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为何要烧纸?流传几千年的习俗,难道仅仅只是迷信?

中元节刚刚过去,相信不少人都举行了祭祀祖先的仪式。由于清明节才是国家规定的祭祖的法定节日,所以中元节这一天祭祖仪式规模都比较小,范围也没那么广。一些人通过在街头烧一些纸钱或丧葬用品,来表达对祖先的追思。但由于烧纸钱影响了空气质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拥堵,所以被部分人直斥为“封建迷信”。但这项流传了千年的习俗,真的只是迷信么?不见得。

烧纸的来源

中国古人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死后只是换了个地方生活,所以非常重视身后事。为了能在死后也享受到富裕的生活,中国古代一直盛行着厚葬的风俗。在死者下葬时,通常都会往棺椁和墓穴中放置很多陪葬品。其中陪葬的钱币,就被称为瘗(yì )钱。据《新唐书·王璵传》记载:“汉以来葬丧皆有瘗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

中元节祭奠祖先

为何会将阳间通行的钱币换成纸钱呢?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因为汉代以来,盗墓行为频发。亲人在死者棺椁中放置的瘗钱都被盗墓贼给偷走,导致损失巨大,所以后人便将阳间流通的钱币换成了价格相对较低的纸钱。关于这一点,宋人朱翌的《猗觉寮杂记》给出佐证:“汉晋人葬多瘗钱,往往遭发掘之祸。

棺中的陪葬品

而纸币流行的另一个原因则与蔡伦的哥哥蔡莫有关。蔡伦本是东汉一名小宦官,但由于改进造纸术,使他成为名动天下的传奇人物,被纸工们奉为造纸鼻祖、“纸神”。蔡伦名利双收,让他的嫂子分外眼红。所以嫂子便逼蔡伦的哥哥蔡莫去学造纸,回来好发家致富。但蔡莫也是一急功近利之人,本事还没学全,便背着弟弟开始私自造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

结果可想而知,蔡莫造的纸又黑又粗,根本没人来买,堆满了他的屋子。蔡伦的嫂子气得破口大骂,将丈夫从头数落到脚。为了打开销路,嫂子想出一个办法。不久之后,蔡末突然对外宣称他的妻子因急火攻心死了,请乡亲们帮忙办葬礼。由于造纸花光了家中钱财,蔡莫就在妻子灵前烧起纸来。

烧纸

突然,棺材中传来拍击的声音。大家惶恐不安,只好由蔡莫去看发生了什么。只见蔡莫的妻子缓缓坐了起来,嘴里还嘀咕着:“阳间有钱通四海,阴间用纸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还肯放我回来。”随后,她睁开了眼睛,一脸迷茫地问:“我这是怎么了?”大家忐忑地问道:“你究竟是人是鬼?”

烧纸

蔡莫的妻子怒斥:“废话,老娘当然是人!”被斥责的人不仅不恼,反而感到欣喜,因为这才是蔡莫妻子的性格。随后便将她急火攻心假死的事告诉了她。之后,蔡家撤了灵堂,继续回归正常生活。但自此之后,蔡莫的妻子逢人就说:“是我丈夫烧的纸救了我!我把纸钱送给阎王和小鬼,他们才把我放回来。”古人一般都比较迷信,纷纷开始购买蔡莫家的纸,纸钱便流行开来。

烧纸是迷信么?

但纸钱流行之初并不一定用来焚烧,埋葬、抛撒、悬挂等方式可能要早于焚烧。由于焚烧时产生的烟雾给人一种进入冥界的感觉,所以焚烧才成为最常见的纸钱处理方式。而且随着佛教的传入,烧纸钱的习俗也更加盛行。因为印度和中亚人认为,可以通过火将祭品传递给鬼神。而佛教产自印度,所以受到了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

山林间烧纸

那烧纸钱是封建迷信么?其实大部分人都不支持这一观点。因为在大多人看来,烧纸钱的这种祭祀仪式,并非简单地为了焚烧,或达到某种目的,而是为了表达对已逝亲人的追思。虽然我们心里清楚,这种方式可能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通过这一仪式,可以让在世之人的心灵得到宽慰。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在烧纸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定要到政府指定的地点集中焚烧。大家认为烧纸钱是封建迷信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新唐书·王璵传》、《猗觉寮杂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