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浮石(历代本草汇言)

海浮石

海浮石(浮石、海石、水花)

海浮石分石花与浮石两种。石花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的骨骼;浮石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石块。味咸,性寒。归肺经。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通淋。临床用名有海浮石、浮海石。

【本草汇言】

《日华子本草》:平,无毒。止渴,治淋。

《本草纲目》:(《日华》)

【校正】并入《拾遗》水花。

【释名】海石(《纲目》)、水花。

【集解】时珍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

《抱朴子》云:烧泥为瓦,燔木为炭,水沫为浮石,此皆去其柔脆,变为坚刚也。《交州记》云:海中有浮石,轻虚可以磨脚,煮水饮之止渴。即此也。

【气味】咸,平,无毒。时珍曰:小寒。

【主治】煮汁饮,止渴,治淋,杀野兽毒(大明)。止咳(弘景)。去目翳(宗奭)。清金降火,消积块,化老痰(震亨)。消瘤瘿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时珍)。

【发明】藏器曰:水花主远行无水止渴,和苦栝蒌为丸,每旦服二十丸,永无渴也。

震亨曰:海石治老痰积块,咸能软坚也。

时珍曰:浮石乃水沫结成,色白而体轻,其质玲珑,肺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按余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

【附方】新十二。

咳嗽不止:浮石末汤服,或蜜丸服。(《肘后方》)

消渴引饮:《本事方》:浮石、舶上青黛等分,麝香少许,为末。温汤服一钱。又方:白浮石、蛤粉、蝉壳等分,为末。鲫鱼胆汁七个,调服三钱,神效。

血淋砂淋,小便涩痛:用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煎汤调服。(《直指方》)石淋破血:浮石满一手,为末,以水三升,酢一升,和煮二升,澄清,每服一升。(《传信适用方》)

小肠疝气,茎缩囊肿者。

《直指方》:用浮石为末。每服二钱,木通、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丹溪方:用海石、香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汁调下。

头核脑痹,头枕后生痰核,正者为脑,侧者为痹。用轻虚白浮石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麻油调,扫涂之。勿用手按,即涨。或加焙干黄牛粪尤好。亦治头[疒其]。(《直指方》)

底耳有脓:海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一字。为末。缴净吹之。(《普济方》)

疳疮不愈:海浮石(烧红,醋淬数次)二两,金银花一两,为末。每服二钱半,水煎服。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一年者,半年愈。(《儒门事亲》)

疔疮发背: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冷酒下。(《普济方》)

诸般恶疮:方同上。

【附录】晕石(《拾遗》) 藏器曰:生海底,状如姜石,紫褐色,极紧似石,是咸水结成,自然生晕。味咸,寒,无毒。主石淋,磨汁饮之,亦烧赤投酒中饮。

《本草乘雅半偈》:浮石(日华)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煮汁饮,止渴,治淋,杀野兽肉。

【核】曰∶出南海、交州之阳。水沫集尘埃,荡漾水面日久凝结而成。色黄白,体虚而轻,仍未离乎尘沫本相也。先人云∶山融成水,归宗走海,泡幻立坚仍呈本相,随波上下,止止行行,行行止止,会心者得之。

【 】曰∶抱朴子云∶烧泥为瓦,燔木为炭,水沫为浮石,皆去其柔脆,变其坚刚。释典云∶火劣水势,湿为巨海,干为州潭,是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州潭中,江河常注,虽幻化异形,而水火之性,终不陨灭。顾浮石之浮水上,即火性浮炕之上炎。诗大雅云∶之浮之是也。若止渴治淋即湿者干之,干者湿之。若积块老痰,瘿 疝瘕,砂石淋露,即去其坚刚,变其柔脆。随根身之缺陷,现四大之遍周,若以结治结,犹幻归幻耳。

《景岳全书》:味咸,性微寒,阳中阴也。善降火下气,消食,消热痰,化老痰,除瘿瘤结核,解热渴热淋, 止痰嗽喘急,消积块,软坚癥,利水湿、疝气,亦消疮肿。

《本草易读》:海浮石

内容:咸,寒,无毒。止渴治淋,明目除嗽,清金降火,破积化痰。消瘿瘤结核,疗疮肿疝气。乃江海中细沙、水沫凝聚,日久而结成也。状如石而轻浮,入水不沉。

《本草备要》:一名海石。泻火,软坚

咸润下,寒降火。色白体轻,入肺清其上源(肺为水之上源)。止渴止嗽,通淋软坚,除上焦痰热,消瘿瘤结核(顽痰所结,咸能软坚。俞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以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

水沫日久结成,海中者味咸更良。

《本草从新》:海石

一名浮石。软坚、消老痰结核。

咸软坚。寒润下。色白体轻入肺。清其上源。(肺为水之上源、故又治诸淋。)止嗽止渴。通淋。化上焦老痰。消瘿瘤结核。(顽痰所结、咸能软坚、俞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多服损人血气。水沫日久结成海中者。味咸更良。(咳嗽不止、海浮石末、汤服、或蜜丸服。)

《得配本草》:一名海石

咸,寒。入手太阴经。除上焦之痰热,清膀胱之上源。消结核,止干渴。得牙皂,治老痰横结。得通草,治疝气茎肿。得鲫鱼胆,治膈消。(善饮水者。)得金银花,治疳疮。得轻粉少许,麻油调,涂头核脑痹。(枕后生痰核,正者为脑,侧者为痹。)煅研,水飞过用。

