栀子10克、没药10克、冰片5克。以上为一付,研末用黄酒调成膏状贴敷患处,外用纱布盖住,纱布周围贴上胶布以防药渣漏出,晚上外敷,早上取下,一付药可重复用三天,轻者3付药可痊愈,严重的9付。
十八、治疗乳腺增生 乳腺纤维瘤奇方
组方:醋柴胡6g、白芍9g、枳实9g、青皮9g、夏枯草18g、山慈菇9g、蒲公英9g、海藻18g、昆布18g、三棱9g、莪术9g
功效: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注意事项:服用1-3月、保持心情舒畅,禁食甘草。
十九、乳腺增生方
归尾10g,川芎10g,赤芍15g,白芍15g,甲珠10g(冲服),炒香附12g,生麦芽50g,柴胡12g,丝瓜络15g,浙贝15g,青皮12g,牡蛎30g(先熬半个小时),枳壳10g,郁金12g,花粉12g,夏枯草30g,鲜橘叶30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主治:乳腺增生,一般3-5付即可疼痛明显缓解,连续服用该方直到痊愈。请在中医指导下使用
二十、乳腺消瘤汤
【来源】武桢,《山西中医》(5)1986年
【组成】蒲公英30~60克,蚤休15克,青皮、橘叶、穿山甲、僵蚕、桃仁、赤芍各10克,橘核,炙鳖甲各15克,夏枯草、牡蛎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痰消瘀、软坚散结。
【方解】方中以蒲公英,蚤休清热解毒;青皮、橘叶、橘核舒肝理气,破气消积;穿山甲、桃仁、赤芍活血化瘀,且穿山甲合夏枯草,牡蛎、炙鳖甲,僵蚕具软坚散结,通乳络消痰核之功。诸药配伍,力专功宏。其效非凡。
【主治】乳腺增生症。
【加减】患处乳痛,加乳香、没药各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6~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昆布各15克,黄药子10~15克;局部有灼热感者,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二一、消瘀散结汤
【来源】陈景河,《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鹿角片20克,浙贝母15克,瓜蒌,乳香,没药,香橼各2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用法】上药加水浸泡1小时后,至100毫升为宜。煎两次,得药液混合一起,分两次服之。
【功用】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解】乳核肿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为乳核增大,时有隐痛,皮色如常,推之稍有移动,渐渗乳汁,色黄或带血,多发为双乳。常伴有心情郁闷,舌苔薄白或无,脉弦缓或沉弦。乳核增大,皆因肝脾气郁不舒,血行迟滞,致乳核脉络不通所致。方中鹿角味咸入血软坚,性温通络,能消肿止痛,又善治寒疮;香橼、白芍味酸同气相求,入肝平气,入脾通壅,能解木土之郁,但是香橼辛散之力有余,酸敛不足,故配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润肝体而平肝气;辅以牡蛎增强软坚散结之效;并固精气;浙贝清热疗恶疮瘀毒,取寒温互用,药性和平,并助以乳香通经宣络以理气;没药化瘀以理血。诸药合用,共奏消瘀散结之功。其功可舒肝脾气结,活血化瘀,促进气散血行,乳核脉络畅通,俾气散则无痛胀,血行则不成疮,其病自愈
【主治】乳核肿痛,或时渗乳汁,或乳汁带血。可用于乳腺增生。
【加减】若口干燥,心下满者,为肝脾气逆,化热伤阴,宜重用瓜蒌至50克;甘凉润燥,清热而祛满;加青果5克,平肝开胃而化瘀;乳腺胀痛甚者,加川芎10克,郁金10克,利用其气香窜,能同香橼舒解气机,同乳没活血化瘀而止痛。外用木香100克,鲜生地200克,捣成泥状为饼,敷在局部。若舌苔白腻,不欲食者,为脾虚湿浊不化,加白术10克健脾燥湿。鸡内金3克启脾胃消化之力,又善解脾气郁结。若硬肿不消,宜加甲珠10克,取其穿透破结之力,助软坚散结之效,消坚止痛。
【附记】本方用治急性乳腺炎,红肿痛甚伴有寒热者。加柴胡,黄连各15克,蒲公英50克。效果亦佳。
二十二、疏肝消核方
【来源】黄耀燊,《新中医》(8)1990年
【组成】柴胡、生白芍、鹿角霜、郁金、香附、桔梗、柴胡各12克,白术9克,益母草、荔枝核各15克,当归,炙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个月为1个疗效。
【功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解】肝郁气滞,痰瘀壅滞,致冲任不调。冲任为气血之海。痰瘀壅结于上,结聚乳房而为病,且与月经周期有关。故方用柴胡、郁金、香附,元胡疏肝理气;益母草、鹿角粉、当归配郁金,元胡活血化瘀;桔梗,荔枝核理气化痰散结;再辅以白芍柔肝敛阴;白术、炙甘草健脾燥湿以调和肝脾。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之功。
