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票房高开低走的《邪不压正》
网视导读 :四年磨一剑,《邪不压正》终于上映,姜文“民国三部曲”也宣布终结。但影片上映之后评分一路往下掉,口碑两极分化。再加上前有高口碑的《我不是药神》,后有沈腾《西虹市首富》、徐克《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追击。《邪不压正》很难再创票房佳绩。
dvdf
《邪不压正》剧情改编自张北海的武侠小说《侠隐》,讲述的是1936年北平,青年侠士李天然为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随着他调查逐渐深入,京城各路人马的斗智斗狠浮出水面的故事。
最近忙着影视圈偷税漏税大事儿的崔永元看完电影后,对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给出了以下解读。
姜文的电影不多,但很多都是精品,此前唯一的bug是《一步之遥》。《一步之遥》自上映以来,口碑产生了明显的两极分化,支持者纷纷大赞姜文的导演水平,“前卫”、“荒诞”、“好看过瘾”,但也有大批网友表示了“看不懂”,并认为影片“做作”、“装X”。
而刚刚上映的《邪不压正》又一次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上映当日豆瓣评分从8.2降到7.2。之前的《一步之遥》评分6.3。在国产电影中,这两部电影的评分还不至于太差。但相对于《阳光灿烂的日子》8.8分,《太阳照常升起》8.0分,《鬼子来了》9.2分,《让子弹飞》8.7分。《邪不压正》评价显然低于姜文之前电影水准。
而在票房表现上,虽然上映首日票房破1亿,然而,之后排片占比不断下降。今日票房又被《我不是药神》碾压。
网友评论两极分化
目前。猫眼大数据预测,《我不是药神》最终票房38.59亿元。而《邪不压正》的票房预测却从之前的10亿+,降到了6.8亿。个中原因大概如下
影片上映前,就有观众猜测电影主角是不是还姓马?久石让的音乐是不是还会用?看几遍才能看懂?姜文的电影,总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姜文电影的个人色彩是什么?
不接地气儿、暴力、性、自恋、幽默、直男。
然而个人色彩太强烈也是一把双刃剑。
电影中,青瓦绿树、雪国北平。画面很美,每一帧都是一幅精致的风景画,这种画面感在华语电影里并不多。在视觉上各种西洋乐的杂糅让电影更加丰富和饱满。
仅靠这些,足以让很多人成为姜文的“死忠“。因为他的电影总是带有一种画面感,满足许多人对于电影要精美的追求。
《邪不压正》很容易看懂,讲的就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可是影片中却有了太多只属于姜文自己的东西。拍出来了自己很舒坦,但观众却一头雾水。
近在咫尺却可以躲过子弹、钱突然从天上降落、不知道哪里来的棒头把人打晕,尤其有一处姜文和彭于晏拼死营救一个“张将军”,营救出来后却戛然而止、只字不提,以及姜文电影中永远不会缺失的肉体。
然而,这正是姜文,他不喜欢影评人,就让著名影评人史航扮演“潘公公”,不识字,不观影却是“首席影评人”,用极尽的嘲讽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影迷来说,这样的手法一旦过度就会让人心生不满。但对于“死”来说,这种另类的表达方式,已经不是传统电影表达方式能容纳的。对他们而言,这也是在给自己营造一场触碰不到的电影感。
《创造101》总决赛现场,《邪不压正》中两位演员彭于晏、廖凡登场尴尬又卖力的为电影做宣传。而在公布最关键的9-11排名的直播环节,导演姜文竟然出场了。
“导演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在主持人黄渤的指引下,姜文顺着综艺节目惯有的制造悬念的套路,完成着自己的串场任务,虽然他用自己独特的语气对台本进行了改造,但是依然难掩尴尬。
到了7月10日晚上,《邪不压正》在长城脚下古北水镇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露天首映,到场嘉宾都是重量级明星。崔永元、黄渤等。次日,各种软文席卷而来。当中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很姜文”“很浪漫”“姜文特色”。如此,便营造了一种 “昔日姜文回归的气氛”。
而在此前《我不是药神》大胆的采用提前点映一周这样的宣传手段为影片造势,结果斩获各路影评人的好评。对比之下,影片质量自见分晓。
不知道是不是姜文已经明白这部电影并没有过硬的质量,所以便花费了这么大的力气进行宣传。
有人说,姜文的电影不是拍给当代人看的。也不能看过一遍之后就匆匆给出定论。然而,此刻花钱买票走进电影院的观众还是更愿意看像《我不是药神》那样,把故事讲清楚、符合逻辑,人物的转变站得住脚,推进节奏踩得很准,高潮就是高潮,结尾就是结尾的电影。再加上这部电影瞄准了中国当下社会现实的痛点,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高票房,高评分。
当然,《邪不压正》不能称之为烂片,毕竟好过《小时代》之流。只能说有失姜文本人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