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说玩摄影,其实都在被照片玩 --《摄影的哲学思考》│ 书海遨游
书海遨游 No.17113
千万不要说玩摄影,其实都在被照片玩
--《摄影的哲学思考》
推荐程度:*****
(也许每个按快门的都应该看看思考下)
在一家偏远的二手书店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无意中看到这本薄薄的书,这种巧遇的概率无异于中了一次大奖。或者说也是对于摄影和哲学都喜爱的我一种必然的选择。
其实我们也可以说看似偶然的摄影作品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作为一个玩摄影的,一直闭着眼拍拍拍,也许也该思考下摄影乃至照片背后的哲学意义。
就像作者说的,现在市场上摄影类书籍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工具书,各种前期后期,硬件软件的技巧;另一类是摄影集,各种大师明星,风格题材的图集。而其实还有很小众的第三类,摄影理论书(不是指那种摄影技术理论)却很少人问津。或许是因为这类书的作者都不是玩摄影的缘故,最有名的两本桑塔格的《论摄影》和巴尔特的《明室》却少有摄影爱好者涉猎。是这个原因吗?
如果摄影只是术的话,当然不必看这类书。然而当我们把摄影当做技术的时候,其实摄影乃至照片已经开始慢慢开始改变我们的文化甚至是这个世界。就好比你用火药做烟花的时候,其实枪炮已经改变了世界格局。
有这么夸张吗?也许有,当你看过《论摄影》《明室》后再看看这本,多些哲学思考,你不难发现其中的隐含脉络。
“照片是由自动性的、经过程式设计的机具,按照机率的游戏,由必要性赋型之后所制造与分配的图像;它们是魔术性情境的图像,它们的象征符号对它们的接受者推销一种不可能存在的行为。”这是书中对于照片的一种定义。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在扯什么,不就是照片嘛,有那么复杂吗?其实我们仔细想想照片对于我们的意义早已不只是画面本身,或者说已经远不止快门按下去那一刻所构想的意义。
这本书就是主要通过图像、机具、程式、赋能四个层次逐步阐述照片的意义,或是对于摄影背后的哲学思考。
一、图像
“将图像当作'冻结事件'解读是错误的。相反的,图像是将事件变为情境的一种翻译;图像以场景取代事件。”这是一种抽象化,而我们经常会忽视这部分抽象的存在进而简单的进行理解和转译。
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抽象的是什么,“传统图像是从真实世界抽译出来的,文章是再度抽象化的结果,技术性图像是从文章抽译出来的。”其实大多数摄影作品都是已经经过三层抽象的结果了,然而这些照片俨然已经构成了另一个“真实”的世界,这就是“照片宇宙”。
而“照片宇宙”的概念可以说是书中最让我触动的概念。
二、机具
进一步说机具,可以理解为产生照片的工具,当然照相机是最主要的一部分。而且“照相机的工具性层面已经被克服,人只要应付这种机具的玩具性层面即可。”
这恰恰是问题的来源,当我们不再考虑机具的工具性的时候,“摄影家的选择受限于照相机的内涵,他的自由选择是一种被编制的自由。”
书中有一个观点几乎惊醒了我沉睡已久的觉察 ,“彩色照片比黑白照片具有较高层次的抽象化。”“照片中的颜色越是'更为真实',便越是更为虚假。”照片的色彩是刚才说的三次抽象的结果,如果说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那照片里的更加的虚无。
也许是在这个“照片宇宙”中人类通过机具给自己设定了许多框架,划定了宇宙的边界。或者说我们以为的全部都从来不是全部。
三、程式
人类是有一些固化的策略或者说理解世界的方式。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一种程式。借用书中的另一个照片定义,“照片是被一个巨大的、经过程式规划的分配机具的'大众化'管道,以复制方式加以分配的默默的传单。”
我们通过照片传递的讯息也无非是程式化的三种,“指示性讯息(A是A)”、“命令性讯息(A应该是A)”、“祈使性讯息(让A是A)”。
或者我们也能把程式看成是“照片宇宙”中的游戏规则,能读懂或者熟练运用程式就能在这个宇宙中活的更好。
四、赋能
类似坎伯的观点,小说文字,乃至故事一样都是在做一种互动。其实照片也一样,这类讯息从来都不是单向的,
或者说讯息本身是由传播和接纳双方共同创建的,而且不少部分是影响到集体潜意识的层面,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对于照片本身进行了赋能,基于它作为媒介的重要环节。按照书中的说法是,“摄影家的意图投过摄影媒体将这些人赋型,而不朽地活在其他人的记忆中。”“照相机的程式企图实现它的潜能,并且用社会作为反馈,以不断改良其程式。”
而且随着赋能的程度和广度越来越普遍,会出现很多怪现象,就像书中说的,“业余摄影家俱乐部是无法穿透照相机的复制性,引起沉醉的地方,是'失足'的地方,是后工业的鸦片窟。”乃至于“未来,如果图像完全使文章臣服于它们自身的作用中,我们可以预期一种普遍性的文盲状态,只有少数专家受过写作训练。”
也许你不承认,其实纵观当今已经有很多类似的征兆了。
最后,借用书中的总结,“总而言之,照片是被人当做可以轻蔑的物体在接受,是人人都制作得出来的,是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处置的。然而事实上处置我们的是照片,照片将我们程式化为某种仪式性行为,以作为改进机具的某种反馈机制。照片压制我们批判的意识以使我们忘记作用的荒诞性,我们能有所作用,要归功于此种压制。因此照片以摄影宇宙的形式,在我们四周筑起一个魔术圈圈。我们必须突破这个圈圈。”
“照片宇宙”其实已经在那了,是人类自己慢慢建立起来的一个虚拟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它的确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然会有很多人认为这些观点有点哗众取宠之嫌,我也不能说书中的观点就完全正确。只是非常赞同,需要审视下摄影本身,或者按照书中的说法,“如果我们想要将摄影提升至全然的意识清明状态,一门摄影哲学即是必须的”,“摄影哲学的任务是呈现在自动性的、经过程式设计的、也设计人类程式的自动性领域内,是不存在人的自由空间。”
或者更直接的说,在摄影里面并没有自由意志,或者你拍的并不是你想拍的,与其说我们在玩摄影,还不如说我们在被照片玩。
2017-9-5
(所有插图节选自“史上最有影响力的100张照片”)
威廉·弗拉瑟 / Vilem Flusser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每月还会挑选一部当月看的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以此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谢谢您的陪伴
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