【主治】乳腺增生症。
【加减】按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加减。月经来潮后的二周内,也就是排卵期,本方加仙灵脾、仙茅,肉苁蓉、制首乌、鸡血藤等。
二十三、乳腺纤维瘤奇方
组方:醋柴胡6g、白芍9g、枳实9g 、青皮9g、 夏枯草18g、山慈菇9g、 蒲公英9g、海藻18g、昆布18g、三棱9g、莪术9g功效:疏肝解郁 软坚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 乳腺纤维瘤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注意事项:服用1-3月、保持心情舒畅 ,禁食甘草。
二十四、乳腺癌圣方
秘方, 石见穿30g,夏枯草、海藻、枸杞子,各15g,蜂房、牡蛎各9g肝郁气滞者,骄傲柴胡、青皮、赤芍、郁金各12g;气血双亏者,加党参、当归、阿胶各15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三个月为一一个疗程。
方解 :本方具有活血消肿,化痰散结,抗癌消癌作用,适用于中晚期乳腺癌。方中石见穿活血化瘀,解毒散结,动物实验证明,含有石见穿的复方“扶正抗癌方”能抑制或杀灭艾氏腹水癌细胞,使小白鼠生存期显著延长,能增强实验动物的免疫功能。夏枯草散结消肿,内含矢车菊素的花色甙、d-樟脑。d-小茴香酮等,具有抗癌消癌的作用。临床应用本方治疗50例早晚期乳腺癌患者,显效30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92%
二十五、乳腺增生方
秘方:漂海藻、生甘草各15g,柴胡、白芥子各10g (炒研),夏枯草、牡蛎粉、炒王不留行、丹参、木鳖子各30g,桃仁、红花、泽兰叶、六路通各10g,全虫12只, 蜈蚣2条研末冲服,鲜生姜5片,大枣6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两至三次,饭后服用。
病例:女,18岁。右乳下方于三月前发现有一包块,约杏子大,逐渐长至鸡蛋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活动,无粘连。妇科诊为乳腺增生。刻诊:见症如上,患者个性愚拙,不苟言笑,爱生闷气。三个月前正值经行暴受气恼,遂致经断。沙不久即觉左乳窜痛、憋胀,胁肋不舒,痰多,渐渐长块。曾服逍遥丸六合无效。脉沉滑有力,苔白腻。证属气滞血瘀,痰气交阻。予疏肝化瘀,软坚散结。临床应用本方治疗七剂。二诊:上方服后乳部有虫行感,服至第四剂时,经通、下黑血块甚多经期又服三剂,经净块消。告痊愈。
备注: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三十克;一两等于十钱;一-两等于三十七点三克;一钱等于三克;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零点三克;一-分等于十厘;一厘等于零点零三克
身体好不好,舌头全知道
舌头是我们主要的味觉器官,也反映着我们身体的健康情况。健康情况下,舌质呈淡红色,舌苔薄呈白色。身体好不好,舌头全知道,下面我们来看看舌头的几种状态。
舌体边缘有牙齿的痕迹称为齿痕舌。大多因为舌体宽胖,受到牙齿压迫导致的,多属气虚。
舌苔铺满整个舌头,不漏舌质,多为体内湿气重。舌苔满布和舌质发白容易被混淆,注意区分舌边是否有大量舌苔。如果有就是舌苔满布,不然反之。
如果舌中间的裂纹异于正常,甚至分出许多叉,多为脾胃功能差。脾胃功能差,无力弥补舌中沟,因此出现明显裂纹。
气虚、湿气重、脾胃虚弱的人会经常感到疲倦,无精打采,害怕吹风。稍微一运动就出汗喘气,全身赘肉多。此时应当补气为重。艾灸具有生发气血,推动气血循环的作用。气虚之人可以采用下面的穴位来艾灸:
涌泉穴 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凹陷处。艾灸此穴有散热生气,使人精力充沛的效用。
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艾灸此穴有燥脾胃,生气通血的效用。可以调节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
神阙穴 又名脐中,位于脐中央。艾灸此穴有固本培阳、健脾和胃、散寒保健的效用。
肺腑精气表于舌,肺腑的不适影响精气,也必然反映在舌上。观察舌苔,关注肺腑,养成健康好习惯。
恶血眼满肿者
丹砂散
【处方】 真朱5分,滑石(生)1钱,石膏(煅)2钱,枯矾7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恶血眼满肿者。
【用法用量】 和解乳汁,点之。
【摘录】 《眼科锦囊》卷四
令胞烂。胞衣不出
丹砂散
