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医道“寻名医 求灵药 奇人圣手传医道”

在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都有过灿烂的古代文化,但其文化没有得到传承。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没有文化断层的民族就是中华民族。从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到东汉的华佗最早发明用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从中医针灸疗法到东汉时期张仲景创立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中医药不仅记录着华夏儿女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悠久历史和宝贵经验,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多种独特的学术主张和学术思想,造就了独特的中医医学体系和鲜明的中医药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宝库里面蕴藏着丰富的适宜技术和特色疗法,众多名医、名药经过几千年漫长的发展,它们有的散落民间,有的流散各地,中医药的传承断层问题导致很多中医项目没有得到好的传承与发展。把这些宝贝从民间中搜索出来,淋漓尽致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工作,为此,广东医养融合平台组委会、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联合中医药领域的权威机构、有志之士共同成立广东医养杏林文化产业委员会,传承杏林文化精神,启动“杏林医道”活动,搭建“寻名医求灵药奇人圣手传医道”平台,走向全国甚至全球各地,挖掘中医药特别疗法,汇集具有一技之长、掌握特色疗法的名中医、民医奇人、佛医、道医等名家能人共聚一堂,深挖名大祖传秘方、道地药材、药食同源组方等名药,通过挖掘、整理、应用,更好地保护、传承,肩负着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大使命。

l杏林医道重振中医雄风让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

古方,有的来自《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收载的中医经典方,有的则是在经典之上酌情加减、自成一方。我们的祖先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更大的民族牺牲。神农尝百草,一日遇70毒,其实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中医的每一种诊法、每-味中药全是我们祖先拿生命换来的。这个历史贡献无论是过去、现在以至将来,都一定在世界卫生历史上要画上很浓重的一笔。

中医是中国国粹,是中华瑰宝。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繁衍生息紧密相关的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世界医药文化的珍宝,为促进中西文明的对话提供了一扇窗户。发展中医药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也是中华儿女对于中医药的民族认同感的缩影。然而,令中医人忧心的是,中国传统医药的方剂、疗法不下十万余种,而国家级非遗项目却只有百余项,与中医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称。中医药的传承断层问题对中医药事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近几十年来,中医经典彰而不显,古方瑰宝隐而不露:中医界杂方大方充斥,不会用古方、不想用古方现象十分普遍;制药行业热衷于引进国外新药,对传统古方制剂表情冷淡;昂贵的保健品、滋补品大行于市,而经济实惠且治病救人的一些古方却悄然无声……由于很多中医诊疗技术需要长期学习并通过实践方能领悟,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有兴趣并有使命感愿意传承的人逐渐减少。有些民间中医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在实践中疗效已经得到证实,但尚未获得国家的认可,不利于技艺的传承。在广大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欠发达地区,民间中医在守护当地人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一些散落在民间的中医绝技、中医药项目有独特疗效,不被人知,有的处在濒临失传的状态。

因此,坚持文化自信、坚守中医之根、踏上杏林医道、弘扬名医名药、重振中医雄风,势在必行。杏林医道是一个展示名医的大舞台,也是一个搜集名药的大平台,更是一个汇报中医特色治疗法的品牌,通过抢救性地挖掘散落在民间中有效的单方验方、中医药安全有效的特色疗法,把它们传承并应用于临床服务百姓,走进千家万户,促进健康中国战略早日实现!

l寻名医求灵药奇人圣手传医道

——名中医/民医奇人/佛医/道医各显神通

有道是:

名医治未病民医治心病

佛医治因果病道医治不老病

在中医药文化长期以来的传承和发展中,出现许多名医大师,救死扶伤、无私奉献,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其中:

名中医——治未病

名中医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名中医是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开展名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名中医不仅要看病优秀,也善于把专业的中医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进老百姓的心里。让老百姓对中医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认同和追随中医。

民医奇人——治心病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无数智者贤达、奇人异事。有道是:高手在民间!在民间具有众多民医奇人,在默默传承着民族文化的“大道”,以各自高深的智慧和本领济世安民,医人医心,为人们健康保驾护航。民医奇人不局限于治身之病,不为针药所困,不受主流中西医学所限,他们的治病理念、治病方式都别具一格,不按“常理”,安魂安魄,杯水救命,屡出奇功……他们对疾病的看法,也不局限在现今中西医的病理学说,而更多地强调“心”的重要性,“灵”的重要性,强调生命“本性”的重要性。

