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1 无效沟通长什么样

说话即沟通,不管生活上还是工作里,沟通都必不可少。但是沟通往往也分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有效沟通的结果是大家明白彼此想法,知道彼此需要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而无效沟通要么会错意,要么理解片面,要么把例子当结论,总之无效沟通最后会让大家浪费时间,更可能带着不解和气氛。
生活里的无效沟通长什么样呢?我猜是带着面具的样子。
A说某部电影好看,然后反驳B之前对这部电影的负面评价,且越说情绪越激动,B烦了,回怼了几句,然后就吵起来了。其实A想表达的是B没有陪着A一块看电影,但是最后带上了“反驳影评”的面具,无效沟通就此产生。
工作里的无效沟通长什么样呢?我猜是没有结构的样子。
工作里经常遇到的就是工作总结、项目进度汇报,大家时间都宝贵,对领导的上层沟通来说,最重要的其实是结果,时间足够可以展开说说理由,时间充裕那就可以谈谈具体的事实依据,工作里最怕的是结论、理由、事实混在一起表达,这样没有结构的表达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听懂或者记不住工作的结果到底是什么。
跟父母沟通里的无效沟通长什么样呢?我猜是事实裹挟情绪的样子。
周末跟家里打电话如果遇到了争吵,多半是因为又聊到了老生常谈的话题,偏偏一到这个话题,我自己首先就没有办法控制情绪,其次觉得通过简单的讲道理,实在没有办法改变他们根深蒂固地那种的想法,于是乎每次遇到这个话题就变成了我不耐烦的挂电话,或者带着极端的情绪跟他们说话,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任何效果。
跟朋友聊天时的无效沟通长什么样呢?我猜是彼此高估对方理解能力的样子。
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透明度错觉”,就是高估自己的个人心理状态被他人知晓的一种倾向,也表现为倾向于高估自己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程度。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毕竟每个人的出生背景、成长环境、教育程度、思考方式、应激方式、性格特征、价值观,都相差甚远,要对同一件事情有完全相同的感受,是不可能的。于是觉得朋友关系那么好,应该能够理解自己,或者觉得大家是朋友,能够理解对方在想什么,也许只是幻觉而已。
无效沟通长得千奇百怪,有效沟通大概有另外一些通用特点:
有效沟通是非暴力的,对任何事情,要做到非暴力沟通,就要做到四点:首先,描述事实,这个事实不能参杂判断、评估;其次,描述感受,自己现在是愤怒、羞愧、喜悦(一般不太可能是喜悦)、还是焦虑;然后,描述带来这些感受的原因,最后,提出自己的请求。
有效沟通是结构明确的。按照倒金字塔的结构,结论先行,理由其后,举例都是客观的事实和数据,同时兼具逻辑。
有效沟通是多角度的。真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就一个具体事物或者抽象事件的交流沟通时,一定要多角度进行,现象、结果、原因、假设、反证、感受……所有能想到的层面,都要说,不仅要不同层面地说,还要不停地反复说。
当发现在一场交流里,别人没有理解你的意思,停下来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长出了“无效沟通”的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