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随笔】钱 辉/南宫山上的海螺石
南宫山上的海螺石
文/钱 辉(陕西安康)
南宫山属国家级地质公园,位于陕西岚皋县境内东部的华里乡,离县城约25公里,其山是在4.2亿年前古生代火山多次喷发的流迹而形成。 主峰金顶海拔2267.4m,直插云表,旁列两峰,三峰耸峙,形如笔架,故又称笔架山。境内怪石嶙峋,溪流飞瀑,云岚蔚蒸,空山灵雨,气象万千。
近日,四川广元的战友来到安康,一行十余人相约一同秋访此山,虽说我已经是第五次游访,但每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何况本次的向导是我的战友老陈——岚皋县旅游局领导。他谙熟山上的一草一木,热诚的带我们游览了素有“ 南宫山五奇”的百年不腐的弘一肉身、佯死复生的千年古栎、预兆丰收的山岩色变、吹之有声的海螺石、久旱不涸的无源方池。在他的导游和讲解中,深感天工造物之神奇,大自然禀赋之精妙,真是“藏奇藏险藏秀色,如诗如画如天仙”,颇有当年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那种意境。
我最感兴趣的是在南宮山上,有一块大石头,其形似海螺,其色白绿相间,白如雪花,绿似翡翠,周围有滴翠青苔镶嵌点缀,最为神奇的是这块石头上有两个小孔,一大一小,传说若遇得道之人,对孔鼓吹,能发出洪亮的声音。只可惜据史料记载:绝技失传,现已无人再能吹响海螺石。行至此处,难免有些沮丧。忽然,战友老却陈眉飞色舞的讲述了他过去拜师“学艺”的经历,20年前,他在南宫山工作期间的一个清晨,山谷中传来一曲天籁神音,响彻云霄,气壮山河,令人荡气回肠!走近一看,是一位民间山人吹响了海螺石,惊诧、好奇、羡慕,于是,当即拜师,昼夜苦练,历经三年,修炼成器,原来我的战友老陈就是吹奏海螺石的真正传人,据工作人员讲原陕西省委书记在南宫山考察指导工作期间,他曾经展示了这一绝活,赵书记听后,颇为赞赏,微笑的说他是海螺石西北第一吹,有了这般传奇的故事,同路的战友们兴趣盎然,纷纷要求战友老陈给大家演绎一番,一饱耳福,老陈客气的说恭敬不如从命,那就献丑了,只见他徐徐蹲下,左手拇指抚石头下孔外,其余四指伸进孔内,头如雄狮怒摆,嘴巴噙住奇石上孔,运足丹田之气,用力鼓吹,石螺一响,倾刻山摇地动,风起云涌,也许是火山喷出炽热气体、液体和岩浆固体结构的集和体,就如同树根下的茎须蔓延,一脉相连。只见对面不远的鸡公石就像公鸡报晓一样鸣叫,它们一呼一应,声音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战友老陈诡秘的说:海螺石不但能吹响,更神奇的若是吹单声则呼风唤雨,吹双声则拨云见日。为了大家今天行走方便,我吹了双声,大家将信将疑的眼神仰望天空,是啊,刚才还是乌云压顶,此刻已经云飞雾散,阳光灿烂。是奇石感应与灵性?还是巧合与神奇?任由游者解读和体验。
我玩过乐器,深知在吹奏乐器中,有笛子、长箫、黑管、萨克斯、长号小号等,但从未见过神奇的“石乐”,怀着浓厚的兴趣,学着他的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吹响海螺石。战友老陈见我狼狈的样子,耐心的对我说,要吹响海螺石,一是要有一定的肺活量,二是要用心刻苦练,三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吹海螺石就如同吹笛子,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海螺石双孔相连,在嘴巴用力吹的同时,左手压住下孔,如同手指在笛子的发音孔上有节奏的弹指如飞,时捂时放,其节奏快慢,全凭自我感觉,这样就不会跑风漏气,才会发出美妙的声音。
这次游访南宫山最大的收获是近距离有幸聆听了老战友吹响海螺石那神奇之声,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没能学会吹响海螺石,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同这颗奇石作别。其实遗憾也是生活中的常态,这或许会增强我追求完满的向往与探究和故地重游的欲望。
在回家的途中,海螺石神奇的声音一直在耳旁回荡。这声音似乎吹醒了一座人间未识的仙山,让行者去品味它的魅力与韵味,这声音仿佛是军营中的集结号,凝聚起战友情与兄弟情,这声音宛如一首嘹亮的冲锋号声,鼓励和鞭策老战友们向着“退而不休”的新生活昂首奋进!
作家简介:
钱 辉,供职于陕西安康银监分局,兼任安康市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主编《安康市银行业调研文集》两册,曾在银监会、陕西银监局网站、《安康经济研究》发表多篇经济金融调研文章;在中国新闻报、安康日报和银行界、中国金融作协、西北散文、文学微刊等报刊网站发表过杂文、随笔、微小说、散文等作品。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