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十六)
乾隆三年(1739年)十一月章嘉呼图克图曾以达赖用度不敷为由,奏请将里塘、巴塘佳塘等处赏给达赖,朝廷也未允准。此事《清实录》上有这样的记载:“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查郎阿遵旨复奏:章嘉胡图克图奏请将里塘、巴塘、佳塘等处地方赏给达赖喇嘛。经议政大臣会同部臣密议可否给还,或有无不便情节,令臣悉心筹画,并咨商云南总督庆复妥议具奏。本年五月,谨就微臣意见,将不便之处具奏。蒙颁谕旨,达赖喇嘛用度不敷,著于打箭炉所征税银内每年给银五千两在案。兹据庆复议复:'滇省所属中甸与川省里塘、巴塘、佳塘等处情势相同。从前未归内陆之时颇多不便;归滇以后,设弁管辖,迄今宁谧。应将里塘、巴塘、佳塘并中甸等处照旧各归川滇,未便仍给达赖喇嘛管理。’与臣前奏意见相符。”得旨:“所议是。知道了。”也就是说,大臣们的决定是得到乾隆皇帝认可的。
话又说回来,因西藏情势生变,雍正七年将七世达赖喇嘛移住泰宁(噶达)后的护卫,作为川陕总督的岳钟琪自然是早已成竹在胸了。照岳大将军的安排调渡,将化林重兵调至泰宁,改化林协为泰宁协,并为此作出了相应部署。雍正九年十月,四川总督黄廷桂等又上奏朝廷:“达赖喇嘛移座泰宁,故泰宁协原驻兵五百名,以为防护。查泰宁至打箭炉道路险阻,请再拨兵五百名,添防泰宁协,则军威震叠,与里塘、巴塘、西藏声势联络。”朝廷“应如所请”,泰宁协驻军的兵力又得到加强。随着大军的西移,泰宁(噶达)显然成了当年长河西边的军事重镇。
七、果亲王奉使泰宁
七世达赖喇嘛移住泰宁后,雍正皇帝对其“广布黄教”“以佐助王化”,带来一方之吉祥和安宁甚感宽慰。对以其教治其民,达到巩固封建王朝统治之目的的举措,更是给予以充分肯定。这些都明白地镌刻在雍正九年四月初五立在惠远寺的那通《世宗宪皇帝御制惠远庙碑》上。碑文是这样表述的:“达赖喇嘛来登禅榻,率诸徒众咸就新居,诸番耆幼,踊跃欣喜,使臣奏言,彼土早寒,自造寺以来,气候和暖,深秋未冻,则知兹寺之建,人神胥庆,山川著灵。朕所以仰体皇考厚酬达赖喇嘛累世恭顺之忱,且以广布黄教,宣讲经典,使番夷僧俗,崇法慕义,亿万斯年,永跻仁寿之域,则以佐助王化,实有裨益。是用纪文丰碑,以昭示久远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