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6天击败30万大军,阿拉伯人打得多惨烈?

1970年9月28日,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中东青年的精神领袖,第三世界的著名政治家,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与世长辞。

纳赛尔去世时年仅52岁,不断加重的心脏病最终夺走了他的生命。纳赛尔本来是个强壮而自信,永远精神奕奕的人,但在生命最后的几年却疾病缠身,精神恍惚。

后世普遍认为,杀死纳赛尔的不是疾病,而是于1967年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

埃及总统萨达特曾这样形容这场战争:“伟大的纳赛尔并非死于1970年9月,他其实在1967年6月5日,埃及空军全军覆没时就已经死了。在国防部长建议埃及投降时,我亲眼看到他脸上带着尸体般的惨白。”

“第三次中东战争”也叫“六日战争”,是以色列发起的一场主动进攻。犹太人用6天的突袭攻势将整个阿拉伯世界吊打,不仅摧毁了埃及重金打造的空军,还击败约旦、叙利亚,夺取了约旦河西岸土地,收回圣城耶路撒冷。以色列在此战中扩土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戈兰高地,占领6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它本土大小的4倍多。

第三次中东战争是以色列在军事上的全盛时期,一个从地中海到波斯湾的“大以色列国”构想被犹太人重提,阿拉伯人从立志消灭以色列,到开始思考自己的存亡问题。

在军事著作中,“六日战争”是二战结束后人类最成功的闪电战,从战略部署到战术实施都接近完美。

小小的以色列只有几百万人,为何能打出这场震惊世界的“闪电战”?以色列空军在此战中有怎样的表现?埃及此战前叫嚣“从地图上抹掉以色列”,为何最后输得这么惨?

一、不灭以色列,阿拉伯永无宁日

在近代,奥斯曼帝国的国土遭到了西方殖民者的瓜分,在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后,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被认为划分成了大大小小的国家。这些国家原是帝国的行省,在建立国家后享有有限的主权,受英国和法国的控制,直到二战后才纷纷独立。

独立后的阿拉伯人也是一盘散沙,以傀儡王国为主,50年代才用政变的形式建立几个共和国。此时以色列已经在事实上成立,并且在北约的支持下不断强大。第二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配合英法入侵埃及,占领西奈半岛,展现出强大的军力。

虽然最后在美苏的斡旋下英法狼狈撤军,但是以色列的军队依然占领西奈半岛。到第二年春天,以色列跟埃及谈判,得到了出海口“蒂朗海峡”通行证后才撤军。

此事在阿拉伯世界引起巨大的回响,“犹太人已经强大到可以灭国”,这无疑是阿拉伯人头上悬着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在民族存亡的威胁下,阿拉伯人开始团结起来,走上了强军之路。北约在支持犹太人,苏联则开始武装埃及、约旦、叙利亚。阿拉伯军队在1958年到1967年间飞跃式增长,不仅人数上超过以色列,坦克、大炮、战斗机的数量也超过以色列。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埃及、叙利亚、约旦等国的总兵力近30万,以色列才有不到9万。阿拉伯人的坦克和战机数量是以色列的两倍,以色列唯一强大的地方就是战机质量和飞行员素质更高,而且有18万预备役士兵能随叫随到。

阿拉伯人军力增长,民族意识也跟着高涨,处处限制以色列。

1964年,叙利亚、约旦联合在约旦河上修建水利设施,限制以色列的用水。以色列出动空军空袭约旦河上游,使其计划破产。

1965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并派出游击队袭击以色列,以色列将其定为恐怖组织。

1966年,以色列袭击约旦境内的巴勒斯坦游击队,约旦在国际上表示抗议。

1967年4月,以色列跟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带交火,叙利亚空军和以色列交战,最后被击落12架战斗机。

1967年以色列空军的出击,被埃及等国认为是战争的前奏。5月初,苏联情报组织“克格勃”给埃及领袖纳赛尔送去了情报:“以色列正在酝酿一场战争,他们将在夏天主动出击。”

二、为了生存,以色列决定先发制人

1967年春,纳赛尔得到以色列想开战的消息,他并未显示出任何焦虑,因为这一天他已经等了10年!

