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字义”之第四篇:假借义
假借是一种造字的方法,指借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另一个与它音同音近的字。同时,借用的字与原字的意义毫无关系。由文字假借产生的意义就是假借义。
假借是从语音角度弥补汉字造字方法不足而产生的。因为有些抽象的意义汉字无法用象形会意的方法表达,于是就用同音的字来替代,而文言文中单音节同音字数量众多,又为假借的产生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举个简单的例子,“花”是一个形声字,意为花草。假借为“消费”,如“花钱”。这样,“花草”的“花”是被借字,“花钱”的“花”是假借字,“花”的“消费”义,就是“花”的假借义。
文言文中的虚词,好多是由实词假借而来,虚词的意义也就是假借义了。试举一个“其”字为例。
其,甲骨文金文如下图,
金文2加入丌(jī)表音。
象簸箕形,本义是簸箕,作为“假借义”,有多个义项。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沈复《童趣》)
其:它的。领属性代词。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其:代词,第三人称代词。
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其:自己。作反身代词。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⑤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