【处方】 葵子3分,阿胶(炒)3分,牛膝(酒浸)3分,当归(切,焙)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令胞烂。主胞衣不出。
【用法用量】 本方名丹砂散,但方中无丹砂,疑脱。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六
小儿肌热盗汗
丹砂散
【处方】 丹砂(研)1两,白矾(熬汁枯,研)2钱。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肌热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薄荷自然汁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不出汗"寒包火"
如果你不管怎么运动,就是不出汗,有可能是阳气郁闭了,中医称之为「阳郁」。夏天很容易阳郁,这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暑热天气,机体遭受的火热之邪本来可以通过正常汗出宣散,可是长期呆在空调房,毛孔收住、腠理闭合,热邪就被郁闭在体内。
中医有个病证叫做“寒包火”,意为外表的寒把火包在里面了,也属于阳气郁闭在内了。
《黄帝内经》讲“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
怒是神的表现,神被心所主。夏天热,而心恶热,于是就容易发怒,这也是夏天人们更容易发脾气的原因。
“使气得泄”也是在提醒大家,不要留恋空调房,去和太阳亲密接触,令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汗液正常排泄,热邪能够趁机透出,不至于郁闭在内,不会影响到心,人也不会莫名其妙地想发火。
如果阳气已经郁住了,那么不仅要把邪火祛除,还要把通路打开,让邪气有出路,取淡竹叶1克、蒲公英5克、紫苏5克,用80度左右的水泡。
阳郁,祛内里邪火很重要,淡竹叶味甘性寒,可以清热除烦、利尿通淋,引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去;内郁的邪热,还需要清解,这里用蒲公英清热解毒。
火之所以郁住,是“寒包火”在作祟,想要把“壳”破开,就需要辛味的药来解表,紫苏味辛性温,用其解表散寒,打开腠理,让郁住的邪顺利出走。
这三味药搭配,内郁的邪热之火被灭掉了,又从根上解决了“寒包火”的外壳,人会变得通透、轻松很多,心情也平和下来,不会动不动发脾气。
牛黄清心丸、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
牛黄清心丸———烦躁,多梦,睡眠不好,口舌生疮,舌尖红,有像草莓 一样的颗粒,这种就是心火旺盛,心火上延的表现。(心火)穴位可选中冲穴
牛黄上清丸————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血压波动,(短暂的,突发的血压波动,没有遗传史的)往往和内分泌系统,疲劳,精神压力有关,都可以用。(头面火)(可选穴位耳尖穴)。
牛黄解毒丸————口唇里长口疮,口腔有异味,大便秘结,食欲亢进,是胃火致盛的表现。(胃火)穴位可选商阳穴。
当胃火至盛时,整个消化道就会出现热性症状,消化道的上口是口腔,下口是肛门,所以往往在上口和下口出现典型的症状。上面是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气味重。下段口出现大便秘结,排便会有灼热感,排不尽的感觉。
胁痛(腋下痛)中医辨证治疗
肋疼
《素问,藏气法吋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令人善怒,
《热论》:肝热病者,胁满痛。
《缪刺论》: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剌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
按:目肝舍于肢胁肋间,故胁肋痛多属于肝。
凡七情六郁之犯,饮食劳动之伤,以致痰凝气聚, 血蓄成积,经筋所过,挟邪为痛,在左为肝火与气或瘀血,在右为脾火或痰与食,宜分别治之,其法如下:
1.肥白人患此,气喘发热者,宜人参、黄芪、柴胡、黄芩、枳壳、木香之属,甚者加桂。
2.瘦弱人患此,多因阴虚寒热得之,若善怒必有瘀血,宜桃仁,红花、柴胡.青皮、丹皮.鳖甲之属,甚者加大黄。
3.食积寒痰流于胁下,痛若锥刺,手不可按者
4.寒气引胁作痛者,宜枳实理中汤。
5.不因伤寒而胁痛,体杯微热者,宜枳壳煮散。
6.因内伤而胁痛不止者,用香油一盏,生蜜一杯,和服。
7.气虚者患此,脉弦细或紧者,多因劳役怒气得之,宜六君子汤加木香、川芎、当归、桂心。
8.肝燥胁痛,用大瓜蒌一个(连皮^烂>,甘草二钱,红花七分,水煎服。
9.胁痛连腰脊不能转侧者.宜六味地黄丸加杜仲、续断,或煎服,或作丸服,如不见效,用八味地黄丸加小茴,自愈。
10.两胁不时作痛者。
①白芥子五钱'妙、研末,白滚水下。
