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分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源源流长,意境博大精深,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
初练太极,先学会拳架后,在师父精心传授下,要从一招一式开始,严格按照要求,在姿势动作上打好基础。拳论讲“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此为筑基阶段,基础打不好,练不出太极功夫。在师父的指导下要懂规矩,学规矩,练规矩,守规矩。这就是要把拳架中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及眼神等基本要领搞清楚,再经师父精心指导与严格要求,用心历练,逐渐掌握拳架的规矩要领,做到松、稳、圆、匀,外柔内刚,再经过一定方向,二定姿势,三讲劲别的步骤和拳打万遍理自现的锻炼,逐渐去掉练拳中的四病(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忽高忽低、怒目瞪眼)现象,达到立身中正安舒,动作连贯圆活,周身协调,内外相合,久而久之,由生到熟,熟能生巧,巧而生精。此阶段为入门基础,也是重形守规矩阶段,应注意以下要点:清楚拳架每势的方向,关键在于步法大小与角度,认真掌握太极拳的身法和步法,才可使拳架不杂乱无章,规范正确。太极拳讲究四法,即手眼身法步,熟练地掌握拳架中的步型步法是太极拳的基本功。练者要在步型的虚实进退和转换等要领上下功夫,腰胯以下彻底松开,行步时提起顶来拔起背,塌下胯,吊起裆,迈步如猫行,柔弹而稳固有力,才能有支撑八面的雄伟气势。用于推手和散手中不至于被人推出或打倒。即调身,无论哪种太极拳都十分注重身法,身法正确,练拳才易入门,身法杂乱无章,不仅练不好功夫,反而弄的一身毛病。做到身正后才能达到头蓉正直,身体安舒,上虚下实,中间灵活。此阶段切不可急于求成,对于太极拳的十个要领,在练拳时要熟练掌握一个要领后,再进行下一个要领的训练,防止急躁,顾此失彼,先由有意识地按要求做好每一个姿势,到无意识下也能熟练做好这个姿势方为练到身上。例如在整套拳架中刻刻留意掌握沉肩坠肘的要领,练至在无意识下松肩坠肘也能按要求完善做到。这个过程为先在心,后在身,由心会到身会,或由心中明白到身上明白,然后再刻意进行下一个要领的训练。此阶段应结合定势练习,就是每个动作按要领做到正确后定势几分钟,细心体会动作的感受和要求,这样就能逐渐地掌握每个动作的准确性。松柔是太极功夫中最基本的要素和特征,它贯穿整个太极功夫的始终。只有松得好,才能沉得好,形成一动俱动的整体之力。……只有做到放松才能达到太极拳由松入柔,运柔成刚之目的。放松有肢体的放松和心理的放松:肢体的放松是练拳过程中在意念的虚领下把每个关节全部松开,力求姿势舒展大方,圆活,松而柔,松而不懈,松中有连;心理的放松是在练拳过程中,力求排除杂念,达到心静安舒,物我两忘。李亦畬先生在《五字诀》中说:“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心静体松气腾然。能把肢体关节放松,用心意练拳,久之身上的灵感就会慢慢充实,内功就会逐渐增强。此阶段一定要苦练,俗话说,一日练拳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在打基础阶段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间断练习,只有通过练拳,才能有所进步,一旦间断,一些要领就会忘掉,还须迈步从头越。断断续续练功者是达不到招熟程度。松不等于软,苦练不是傻练,还要进行单式练习,有助于体会正确姿势的感受。套路正练达到一定程度后要进行反练,避免肢体动作右松左不松,使左右手法同样熟练。当然还有慢练快练相结合。在套路熟练后,师父不断为弟子“盘架子”,既纠正动作姿势,继而拆架子,仔细讲解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并言传身教。练拳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思想意识放松达到心静后,用心意练习就是按照每个招式的用法去想,去练。拳论讲:“走架既是打手,打手既是走架。”练拳架时,有人似无人,无人似有人,环境杂乱,视而不见,这样才能做到神意不散乱。按照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处处用意念引导动作,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气达于四肢,节节贯穿。使整套拳练下来气势饱满,眼有神,脚有根,松静圆活,外柔内刚,行云流水。周身一家,一动一静皆有神韵。始可越练越精,步入太极之门,此为着熟阶段。