在战争爆发之前,纳赛尔在自己的演讲中多次提到要“把以色列从世界地图上抹掉。”他通过对以色列的强硬打造出了“强人”形象,而他的底气来自于价值10亿美元的苏联军火。

埃及从独立开始,其国力就是阿拉伯世界的龙头老大,军力也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尤其是一支苏式空军傲视中东。

埃及空军有20000人,配备120架米格21战斗机,80架米格19战斗机,150架米格15/17战斗机,30架苏-7B战斗机,30架图16轰炸机,40架伊尔28轰炸机。

此外,埃及有1000多门防空高射炮部署在20个阵地上,还有150部苏联SA-2防空导弹。

埃及陆军主要装备苏联坦克,仅在在和以色列接壤的西奈半岛,埃及就部署了7个师,共12万人,1000多辆坦克。在国内,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有十几个机场,让空军能一次性倾巢出动,对以色列全境进行轰炸。

叙利亚在1967年吃亏后联络埃及,埃及总统纳赛尔立即发表声明,和叙利亚联合作战。5月,纳赛尔进行战争动员,埃及空军开始进入巡逻战备,每天早上6点-7点巡逻国境线。

5月30日,埃及和约旦签订《共同防御协定》,自此埃及、叙利亚、约旦达成军事同盟。同时埃及封锁本来对以色列敞开的“蒂朗海峡”,命令以色列边境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撤离。约旦出动4万军队和300辆坦克对准以色列,战争一触即发。

在阿拉伯人调兵遣将时,以色列军方也做出了自己的战争判断。他们认为,如果被动地在国境线反击,那么以色列将受到三个方向的围攻,埃及和约旦可能在以色列中部会师,将以色列截成两段。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以色列将灭亡。

最后,背水一战的以色列军方决定“向死而生”,他们要抢在阿拉伯人之前主动出击,宁愿背负上挑起战争的骂名,也要保住国家的未来。

散布在阿拉伯各个国家的“摩萨德”组织传来情报,阿拉伯人的战争动员还在继续,6月中旬将是最终期限。以色列军方当机立断,决定在6月5日早上对阿拉伯国家发起突袭,力争消灭他们依赖的空军。

三、教科书般的“6日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上7点,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

以军空军183架战斗机全部出动,奔向埃及、叙利亚、约旦的机场。以色列在进行一次“豪赌”,这些战机是以色列几乎全部的家当,整个以色列领空只剩下12架飞机巡逻,如果这次突袭失败,以色列必将灭亡。

以色列空军早就在磨练突袭战术,他们将埃及空军作为假想敌,在国内仿照埃及空军机场建造阵地,天天练习低空轰炸和扫射。在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的渗透下,埃及空军从战备信息到飞行员身份都被以色列摸了个一清二楚。

以色列钻了埃及空军在7点-9点之间防备空虚的空子,争取在这个时间段消灭埃及空军。

以色列空军不采用编队飞行,飞行员们苦练技术,驾驶战机在地中海上超低空飞行,最低处离海面不足10米。低空飞行成功躲过了埃及的防空雷达,早上8点45分,这正是埃及空军基地换班的时间,大量军人还在吃饭,基地却响起了防空警报。

以色列空军对埃及的10个机场进行了轰炸,为了让效率最大化,所有战斗机全部携带空地导弹和炸弹,先破坏跑道,然后导弹和机炮轰炸地面飞机。

以军第一波空袭摧毁了埃及6个机场,190架飞机还没起飞就被击毁在机库里。埃及方面立即起飞了30架飞机拦截,但是没能阻止以色列的行动。

第一波空袭结束后不久,以色列164架战机卷土重来,毁掉了埃及4个军用机场和6和空军基地,107架战斗机被毁,30多个雷达站被炸,防空导弹损失一半以上,埃及空军几乎全灭。