②枳壳、甘草(灸)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盐煎葱白汤调下。
③小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共为末,每服二钱,盐酒调服。
治如左胁痛、右胁痛、季胁痛、两胁肿痛、两胁走痛、胁下偏痛. 肝实胁痛、肝虚胁痛、气郁胁痛、死血胁痛、跌扑胁痛. 痰饮胁痛、食积胁痛、伤寒胁痛、咳嗽胁痛、伤^胁痛、房劳胁痛、千胁痛,妇女胁痛,腋下肿痛诸证。
痛风
自从前几年治家父的痛风后,这些年陆陆续续地碰到了一些病例,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形成了自己治痛风的一个基本方子。用这个方子治痛风,效果还是不错的,正常的话二剂就可见效,五剂大效,十剂就可以基本痊愈,二十剂就应该可以痊愈了。
组成:土茯50,银花藤30,威灵仙15,地龙15,僵蚕10,苡仁50,黄柏12,苍术15,牛膝15,乳没12,当归12,丹参15,白芍30,木瓜15,泽泻10,茯苓30,汉防已15,元胡10,白芷10,丹皮10,甘草6。
其组方的思路是这样的,就是用四妙散合活络灵丹加入一些治痛风的专药如土茯、银花藤、威灵仙、地龙、僵蚕,用四妙散的原因大家都清楚;用活络灵丹是因为痛风多夜间痛剧,为病在血分;因痛风多见经筋拘挛疼痛不舒,故合入芍药甘草汤并加木瓜;因痛风者多剧痛难忍,故加入元胡、白芷止痛;又因痛风者,局部多见肿胀,故加入泽泻、防已、茯苓;用丹皮,也是取其能活血清热止痛之意。当然各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使用时也要进行适当的加减,以上也只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经验,还请诸位方家指正。
听说一味车前子可以治疗痛风。想想也有些道理。痛风应该是身体的新陈代谢出了问题,导致体内淤积了积液等物。利用车前子的利水功能排掉积液。
确是如此,我也听过一个朋友说他单用车前草治痛风,效果不错。不过,这毕竟是单方,在单方与复方之间,我更倾向于复方,因为我觉过复方比较全面,对于出现的病症来说针对性也较强。
小儿无辜疳痢
丹砂散
【处方】 丹砂(研)半两,丁香半两,白马夜眼1分(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无辜疳痢。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空心以井花水调下,后服雉肝散。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小儿疳,蚀唇颊,齿牙浮动宣露,口臭
丹砂散
【处方】 丹砂1钱,雄黄1钱,麝香半钱,腻粉半钱,青黛1钱,晚蚕蛾1钱,芦荟1钱,胡黄连末1钱。
【制法】 上药各为细散,再一处拌匀。
【功能主治】 小儿疳,蚀唇颊,齿牙浮动宣露,口臭。
【用法用量】 每用2字,干贴患处。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小儿胎风,心热惊痫
丹砂散
【别名】 朱砂散
【处方】 丹砂1分,牛黄1分,天竺黄1分,铁粉1分,麝香半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胎风,心热惊痫。
【用法用量】 朱砂散(《诚书》卷六)。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柴胡的故事
《柴胡》名称的由来,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地主老财家,顾有柴姓和胡姓两个长工,他们互称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又发冷。狠心的地主老财竟然把生病的胡弟解雇并逐出家门。
柴兄很为此生气,找地主老财申诉无果,一气之下,柴兄背起胡弟便出走了。途经一座山边,胡弟实在是走不动了,躺在地上。柴兄去找野果充饥。胡弟的肚子饿得难耐,随意在山边地上拔了一种似竹叶子的草根咀嚼起来,一时便感觉身体轻松多了。等到柴兄回来时,发现柴弟时泠时热的毛病没有了!胡弟把这个情况告诉柴兄。
柴兄、胡弟两人都认为此野草肯定是一种药,于是便挖了一些带回去,给那些得了忽冷忽热的穷苦人煎汤喝,不料效果非常好,确有治病的功效。于是他们两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治愈了很多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而将此草药称为“柴胡”,延续至今。
柴胡的典故不仅如此,它与林黛玉也有段凄美的故事。林黛玉梦见她被许配他人,宝玉手持小刀挖心,猛地从恶梦中苏醒过来,此后一直头晕、不思饮食、多梦多疑。当时经一个医生诊断后,开了药方:“黒悠闲散”。就是柴胡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甘草、薄荷等,即为悠闲散,用于治疗郁抑症或不乐,再加上地黄补血,因为地黄为黑色的,所以又称为“黑色悠闲散”,果然林妹妹病情大大好转。