能否达到懂劲,是太极功夫入门必经之路,只有懂劲后方可练出太极功夫,愈练愈精。懂劲分为懂自己劲和懂别人劲。懂得自己劲叫知己功夫,知己功夫要从拳架中学求,知人功夫要从推手中求。太极拳架为体,推手为用。自己懂劲是要处处用心意练习拳架,默识揣摩每式用法,功夫无息法自修,日久逐渐掌握太极拳的变化规律和运动特点,练出妙不可言的太极内功。要懂得别人之劲必须具备听劲,听劲是反应和感觉的结合。听劲为视听和触听,视听是在搭手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对方双肩和面部表情,俗话说:“提膀拳,斜膀脚”,对方右肩微后撤,左腿必上;左肩微后撤,右腿必上。右肩微上提,右手必进击;左肩微上提,左手必出击。面部表情(眼神)由宁静变为紧张,必然进攻。触听是在推手过程中,通过俩人搭手接触,感觉对方攻击前兆的听劲。如果俩人在搭手时感觉对方由快到慢,由轻到重,其劲路的调整都是攻击的前兆。对方攻击是千变万化的,要具备良好的听劲,只有经过长期太极推手训练方可得。通过两人搭手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地划圈,练出听劲功夫,有了较深的听劲功夫,对方微变动,即能感觉并且无处不懂如何化解,如何进攻,达到与人交手,听劲准,化劲巧,拿劲稳,发劲狠,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之境界。此阶段注意以下几点:1 懂劲的基础就是阴阳生克,五行变化之理。你刚我柔,你软我刚,你实我虚,你虚我实,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虚实诀曰:“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2 轻灵。“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在练拳架时动作轻灵,全身能高度放松,不用拙力,不存紧张,内劲才能逐渐增强,气血才能畅通,动作才能高度协调。在太极推手时要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称彼动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但并非一味从人,先从人后由己。能轻灵才能提高听劲水平。对方劲力微变化,即能听出对方劲力的大小和快慢,及时利用听、化、拿、发将对方打倒,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3 上下相随。拳论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在练拳架时,整个身法,手法,步法要紧密配合,一身之劲行于一家,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到无有不到,以腰带动四肢,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和稳定,才能达到松稳慢匀的太极神韵,久之则会产生富有弹力的内劲。在推手过程中做到上下相随才能去掉顶、扁、丢、抗之四病,才能做到不丢掉不顶,实现粘、沾、连、随,顺势借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功效。4 调息。太极拳锻炼,调息至关重要。在练拳架时要以腹部呼吸,要均匀深长地自然呼吸,配合拳架的起承开合,达到练拳时汗而不喘,长久练习,丹田似有一热气球充实带脉,随着功力的增进,气流逐渐增强,运行于血脉之中,调合气血,增力内劲。
神明阶段是太极功夫与心理素质,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先天素质的充分发挥阶段。太极拳在刻苦磨练,细心揣摩中逐渐达到神、意、气、力、形融为一体达到神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与搭手如戏心意,真正做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于人对敌,不用想如何化解,如何进击,挨在何处何处发,形成条件反射,做到随心所欲,先师道此为“神把门”。太极高手,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费力,被跌出人但觉一动,并不觉痛,已跌出丈余,可瞬间人大脑一片空白,不知如何被摔;粘人之时如漆似胶而不能脱,使人脚下如踏在棉花垛上,东倒西歪站立不稳;如以人擒太极高手,使如捕风捉影,处处落空,找不到着力点。达此境界乃太极真功。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