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绣娘”文艺采风之六】叶晶晶:逆流而上的鱼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第一次见到邓蓓的时候,我觉得她像一条逆流而上的鱼。就是鲤鱼跃龙门里那个场景,浪花一溅几十丈高,金背鲤鱼和白肚鲤鱼窜出水面,跃上浪峰,摆成一字儿长蛇阵,轮流打前锋,鼓鳃摇尾,迎风击浪,跃过龙门。那个过程,就是一个词——艰辛!

说她像一条逆流而上的鱼是有原因的。村落里的年轻人都走向了大都市,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让她像一条逆流而行的鱼,与时代背道而驰,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试图在那里安下一份家业。一路上我都在揣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才甘于回到人生的起点。

车子进入藕塘村的时候,我四处观望,竟没有看见一处荷塘,内心不免觉得遗憾。

松树林里,几台机器正在劳作,随行的人介绍说正在进行园区建设,我们只得绕道走。带路的司机被称为行走的“高德地图”,他带我们从村里的另一条小路进去。小路旁是几栋民居,农家房屋前前后后种了零星几棵栗子树。树枝有碗口粗,枝干上挂满了嫩绿的刺球。

穿过村落,进入广袤的田野后,视线广阔起来。大片的绿铺向远方,车子在丘陵与山地间起伏。路边黄色的、红色的的小雏菊独自在风中摇曳,潇洒而自在。一棵接一棵,一朵接一朵,沿着公路盛开,像散落在银河两岸的星辰,明亮而耀眼。眼及处的田字格里是翠绿的秧苗,虽经历了一场暴雨,仍不失倔强与本色,兀自向上拔节生长。田野里的清风送来阵阵荷香。荷塘!是荷塘!车里的人跟着欢呼起来。

我们停下车,奔向这一塘水。这是怎样的一塘水啊,形如梭子的荷塘上面,是田田的叶子。圆润的荷叶,出水很高,一片接着一片,挨挨挤挤,好不热闹!层层的叶子中间,窜出粉色的菡萏,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其中的一朵。微风吹过,掀起亭亭的舞女的裙,那些原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叶子霎时让出一条道儿,生出一条凝碧的波痕。

邓蓓介绍,眼前的这塘藕是后来种下的,从播种到如今,也不过几年光景。创业初期,几个合伙人一直在探讨在这片土地上种点什么好。她提议我们种藕吧,藕塘村不能没有藕。大家一听都说好。

原来,藕塘村没有藕是有原因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上下饿殍遍野,但藕塘村无一人饿死,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这一塘藕。全村上上下下全靠挖藕吃藕过活。那时候人们为了活命,都携家带口到藕塘村投奔亲友。方圆百里,提起藕塘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那时候藕塘村救活了不少人,所以走在外面,一说自己是藕塘村的女儿,都感觉特别骄傲。但这种过度的采伐,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藕种都被挖干吃尽,从此藕塘村再无莲藕了!

邓蓓这群年轻创业者的到来,让逐步衰落的乡村沸腾起来了。他们回到藕塘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种藕!他们要让藕塘村恢复往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光。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等这群创业者真正身处其中的时候才发现进退维谷。在乡亲们眼里,所有的商人都是一样的,自私,贪婪。以至于在后来的计划中,邓蓓等人想流转2万亩土地种植茶园的时候,遭到了百姓的强烈抵触。她拿出专家的土地检测报告,跟乡亲们说这里适合种植茶园,大家认为她在忽悠。她承诺给流转土地的乡亲们年增收不下一万元,大伙认为她在吹牛。时间长了,大家听得耳朵都生茧了,路上遇到她都匆忙避开。后来她就拿着报告和计划书挨家挨户去劝说。有的乡亲出于客气,让她进屋喝杯茶,有的委婉一点找个借口出门,有的是直接冷冰冰拒绝了。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闭门羹,才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建立了邓大坡茶园。

我们去的时候,园里数十个茶农正在除草。5000亩茶园,一垄垄的茶树,沿着梯田拾阶而上,像绣花的姑娘,端坐在清风里,腼腆在绿水青山间。

邢绣娘生态园富含硒、钙、铁的山地,孕育出了叶芽细嫩、清香浓郁的黄金茶、白茶。田间种落叶乔木遮阳,施用有机肥,邓蓓这些创业者走出了一条茶叶种植--农业观光--采茶体验相结合的现代生态农业之路。一年带动8万人次就业,全年结算农民工工资400多万,乡亲们通过田租和务工收入,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如今看到邓蓓再也不躲着避着了。截至今天,邓蓓的创业公司已经带动全村175户脱贫,300余户预计年底脱贫。来公司结算工资,乡亲们会带来自家种的扁瓜、茄子、豇豆各种农家菜,以最质朴的方式向邓蓓表达最真诚的谢意。

邓蓓最初的计划是用3千万打造生态园,到目前已经投下去了3.5个亿。创业者走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等待他们的可能是千难万阻。纵使如此,邓蓓一行还是决定孤注一掷。

只因为这里是生她养她的故乡。

故乡一声呼唤,千里之外的游子纵是要披荆斩棘,穿山过海,也要逆流回到母亲的怀抱。

“多情莫过池中藕,托出荷花朵朵鲜”,邓蓓这群年轻创业者的梦想就是经过四五代人的努力,把家乡打造成第二个华西村。她们要像藕塘村的藕一样,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我也曾多次在梦中听到故乡对我的呼唤。仿佛我又回到了小时候,赤脚奔跑在田埂上,父亲挑着一担秧苗远远朝我走来,母亲弓着身,利索地将手中的秧苗插进脚下的稀泥里。田埂上野生的树梅沉甸甸,一坨坨,一簇簇的红,我勾着身子去摘。头顶的布谷鸟飞来飞去,一遍一遍地唤我“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奈何我有这心,没这胆。故乡安纳得了我的灵魂,却安纳不了我的梦想和肉身了。想到这里,我又难过起来,不免觉得邓蓓这些回乡创业的人实在可敬。

叶晶晶:黄梅作家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民间文化和旅游的文艺自媒体,主要方式是文学和摄影,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赣皖一带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