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囊镜微创手术操作技术

射精管和精囊疾病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包括慢性精囊炎、精索结石、精囊囊肿和射精管狭窄或阻塞。 精道梗阻可能导致梗阻性无精子症,受影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顽固性血精症、会阴部不适和疼痛、射精痛、无精子症或不孕症。 以往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经尿道精囊镜检查(Transurethral Seminal Vesiculoscopy,TSV)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内窥镜技术。 由于它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手术,并且不会改变精囊的正常解剖结构,因此该技术正在成为诊断和治疗精囊和精道疾病的替代方法。

TSV手术过程

TSV的常规方法,分别观察精囊、前列腺囊、射精管、射精管开口、输精管壶腹和精囊。

手术前,进行经直肠超声和/或磁共振成像 (MRI) 以研究前列腺、精囊和射精管。 麻醉后,将患者置于截石位。 然后,将 4.5-6.5 Fr 输尿管镜通过外尿道口轻轻缓慢地插入后尿道以定位精阜。 医生检查了前列腺囊双侧5点和7点的射精管口。 必要时行经直肠精囊按摩,溢出乳白色液体有助于确定射精管开口。 如果找不到射精管开口,则将F3输尿管导管插入前列腺囊内稍扩张,然后医生将输尿管镜引导至前列腺囊内。 器械进入前列腺囊腔后,外科医生辨认双侧射精口,在F3输尿管导管引导下,将输尿管镜经射精管口插入精囊内。 若未发现射精管开口,则在前列腺囊双侧壁3~5点钟或7~9点钟位置开窗进入射精管。 如果无法检测到前列腺囊,则使用等离子尿道电切镜切开射精管的远端。

精道解剖学

上图:前列腺尿道部。精阜、前列腺腺管开口、前列腺小囊以及射精管开口的解剖位置。前列腺小囊位于尿道嵴上,其两侧3~5以及 7~9处为射精管开口。前列腺腺管位于其周围。

上图

Ref(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eminal_colliculus),输精管壶腹部与精囊腺管合成射精管,开口于精阜附近。

上图,前列腺、膀胱以及精囊腺背侧观。King BF, et al. Seminal vesicle imaging. RadioGraphics 1989;9(4):653–676.

上图Ref:精道远端区域应用解剖以及MRI影像特征研究。

上图

Ref:http://www.ajandrology.com/preprintarticle.asp?id=274322

上图,本团队手术操作图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刘照旭教授团队,房志卿博士、郭兆新博士与唐悦清博士团结合作,通过对男性精道解剖结构以及功能的专业研究,结合临床上大量的血精、顽固性精囊炎、梗阻性无精等等患者诊疗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精囊腺探查、射精管切开取石等一系列的诊疗操作技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山东大学男科研究所博士团队唐悦清博士
医学博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一区前列腺疾病和男科疾病亚专业组组长
山东省医师协会男科医师分会秘书
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前列腺与尿控学组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男科分会前列腺学组副组长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男科分会常委
擅长各种前列腺疾病微创治疗以及各种男科疾病诊治。
房志卿博士
山东大学医学博士,齐鲁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男科研究所所长助理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男科分会委员
2017年入站山东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从事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
2019-2021年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政府公派博士后,从事泌尿系肿瘤基础转化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研究。
擅长泌尿系肿瘤的微创治疗,个体化精准治疗以及男科疾病的诊治。
郭兆新博士
医学博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男科研究所秘书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男科分会秘书
山东省医师协会男科学分会肿瘤外科亚专业委员会秘书
山东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不孕不育学组委员
山东省激光医学会生殖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省级课题项目。参与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10余篇。擅长泌尿系结石、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肾上腺疾病、前列腺增生症、男性不育等疾病的诊治。

刘照旭教授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教授(3级),双医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

山东大学男科研究所(主任)所长

齐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

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全国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第四届男科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男科杂志》《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中国性学会微能量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工作35年,齐鲁医院泌尿外科男科知名专家。长期致力于泌尿系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特别在肾癌和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表观遗传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曾在世界Top10医学院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进行了多年的工作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归国后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和1项山东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相关SCI学术论文30余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