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遇见,所以遇见
因为遇见,所以遇见
——给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
这个学期,我要加入一个被称之为“是光”的诗歌教学公益组织发起的诗歌教学团队。其实,这个公益组织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因为我曾经把发起人康瑜老师的事迹发到群里,一个90后女孩放弃读研等机会,只身一人来到云南支教,并开创了“是光”诗歌教学的公益机构。还记得当时,还有老师读得热泪盈眶。
(图片来自网络)
对,就是这个90后女孩——康瑜。当她的朋友圈发出本学期诗歌教学招募老师计划时,我就一直关注申请的日期。最后,经过了较为繁琐的填写资料申请,(繁琐的填写资料,就是考验申请者是否真心?)我申请成功加入这个计划。我期盼用诗歌创作教学,带领学生进入从读到写,师生共同读写成长。
昨天,我被分到了一个小群里。群里也有一个浙江的老师,是丽水青田的一名新教师,距离我们这很近。我们加了微信,她说这个项目浙江的老师关注的很少,能够在这里相识真是缘分。对,浙江教育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这些公益机构自然就不大会关注我们。因此,同样是乡村教师的我们,比起中西部地区的老师来说,也就失去了一些公益机构提供的机会。
我有点好奇,一个新教师怎么会关注到“是光”,又怎么会主动申请加入到教学计划中来的。她告诉我,她是在电视上节目上看到康瑜的故事,然后去寻找她的公众号,最后就一步步被吸引到这了。
这让我想起自己最初在网上开博客的经历。
刚开始,我是关注了苍南同学开的“智课网”博客。随后,自己也在上面注册,然后就有了零零散散的写作。而之后的2012年春天,又因为聆听山东泰安孙明霞老师的一场讲座,开始在1+1教育网注册博客,此后开始大量的写作。
正是因为遇见了这些人,而让我变得不一样,因此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我也有理由相信,那个青田的新教师,未来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遇见,也是一种能力,我们要习得这样的能力。
机会与贵人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有没有遇见的能力。多年前,我特别想参加方斐卿老师的研修班学时培训。可是,我看到培训平台上,报名人数远远超出了招生数,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被方老师选中呢?我打开培训计划,找出方老师的手机号,然后编辑短信发给方老师,恳请他收我为学员。
我相信一个普通的学时研修班,像我这样报名之后还发短信的老师,一定很少或者就我一个。根据常理,在同样的条件下,一般就会让我入选。当然,后来我很顺利地进入培训班。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学习平台和信息到处都有。比如我们一直在用的CCtalk平台上就有很多的非常优质的资源,我经常会推荐给大家。我认为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视频,我也会推荐给大家。昨天,有老师问我是如何搜到那么多好的绘本的?这就是我的遇见能力的结果。听一场讲座,有好的绘本我会买或者寻找电子版来收藏,看相关的绘本推荐书单,我也会收藏。自然而然,我就比大家多了一只眼睛,就能看见更多的东西。
(图片来自网络)
前几天值班时,和几位老师聊起了朋友圈的事。我问了是否看过某作家的日记,老师们摇摇头。遇见能力跟自己的朋友圈质量是成正比的。如果你的朋友圈里大多是买卖面膜或者吃吃喝喝的,那么或许你在这方面的遇见能力,就比我强。反之,对于个人成长和教师专业方面的遇见能力,一定就没有我强。
所以,每一次从你们外出学习,我都会鼓励你们多认识全国各地老师,并主动加他们的微信。大家觉得这样做有点厚脸皮,然而学习就是需要这种精神的。或者说,一个人还没有下决心成长时,就会在乎这些。真正想要成长的人,他们是出于本能的反应。
总结一下,一个成长型的老师应该是一名具有极强遇见能力的人。他们会主动结识优秀的老师,他们会积极关注各种学习信息,他们喜欢阅读,他们愿意花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过去,资源只是掌握在少数人身上,学习成了少部分老师的福利。而在资源分配过剩的当下,遇见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每一个人的遇见能力,就决定了将来遇见怎样的自己。
祝大家愉快!
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二〇年三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