6月5日早上9点到下午2点,埃及空军只剩下30架战斗机,埃及人10年卧薪尝胆打造的空军全军覆没。而他的对手以色列,只损失了40架战斗机。

此时在开罗的总统府,纳赛尔接到了空军司令和国防部长的报告,空军是埃及军队的拳头,空军全灭,战争无法继续。

“总统阁下,我们应该求和。”

在听到这句话后,纳赛尔面如死灰,他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失败,他在等着约旦和叙利亚的消息。

四、以色列开疆拓土,阿拉伯人到了存亡关头

几乎在埃及空军报销的同时,约旦和叙利亚空军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战斗机和机场被毁,空中力量荡然无存。

6月5日空袭结束后,以色列5个装甲师越过边境线进攻西奈半岛,埃及军队12万人奋起抵抗。以色列陆军和埃及陆军打得有来有回,埃及军队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但是这种斗志在以色列空军的狂轰滥炸下化为乌有。

埃及在自己的领空上完全失去制空权,这在现代战争里是致命的。

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被以色列炸得痛不欲生,几乎在当天就失去全部地面防线,无序地向后撤退。第二天,埃及军队4000多人伤亡,坦克损失过半,6月7日,埃及军队被以色列打败,西奈半岛沦陷。

6月8日,联合国安理通过“停火决议”,督促四国停火,以色列表面接受,但仍然让军队发起进攻,为了保护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王国拉出全部家当和以色列拼命。叙利亚和以色列在戈兰高地进行争夺,双方共出动12个旅2万多人,开着1000多辆坦克对轰。

靠着空中优势,以色列军队在鏖战三天后拿下戈兰高地,控制前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公路,叙利亚害怕首都沦陷,全部军队后撤,失去了战争能力。

约旦和以色列主要在约旦河西岸作战,其中争夺耶路撒冷老城的战斗最为激烈。

以色列军在6月5日就派遣伞兵进入约旦控制区,伞兵第55旅承担收复耶路撒冷的任务。以色列军队出动4万人,坦克400辆,战斗机140架,约旦军方出动4.5万人,坦克200辆,这已经是小国约旦的全部身家。

以色列在6月5日到6日两天进军约旦河西岸,夺下杰宁地区的约旦炮兵阵地和纳布卢斯,7日开始进攻耶路撒冷。

因为耶路撒冷老城遍布历史建筑,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三教的圣地,所以约旦和以色列军方都不想背上破坏圣地的骂名,严禁对城区进行炮击和轰炸。

以色列伞兵在坦克的支援下进入耶路撒冷,马上遭到了约旦军队的顽强反击。约旦在独立之后一直和英国走得很近,军队由英国教官训练,战斗力强悍。约旦士兵在老城建筑里布置诡雷,让以色列伞兵不敢钻进掩体,他们自己则占据有利地形火力覆盖街道,让以军伤亡惨重。

最后在付出200人伤亡后,以色列击溃约旦军队,拿下了耶路撒冷老城。约旦军队伤亡1000多人,主力装甲旅“贾兹伊”全军覆没,以色列军人回到了“哭墙之下”。

战地记者将以色列军人和“哭墙”的合影传遍世界,全世界的犹太人都为之动容。但全世界的阿拉伯人却义愤填膺,因为犹太人夺走了属于自己的“圣城”。

与此同时,联合国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苏联警告美国,苏联不会出兵中东,但是以色列要保持克制,不许威胁埃及、叙利亚、约旦的政府,中东的平衡不能被打破。

6月12日,以色列见大局已定,宣布接受停火,“6日战争”宣告结束。

仅仅6天,以色列就消灭了阿拉伯人10年的努力,埃及、叙利亚、约旦三国的军队损失惨重,连伊拉克、黎巴嫩、沙特等国都受到影响。这次战争后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扩土60000多平方公里,直接从弹丸小国变成中东大国。

纳赛尔则在战后发表了悲伤的讲话,他号召阿拉伯人联合起来,应对西方和以色列的挑战,只有团结,才能为这个民族洗去耻辱。阿拉伯人要再次团结,只能等到下一次战争的来临,而纳赛尔却再也没能等到那一天。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美苏在中东的争夺与第三次中东战争》,崔晓乐

2、《谁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杨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