由于柴胡的传奇故事,自古以来,柴胡便成为中药宝库中不可缺的一味解表良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半夏故事二
中药半夏,在很久以前曾以“白霞”为名。这其中包含着一段动人的小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白霞的姑娘为了生活的需要,常在田野里割草剜菜。有一次,她在田野里挖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就试着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充饥。谁知吃下后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了,就连久治不愈的咳嗽也好了。
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块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竟然屡治屡效。但这种植物块茎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一天,白霞又在河边清洗这种药,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药命名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节采收,加上时间在推移,就逐渐把“白霞”写成“半夏”了。
半夏的故事一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以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在我国宋朝,有位判官杨立之回到楚州时得了喉痈,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痛得睡不着觉,异常痛苦,请了许多医生,吃了许多中药都没有效。恰好这时名满朝野的太医杨吉老来楚州办事,杨立之的两个儿子听说后,赶快把他请了过来。杨吉老仔细诊察了杨立之很久后才对他的儿子说道:“你父亲的病非常蹊跷,必须先吃一斤生姜片,才可以用药,否则便无法可治!”说罢就去办自己的事了。
杨立之的两个儿子听后,感到很为难,说:“喉咙已经溃烂、疼痛不止,怎么能吃生姜呢?”但也没有别的方法了,只好试一试。结果杨立之吃了生姜后并没有什么异样,也没感到什么辣味儿。在他吃够半斤生姜的时候,疼痛、肿胀就有所减轻,等到吃够一斤生姜的时候,脓血就完全消失了。这时他觉得生姜也有辣味了,吃饭、喝汤已经无碍,喉痈已经好了。
第二天,判官亲自去拜访杨吉老,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并奇怪他是如何将自己的病治好的。杨吉老说:“你在南方做官,很爱吃鹧鸪,鹧鸪爱吃生半夏,而生半夏有较小的毒性,你吃鹧鸪吃得多了、久了就容易引起生半夏中毒。生姜能解生半夏的毒性,所以仅用生姜就把你的病根除了,也不用再服其他的中药了。”
黄芩小故事
据说,在四川省的深山里,有一对苦命的姐妹俩,姐姐叫黄芩,妹妹叫黄连。父亲早逝,母亲为了养活姐妹俩,替人干活,也累得疾病缠身,母亲在快断气的时候,把黄芩和黄连姐妹俩叫到床前,嘱咐说:“我不行了,你们姐妹俩以后一定要相互扶持,相依为命,无论谁找到了好去处,都要有福同享。”姐妹两人当着母亲的面都点头答应了。
母亲死后,姐姐黄芩带着小妹黄连,四处漂泊,以乞讨为生,饱受风寒之苦。起初,姐妹两人相处还不错,可是时间长了,姐姐黄芩总是认为带着妹妹是个累赘,就产生了遗弃妹妹黄连的邪念。于是,狠心的姐姐黄芩就把瘦弱的小妹黄连丢在了四川省的深山里,而她独自去追求幸福生活了。可怜年幼瘦小的小黄连,因无人照顾,连冻带饿,不久便饿死了。不久,在小黄连丧生的地方,长出了许许多多瘦弱的小草,形状非常像小黄连枯瘦的体形,人们就将这种草取命名为黄连,因为妹妹小黄连的一生饱受苦寒,所以这种草的性味也极苦寒。
姐姐黄芩呢,自从抛弃了妹妹黄连,独自去追求她的幸福,虽然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去处,但是她一想起黄连,总觉得心中有愧。晚上睡觉也总是噩梦连连,过了不久,就因为心中空虚而亡。在姐姐黄芩死去的地方,也长出了一种小草,这种草的根也是黄色的,小的时候坚实,稍一长大,它的根就变得心黑而中空,人们就说这是黄芩的化身,就把这种草取名为黄芩。
小儿惊搐
丹砂散
【处方】 丹砂1钱(研),腻粉1钱,蜈蚣1条(酒浸,炙),蝎梢49枚(炒)。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小儿惊搐。
【用法用量】 每服1字匕,薄荷汁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长肌肉,止疼。主冷疮
