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浮石(历代本草汇言)
海浮石
海浮石(浮石、海石、水花)
海浮石分石花与浮石两种。石花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的骨骼;浮石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石块。味咸,性寒。归肺经。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通淋。临床用名有海浮石、浮海石。
【本草汇言】
《日华子本草》:平,无毒。止渴,治淋。
《本草纲目》:(《日华》)
【校正】并入《拾遗》水花。
【释名】海石(《纲目》)、水花。
【集解】时珍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
《抱朴子》云:烧泥为瓦,燔木为炭,水沫为浮石,此皆去其柔脆,变为坚刚也。《交州记》云:海中有浮石,轻虚可以磨脚,煮水饮之止渴。即此也。
【气味】咸,平,无毒。时珍曰:小寒。
【主治】煮汁饮,止渴,治淋,杀野兽毒(大明)。止咳(弘景)。去目翳(宗奭)。清金降火,消积块,化老痰(震亨)。消瘤瘿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时珍)。
【发明】藏器曰:水花主远行无水止渴,和苦栝蒌为丸,每旦服二十丸,永无渴也。
震亨曰:海石治老痰积块,咸能软坚也。
时珍曰:浮石乃水沫结成,色白而体轻,其质玲珑,肺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按余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
【附方】新十二。
咳嗽不止:浮石末汤服,或蜜丸服。(《肘后方》)
消渴引饮:《本事方》:浮石、舶上青黛等分,麝香少许,为末。温汤服一钱。又方:白浮石、蛤粉、蝉壳等分,为末。鲫鱼胆汁七个,调服三钱,神效。
血淋砂淋,小便涩痛:用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煎汤调服。(《直指方》)石淋破血:浮石满一手,为末,以水三升,酢一升,和煮二升,澄清,每服一升。(《传信适用方》)
小肠疝气,茎缩囊肿者。
《直指方》:用浮石为末。每服二钱,木通、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丹溪方:用海石、香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汁调下。
头核脑痹,头枕后生痰核,正者为脑,侧者为痹。用轻虚白浮石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麻油调,扫涂之。勿用手按,即涨。或加焙干黄牛粪尤好。亦治头[疒其]。(《直指方》)
底耳有脓:海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一字。为末。缴净吹之。(《普济方》)
疳疮不愈:海浮石(烧红,醋淬数次)二两,金银花一两,为末。每服二钱半,水煎服。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一年者,半年愈。(《儒门事亲》)
疔疮发背: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冷酒下。(《普济方》)
诸般恶疮:方同上。
【附录】晕石(《拾遗》) 藏器曰:生海底,状如姜石,紫褐色,极紧似石,是咸水结成,自然生晕。味咸,寒,无毒。主石淋,磨汁饮之,亦烧赤投酒中饮。
《本草乘雅半偈》:浮石(日华)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煮汁饮,止渴,治淋,杀野兽肉。
【核】曰∶出南海、交州之阳。水沫集尘埃,荡漾水面日久凝结而成。色黄白,体虚而轻,仍未离乎尘沫本相也。先人云∶山融成水,归宗走海,泡幻立坚仍呈本相,随波上下,止止行行,行行止止,会心者得之。
【 】曰∶抱朴子云∶烧泥为瓦,燔木为炭,水沫为浮石,皆去其柔脆,变其坚刚。释典云∶火劣水势,湿为巨海,干为州潭,是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州潭中,江河常注,虽幻化异形,而水火之性,终不陨灭。顾浮石之浮水上,即火性浮炕之上炎。诗大雅云∶之浮之是也。若止渴治淋即湿者干之,干者湿之。若积块老痰,瘿 疝瘕,砂石淋露,即去其坚刚,变其柔脆。随根身之缺陷,现四大之遍周,若以结治结,犹幻归幻耳。
