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童年的一味清凉
冰棒,童年的一味清凉
前几天刷抖音,有看到中国的首富马云先生,一手拿着一根冰棒(也有可能是一块雪糕)边走边吃,去参加一个殿堂级的集会。一个在电商界叱咤风云的大佬,居然把一根冰棒雪糕吃的这般高端大气上档次,也只有经历过马云同时代的小伙伴才能做到如此销魂,如此魅力四射!
其实白水冰棒,只是白开水加白糖(差一点的加工厂只能加糖精),放在长方形的匣子里,冰冻成硬块,根本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和玄妙。但在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却是神往的不得了的东西。夏天一到,还没放暑假,每天上午上完第二节正课,便会准时有一个驮着蓝色木箱的自行车出现在校门口,木箱背后用白漆写了个大大的“冰”字,无疑这是贩卖冰棒的来了。随着一阵“叮呤呤'的自行车铃响,我们心猿意马,利用课间十分钟,纷纷从教室里跑出来,围在自行车旁,掏出自己口袋里可怜巴巴的几个硬币,争先恐后地买支冰棒,冰棒五分钱一支,品种只有白水甜味。那些两毛一支的绿豆,山楂冰棒,乡下的孩子根本吃不起,大人又不舍得吃!(吃一根两毛钱的绿豆冰棒,可以买一斤盐,一家人可以吃一个月呢。)我们迫不及待地撕开包纸,津津有味地舔起来,那味道只是很甜,夹杂冰凉的感觉,实在是单调的很,要是现在的小孩,绝对是只舔一口,马上就扔去打狗了。但我们依旧认为能吃得起白水冰棒是一种不言而喻的优越,因为家境不好的孩子,只能在远处眼巴巴地看着买冰棒吃冰棒,甚至躲在厕所里不出来,以免被同学笑话。当然小时候的我们总是义薄云天,买了一根冰棒,第一时间找到跟自己玩的好又买不起的小伙伴,一人一口轮流舔吮,直到剩下那根竹签,才依依不舍的扔掉,那真是无与伦比味道!
放暑假了,卖冰棒的小贩见校园无法做再做生意了,便转移阵地。来到有学生干农活的田间地头,放假的学生们帮大人干农活,或者收割水稻或者插秧苗。小贩在田边的马路上,故意把车铃声按的震天响,并大声吆喝“:冰棒,便宜的冰棒,好甜好冰爽的冰棒,快来买呀!等一下就没啦!'喊得在田间干农活的孩子们心里痒痒的,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从冰棒箱子游离到父母的脸上,良久,充满着企盼。父母哀怜地看着累得满头大汗的孩子们,总是于心不忍,便从干瘪的口袋里,翻出几枚硬币,或者掏出一张皱巴巴的角票递给孩子们手里,孩子们扔下禾镰,爬上田埂,飞般地跑过去买一两支冰棒回来。在自己舔食的同时,总要伸向父母的嘴边,父母极力推辞“:冰棒有啥好吃的,冷冰冰的,吃了牙疼,还不如自家带的凉白开解渴!'其实很多在地里干活的父母,自始至终都没有为自己买过一根冰棒,又哪里知道白水冰棒的真正滋味呢!
中午时分,太阳越来越热。大人们还在地里劳作,打发小孩子先回家做饭。卖冰棒的小贩还不死心,便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要趁天正热,把在田间没有卖完的冰棒彻底卖掉。冰棒也快化掉部分了,卖相不太好!小贩便改变了卖法,用现金的由原价每根五分下跌至三分,没有现金的也可以用废牙膏皮或烂塑料凉鞋等旧货来换,对于这些小孩子从家里翻箱倒柜搜罗出来的旧货,小贩只是随意给个几根冰棒,小孩子们也无心或不敢还价,抓到几根冰棒赶快躲起来大快朵颐一番。因为有些旧凉鞋是偷偷拿出来的,父母修补修补也还能穿一个夏天,如果发现被拿去换冰棒吃了,小孩子肯定屁股要开花了。
随着后来生活水平渐渐好起来,冰棒慢慢的消失了,可能是因为档次太低,赶不上消费水准。代替的是口感丰腴,美味多样的雪糕和甜筒,还有形形色色的饮料和酸奶。以至于现在的小孩子,非要吵着父母带他们去肯德基,吹着空调,吃着十多块钱一客的冰淇淋,虽然里面有奶油,有香精,有水果片,又精致又鲜艳,吃的嘴角白沫一片。我想它未必就比就我们小时候的白水冰棒味道好,他们吃的是一种时尚,我们吃的是一种情怀!
前几日我去帮舅公过火搬家,舅母从老屋里倒腾出来好些老旧的杂物。居然发现里面有一个贩卖冰棒的箱子,蓝漆已经斑驳,但那个白色的“冰'字依旧醒目,舅公抚摸着箱子,仿佛是一手带大的孩子将出远门,拉着手不放一般深情!
舅公坚定地说:“这只冰棒箱子就留下,给子孙们当作念想!其它的就作柴火烧了吧!'
冰棒箱子废弃了,驮冰棒箱子的二八永久牌自行车锈坏了。可那支小小的白水甜冰棒却化在70,80后的记忆里,是一味永远的甘甜和清凉!
审阅:袁南成
简评: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冰棒的书写写出了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富裕,却忘记了过去的艰辛。写冰棒突显了对儿时的记忆,一种开心快乐展现在读者眼前,值得一读。
终审:严景新
作者:曾平荣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