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来没有田园牧歌,只有农村

农场主 第1822期

从事农业新媒体工作已经3年之久,如果一定要给一个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的原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应该是首要原因。

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对农村地区有了多维的了解,对生活有了更成熟的理解和认知,你会发现,真正的田园生活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不需要对城市进行割舍,不需要义无反顾的勇气,更不需要一些当下流行的外在驱动,它在哪里都可以完成

只是,当我把目标锁定农村的时候,有些事我们还需弄得更清楚一些。

中国从来没有田园牧歌,只有农村

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成立至今都是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所经历的3次城市经济危机,遗留下的问题可谓影响至今。

城市直接通过三次“上山下乡”运动,长驱直入把城市剩余劳动力输入农村,再通过加大提取农业剩余来弱化快速工业化及城市化带来的代价。

所以,农村地区一直扮演着城市经济危机的着陆区。

举个例子来讲,1950年,中国拥有5亿农民,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88%。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资源会毫无避免地向城市倾斜。

据有关部门测算,1979年以前的29年里,农业部门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的资金约为4500亿元,在近乎疯狂的城市发展之中,大量的农村土地被或廉价或非法的手段从农村剥夺。农产品的价格低廉并且税收过重的问题,一直到最近几年才得以好转。

除了这些,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一直以来都和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部分贫困地区儿童的伙食标准只有8元,在8元的标准下,牛奶等物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求,更不用说什么课外活动。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导致的留守儿童问题、留守老人问题,激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深

城市在发展,农村地区又自然而然地变为了城市的蓄水池。

只是,从温饱线挣扎开来走上小康生活的现今,农村地区的人们同样拥有了时间休闲,购买想购买的非必需品的条件,田园生活又变成了城市人另外一种对农村的“索取”。

“每天起床推开窗户,映入眼帘的是田野、山间、深林,闭上眼睛,感受新鲜空气下带来的舒畅心情;种些蔬菜水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信手摘来食用;在田野里,自然地拥抱和亲吻萌宠小动物,或者将果园的葡萄酿成醇厚的红酒,叫上三五朋友,开一场温馨的小派对。春夏秋冬,读书喝茶,只闻花香,不谈喜悲。”

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对农村地区的一种意淫,以及一种相对无知的体现。

我们需要清楚,这种想法只是一种美好生活的表达态度,在农村在城市都可以实现,只是当你心怀这样的畅想走进农村,失望在所难免,因为即使身处如此美好的农村,你也无法脱离生活本身的羁绊与琐碎。

所以,真正的田园者,真正能够回归田园的人,一定是理解农村本质,一定是懂得生活之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极端的生活追求者

那些被操控的田园生活者

你为什么想要过田园生活?

我想很多人能够快速给出一个干脆而美好的答案,往往这个答案美好得能够挤出糖分,但如果你接触过一两个真正的农场主,你就会发现这些答案似乎有了过多的修饰,甚至是加上了自欺欺人的外包装,且这些不断粉饰自己田园生活的人,只不过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田园生活不过是一种自嗨的工具。

田园之下,不过是隐藏着的“小布尔乔亚”病,田园生活也被定义为小资的标配。

更加具体地来讲,小布尔乔亚情调可以理解为: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修饰得有滋有味饶有韵致,甚至,他们的身体本身都会成为一种浪漫情调的素材

小资情调常常表现在旅游、服饰打扮、居室布置、音乐等方面。

有时,这种精致的小资情调会将自己藏在自恋的心境里,用孤独做成一件时尚的衣裳,来与平庸的生活相对抗。

在孤独的心境中,小资自恋与独赏,充分享受个性化的自由滋味。

不打扰别人的生活,如何“小资”都无可厚非,只是现在这种小资心态,变成了一种可以用来营销的促销手段。

就像当下很大一部分人对品牌的追求,全身上下穿名牌,白天各大奢侈品商场,晚上酒吧,品着拉菲,感叹着人生,装深沉。过个普通的生日都要花掉几千甚至上万元,喝酸奶要进口,买房要看学区,不能输在起跑线。

生活要有仪式感,成了我们被生活奴役的口号,田园生活也成了一种商业手段,成了一个门槛极高的所在

以前出去采访很喜欢去精致的民宿,那样可以短暂地体验到田园生活的雅致,感觉生活有了最初美好的样子。

以致于鄙视过双腿两脚泥,生活只在温饱,却还在农村寻找田园生活的人,只是后来看着他们亲手搭建起来的房子,一点一点茂盛起来的花,一棵一棵结满果子的新树,一个一个熟悉起来的邻居,才明白他们的勇敢,才懂得田园与生活的真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