《景岳全书》:味咸,性微寒,阳中阴也。善降火下气,消食,消热痰,化老痰,除瘿瘤结核,解热渴热淋, 止痰嗽喘急,消积块,软坚癥,利水湿、疝气,亦消疮肿。
《本草易读》:海浮石
内容:咸,寒,无毒。止渴治淋,明目除嗽,清金降火,破积化痰。消瘿瘤结核,疗疮肿疝气。乃江海中细沙、水沫凝聚,日久而结成也。状如石而轻浮,入水不沉。
《本草备要》:一名海石。泻火,软坚
咸润下,寒降火。色白体轻,入肺清其上源(肺为水之上源)。止渴止嗽,通淋软坚,除上焦痰热,消瘿瘤结核(顽痰所结,咸能软坚。俞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以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
水沫日久结成,海中者味咸更良。
《本草从新》:海石
一名浮石。软坚、消老痰结核。
咸软坚。寒润下。色白体轻入肺。清其上源。(肺为水之上源、故又治诸淋。)止嗽止渴。通淋。化上焦老痰。消瘿瘤结核。(顽痰所结、咸能软坚、俞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多服损人血气。水沫日久结成海中者。味咸更良。(咳嗽不止、海浮石末、汤服、或蜜丸服。)
《得配本草》:一名海石
咸,寒。入手太阴经。除上焦之痰热,清膀胱之上源。消结核,止干渴。得牙皂,治老痰横结。得通草,治疝气茎肿。得鲫鱼胆,治膈消。(善饮水者。)得金银花,治疳疮。得轻粉少许,麻油调,涂头核脑痹。(枕后生痰核,正者为脑,侧者为痹。)煅研,水飞过用。
《本草求真》:[批]散上焦积热,软下焦积块。
海浮石专入肺、肾。即书所云浮石者是也。其石系水沫结成,浮于水上,故以浮名。色白体轻,味咸气寒。时珍曰:其质玲珑,肺之象也。盖既有升上之能,复有达下之力,其曰能治上焦痰热,目翳痘痈者,以其气浮 上达之谓也;能治诸淋积块瘿瘤者,以其咸润软坚之意也。余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 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 反如此。至于实则宜投,虚则忌服者,以其忌有克削之气也。
《本经疏证》:咸,寒。软坚润下,入肺止嗽,通淋,化上焦老痰,能消结核。
《本草便读》:海浮石
体质轻浮。化痰火瘿瘤。清金利咳。咸寒润下。治浊淋积块。摩翳开光。(海浮石海边水沫结成。其质轻。其体空。其色白。其味咸。化痰清肺。是其所长。治淋者以其咸寒润下。又金为水之上源。源清而流洁耳。)
《本草撮要》:【海浮石】
内容:味咸寒。入手太阴足厥阴经。功专软坚润下。止嗽止渴。通淋。化上焦老痰。消瘿瘤结核。多服损人血气。头核脑痹。头枕后生核。正者为脑。侧者为痹。白浮石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麻油调涂。或加干牛粪尤妙。亦治头 。得香附姜汁。治疝气茎缩囊肿。咳嗽不止末服良。
《本草害利》:
〔害〕大寒润下。咳逆由于虚气上冲者勿用。痰饮由于脾胃元虚者忌之。多服损人血气。
〔利〕咸寒,入肺。清金降火,能润下,止浊淋,化积块止痰,消瘿瘤结核。
〔修治〕浮石,乃水沫结成,色白体轻,海中者味咸,入药为良。
《玉湫药解》:味咸,气平,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化痰止渴,破滞软坚。
海浮石咸寒通利,能化老痰,消积块,止渴,通淋涩,去翳障,平瘘瘤,清金止嗽。泻湿消疝。亦兼治疔毒恶疮。
《饮片新参》:
形色:色灰白,质轻脆。
性味:香平微咸凉。
功能:化热痰,散瘿瘤,清肺,治咳喘。
分量:三钱至五钱。
用法:生用。
禁忌:风寒咳嗽者忌用。
【来源产地】
《中华本草》
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及瘤分胞苔虫等的骨骼。夏、秋季自海中捞出,用清水漂洗,除去盐质及汤沙,晒干。
我国自山东半岛、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及西沙、中沙、南沙海域,水深0-150m均有分布。
【炮制】
《中华本草》
海浮石:洗净晒干,碾碎。
煅海浮石:取净海浮石置沙罐内,置炉火中煅透,取出,放凉,碾碎。
【现代药理研究】
海浮石有镇咳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碳酸钙,效果与蛇胆川贝末相似。
(整理、校对、媒体/小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