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新安||黄梅老家的“苕”
齐新安||黄梅老家的“苕”
“苕”,学名:甘薯。全国各地叫法不同,有的地方叫它地瓜,有的地方叫它红薯,在我们黄梅老家叫它“苕”。
立秋时节,雨后的港城增添了一丝秋的凉意,没有盛夏时的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空气里透着一股秋的气息,给人感觉雨后初秋的凉爽。午饭过后,闲来无事,趴在家里客厅窗户上歇息,眼里搜寻着窗外的美景,忽然间被后院的一片绿色吸引了目光,那是什么?那薄薄的心形的叶子,那纵横交错的蔓藤,太熟悉了,熟悉的让我忘了此时身在异乡,那可是我家乡的“苕”的禾叶啊!远远望去,那禾叶在雨水的滋润下生机勃勃,正在茁壮成长。此时此景,唤起了我对家乡的记忆。
小时候,家里的地里,菜园里到处都种满了“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资还不是那么丰富的年代里,农村吃的蔬菜瓜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很少在外购买。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地里的蔬菜瓜果供应不了全家人的需求,“红苕藤”就派上了用场。红苕和藤叶每一处都是宝贝,在它没成熟的季节里,苕藤也是一道制作美味的菜肴,我经常到地里采摘苕藤,去皮洗净,和辣椒一起炒,在老家叫苕藤炒辣椒,是那个时代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味道真的不错!
苕藤也是我们儿时的玩具,小伙伴们把长长的苕藤摘成一根一根,然后把它折成一小段、一小段,皮连在上面不让它断开,把它挂在耳朵上当耳环,有时挂在脖子上当项链,乐趣无穷。
苕到了成熟的季节,全家人都会去地里挖它,先扒去地面上的苕藤,再用铁锹和锄头慢慢的从地里把它挖出来。每次挖开土地,当“苕”好象熟睡的宝宝呈现在你的眼前时,会让你的心里升起一种温馨,这温馨让你不忍心用铁锹或锄头去碰它,你会不自觉的用手轻轻的把它捡到筐子里。“苕”形状不一,有大、有小、颜色有深有浅,每次挖的时候我都会第一个跑上前去,迅速的拿上一个,去河边洗洗,便迫不及待的品尝它的甘甜美味。
“苕“在我们黄梅有白苕和红苕两种。白苕肉质是白色的,相对红苕来说肉稍硬,口感没红苕好吃,但却是做苕粉的绝佳材料。红苕又叫变瓜(南瓜)苕,肉质是红或者黄色的,这红苕适合烤着吃,烤熟的红苕远远就能闻到它的香味,让你口水直流,剥开皮,露出金黄色的肉质,咬上一口,软绵可口,甜而不腻,那滋味让你回味无穷。
“苕”的吃法有很多种,可以蒸,可以煮,可以烤,也可以洗净生吃,还可以切成片或条,晒干保存,当零食吃。“苕”可以和大米一起熬粥、做饭,记忆最深的是放在灶火里烤着吃。现在想来还让我吞了几次口水。
在家乡农村,很多人家会挖一个小小的地窖把它埋在里面保存,留着以后慢慢享用。“苕”,家乡人在冬天喜欢把它磨成粉晾干,做成“苕粉”。“苕粉”还可以和肉沫放在一起煮,在黄梅叫“厨(锤)肉”是黄梅人家喻户晓的一道名菜。苕粉还是我们黄梅特产鱼面的主要材料。也许是因苕的外表憨厚,在我们黄梅有很多家里,“苕”就成了那口子的代名词。开口就是:我屋亿(那)个苕。话语中透着满满的亲昵和爱意。总之不管是那昵称“苕”还是这吃的“苕”,你都能温暖我们的生活。
作者:齐新安,湖北黄梅人 在连云港市当兵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