《本草求真》:[批]散上焦积热,软下焦积块。

海浮石专入肺、肾。即书所云浮石者是也。其石系水沫结成,浮于水上,故以浮名。色白体轻,味咸气寒。时珍曰:其质玲珑,肺之象也。盖既有升上之能,复有达下之力,其曰能治上焦痰热,目翳痘痈者,以其气浮 上达之谓也;能治诸淋积块瘿瘤者,以其咸润软坚之意也。余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 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 反如此。至于实则宜投,虚则忌服者,以其忌有克削之气也。

《本经疏证》:咸,寒。软坚润下,入肺止嗽,通淋,化上焦老痰,能消结核。

《本草便读》:海浮石

体质轻浮。化痰火瘿瘤。清金利咳。咸寒润下。治浊淋积块。摩翳开光。(海浮石海边水沫结成。其质轻。其体空。其色白。其味咸。化痰清肺。是其所长。治淋者以其咸寒润下。又金为水之上源。源清而流洁耳。)

《本草撮要》:【海浮石】

内容:味咸寒。入手太阴足厥阴经。功专软坚润下。止嗽止渴。通淋。化上焦老痰。消瘿瘤结核。多服损人血气。头核脑痹。头枕后生核。正者为脑。侧者为痹。白浮石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麻油调涂。或加干牛粪尤妙。亦治头 。得香附姜汁。治疝气茎缩囊肿。咳嗽不止末服良。

《本草害利》:

〔害〕大寒润下。咳逆由于虚气上冲者勿用。痰饮由于脾胃元虚者忌之。多服损人血气。

〔利〕咸寒,入肺。清金降火,能润下,止浊淋,化积块止痰,消瘿瘤结核。

〔修治〕浮石,乃水沫结成,色白体轻,海中者味咸,入药为良。

《玉湫药解》:味咸,气平,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化痰止渴,破滞软坚。

海浮石咸寒通利,能化老痰,消积块,止渴,通淋涩,去翳障,平瘘瘤,清金止嗽。泻湿消疝。亦兼治疔毒恶疮。

《饮片新参》:

形色:色灰白,质轻脆。

性味:香平微咸凉。

功能:化热痰,散瘿瘤,清肺,治咳喘。

分量:三钱至五钱。

用法:生用。

禁忌:风寒咳嗽者忌用。

【来源产地】

《中华本草》

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及瘤分胞苔虫等的骨骼。夏、秋季自海中捞出,用清水漂洗,除去盐质及汤沙,晒干。

我国自山东半岛、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及西沙、中沙、南沙海域,水深0-150m均有分布。

【炮制】

《中华本草》

海浮石:洗净晒干,碾碎。

煅海浮石:取净海浮石置沙罐内,置炉火中煅透,取出,放凉,碾碎。

【现代药理研究】

海浮石有镇咳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碳酸钙,效果与蛇胆川贝末相似。

(整理、校对、媒体/小K)

(0)

相关推荐

  • 海浮石的功效及作用

    海浮石因能浮在海面上而得名.清肺化痰,用于痰热喘嗽证,软坚散结,可用于瘿痈.瘰疬.疝气等证.泻热通淋,用于治疗诸淋证,尤对血淋.热淋.石淋效佳.清热止渴,用于燥热渴及热病伤津证. <本草纲目&g ...

  • 浮海石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 海浮石.浮石.浮水石.水花.水泡石.海石. [来 源] 商品药材有两类:浮海石和海石花.浮海石为火山暴发时喷出的岩浆形成之石块;海石花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Costazia aculeata ...

  • 海浮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海浮石的功效: [炮制] 海浮石:洗净晒干,碾碎.煅海浮石:取净海浮石置沙罐内,置炉火中煅透,取出,放凉,碾碎. [性味] 咸,寒. 1.<本草拾遗>:"平,无毒." ...

  • 芒硝(历代本草汇言)

    芒硝 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芒硝多生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及潮湿的山洞中.将 ...

  • 紫草(历代本草汇言)

    (紫丹.茈萸.鸦衔草.地血.紫芙)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的根.主产于辽宁.湖南.湖北.新疆等地.原植物生于草地.草甸.向阳山坡.灌丛或林缘.味甘,性寒.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临 ...

  • 丹皮(历代本草汇言)

    牡丹皮 牡丹皮(丹皮.牡丹.鹿韭.鼠姑)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多系栽培.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耐旱.怕涝.怕高温.忌强光.以土 ...

  • 生地黄(历代本草汇言)

    生地 生地黄(生地.地髓.芑.苄)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原植物 多为栽培,或野生于山坡及路旁荒地.喜温暖气候,较耐寒,以阳光充足.土层 ...

  • 白鲜皮(历代本草汇言)

    白鲜皮(白藓皮.白藓.白羊鲜,白膻.地羊鲜.金雀儿椒)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及灌丛中.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临床用名 ...

  • 芦根 (历代本草汇言)

    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我国各地均产.原植物生于河流.沼泽岸边浅水中.喜温暖湿润气候, 耐寒,以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河流.沼泽岸边浅水中最宜生长.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 津 ...

  • 山慈菇(历代本草汇言)

    山慈菇(金灯.鬼灯檠.无义草.朱姑.鹿蹄草.山慈菰) 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鹃兰和独蒜兰的假球茎.前者主产于黄河流域及西南.华南等地:后者主产于西南地区.味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 ...

  • 熊胆(历代本草汇言)

    熊胆 熊胆为熊科动物棕熊和黑熊的干燥胆汁.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陕西.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后者主产于华北及东北地区.味苦,性寒.归肝.胆.心经.功效清热解毒.止痉.明目.临床用名熊胆. ...

  • 漏芦(历代本草汇言)

    漏芦 漏芦(野兰) 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的根.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后者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味苦,性寒.归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临床用名漏芦. 漏芦:烂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