丹砂散
【处方】 丹砂1分,麝香半钱,陈石灰(煅过)1分,铅丹(炒)1分,猪筒骨1枚(煅过)。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长肌肉,止疼。主冷疮。
【用法用量】 每用1钱匕,干敷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目翳昏暗赤烂
丹砂散
【处方】 炉甘石(煅赤,童便淬7次)、硼砂、海螺蛸、朱砂。
【功能主治】 目翳昏暗赤烂。
【用法用量】 《景岳全书》本方用朱砂五钱,余各一两,为极细末,临用加冰片研点。
【摘录】 方出《本草纲目》卷四,名见《景岳全书》卷六十
16种常见病最怕的中成药
三甲医院主任总结:16种常见病,“最怕”的中成药!收藏起来,不用麻烦医生。
1、胸膜炎——“最怕”——小陷胸汤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用于慢性胃炎、胸膜炎、胸膜粘连、急性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等属痰热互结者。
2、糖尿病——“最怕”——玉女煎
清胃热,滋肾阴。
用于牙龈炎、急性口腔炎,舌炎、糖尿病等属阴亏而胃火盛者。
3、急性扁桃体炎——“最怕”——银翘散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初起,以及乙脑、流脑、腮腺炎、咽炎、咽峡疱疹等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
4、类风湿性关节炎——“最怕”——阳和汤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用于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肿等属血虚寒凝者
5、肝炎——“最怕”——茵陈蒿汤
清热,利湿,退黄。
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引起的黄疸,属湿热内蕴者。
6、慢性咽炎——“最怕”——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用于癔症、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咽部异感症、慢性支气管炎、食管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7、神经性头痛——“最怕”——半夏白术天麻汤
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用于高血压病、耳源性眩晕、神经性头痛等属风痰上扰者。
8、冠心病——“最怕”——苏合香丸
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癔症性昏厥、流行性乙型脑炎、肝昏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属于寒闭与寒凝气滞者。
9、肠道易激综合征——“最怕”——痛泻要方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用于急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肝旺脾虚者
10、风湿性心脏病——“最怕”——血府逐瘀汤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脑震荡后遗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11、胃神经官能症——“最怕”——旋覆代赭汤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用于浅表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呃逆等属胃虚痰阻者。
12、心力衰竭——“最怕”——四逆汤
回阳救逆。
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见大汗出而休克属阳衰阴盛者、顽固性风湿性关节炎。
13、肾小球肾炎——“最怕”——苓桂术甘汤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水肿属脾阳虚者。
14、慢性肝炎——“最怕”——柴胡疏肝散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15、神经性呕吐——“最怕”——二陈汤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16、子宫脱垂——“最怕”——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