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恋说丨谁的“未来教室”更适合“未来”?
来,咱们换个角度看事件
前两天做了个小视频,分享了自己对于“未来教室”这个概念的一些观察。烦请点击下面的视频号观看评论。
有个朋友看完视频后认为,新西兰的方式未必适合中国。
对此我是同意的。我相信任何一套体系的出现,都是设计者为了解决当时当地所出现的问题而制做的,所以体系必然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移植嫁接的时候,直接采取“拿来主义”会过于简单粗暴。
我想通过视频表达的是,之所以中纽两地对于同一个“未来教室”概念有着不同的实践结果,这源于双方在出发点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谷歌上搜索“未来教室”和“未来教学环境”:
再搜索“future learning environment”:
两者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中文图片里面没有人,只有设备。
国内的“未来教室”方案,重点在于对“教室”的改造升级,所以强调的是簇新的桌椅、炫酷的电子设备。曾经见到有的厂商特别强调:我们请的是欧洲室内设计师,在国际上拿过奖的。
桌椅更加舒适、教具更加先进,这当然是好的。但是,这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应该是核心内容,更不应该围绕硬件提升的目的来设计方案。
新西兰的学校之所以要从小教室变成大空间,并非是因为地广人稀,而是出于他们对“未来教育”的思考:我们的学生未来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如何获得这些能力?教学环境需要如何改变,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具备这些能力?
在把传统教室的墙推倒之后,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的班级、年级的区分。以前分布在五、六个教室上课的学生改为在同一个开放的空间里面一起上课,这些学生可能来自不同年级、会学习不同的内容。课堂上也会同时出现五、六个不同学科的老师。
老师告诉我,学生们在开始的时候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不能专注于课堂内容,但是很快就会变的更加专注,因为自己的举动会被更多的人看到,所以会感觉监督的人多了;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老师,随意请教任意一位老师,从而了解哪位老师对自己更有帮助;同时在一个混搭的环境里,也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同学尤其是不同年龄的同学一起合作。
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律能力是新西兰教育行业所认为的,一个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新西兰学校老师的反馈看,教学环境的改变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是有益的。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是否适合国内?我不确定。但是我认为新西兰这种以教学理念升级、推动教学方法更新、进而改变教学环境的推导过程是适合国内的。
这样的升级过程,才能保证我们的“未来教室”项目,不会变成家具公司、电子设备公司或者室内设计公司所主导的硬件升级项目,而成为对一个学生未来有所帮助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