佛医——治因果病

佛医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揉合的产物。佛教医学,是以古印度“医方明”为基础,以佛学理论为指导,吸取和借鉴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特点,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学体系。佛医讲求“内外兼修”、“身心并治”,以治心为内在目标,以治身为外在目标。佛医的精髓就是佛法派生出的力量,结合自然因果,令人体自身油然产生强大的抗病能力,以达到愈病强身的目的。佛医理论的精髓——病由心生,病从心灭;佛医理论的基础——五行观,以色养生。佛医强调“预防医学”,佛菩萨所做的就是防微杜渐,在“因”上把病排除了,就防止了疾病的开花结果,酿成苦果。佛医在治身的基础上提出了治心的观念,通过“法药”来使人自愈。平日所见的法事法会,经、律、论也是法药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

道医——治不老病

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形神兼治手段。道医,不是道,是道教长生不死思想的理论实践促动下,由教内宫观道士学者、教外道家学者以医弘教、以医传道、以医济世为手段而自然演化出的一支医学流派。它介于道教之中的文化思想,又有别于道教之外。道医突出的是神学思想,讲究形神兼治。道医既谈道教,又谈中医,自成门派,又自成体系。道医具有形神兼治、传流不离道、认为道是探索宇宙本源、道有善变性、万变性、及具备多种综合技能的特点。

道医的内容十分丰富,将道医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第一层面,形治部分,道医在治病防疾过程中,善于运用传统医学本草汤液、方剂(各种丸散膏)及针灸手段,这与中医学内容大致相同。第二层面,养生部分,包括导引,调息、内丹、辟谷,内视、房中等项,是道医学最具有特色的部分。第三层面,即神治部分,其内容包括道、德、符、占、签、咒、斋、祭祀、祈祷等,这一部分与人的信仰、品德、民间疗法有很密切的关系,包括在戒律、伦理和他力的范围之内。

——祖传秘方/道地药材/药食同源药到病除

祖传秘方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不外传的灵验的药方。生活中有很多的老偏方是可以帮助治疗疾病的,特别是一些民间老偏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或者是没有听医生说过,但是有些确实是可以帮助治疗疾病,也是中医的一种宝贵资源。

道地药材

我国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其气候环境条件也有很大的差别,经过人们长期的尝试和实践,在各个地区逐渐形成了一批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草药。道地药材与其所在的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道地药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药标准化的概念,是指一定的中药品种在特定生态条件(如环境、气候)、独特的栽培和炮制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较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道地药材在其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比如,“四大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和“浙八味”(杭麦冬、杭菊花、浙元参、延胡索、白术、山茱萸、白芍、浙贝母)就是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此外,还有山东阿胶、山东莱阳沙参、安徽凤凰山丹皮、广东阳春砂仁、广东新会陈皮、四川康定炉贝、宁夏中宁枸杞等道地药材。一般我国把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分成:关药、北药、怀药、浙药、淮药、南药、川药、云药、贵药、广药、海药、秦药、藏药、蒙药、维药等15个产区。

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救,有毒者当避。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l诚邀杏林高人携手共建“杏林医道”美好明天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

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补短板强弱项,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以杏林文化精神为核心,打造中医和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构建杏林文化产业链,树立中华民族中医特色品牌产业,推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创新发展,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要从大科学、大文化、大技术等角度切入,在中医思维和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充分挖掘散落在民间中有效的单方验方、中医药安全有效的特色疗法,以及邀请名医高人,组合地方名药资源,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及医院等专业人才资源、科研平台和学科优势,深挖中医药精华,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

俗话说:

名山藏古刹修道有大家

救世人间苦杏林传佳话

小隐在深山大隐在闹市

不求名与利医仁度众生

一直以来,正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具有董奉杏林文化精神的名医大师,救死扶伤、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人们才不会受到病毒的侵害、不用受到疾病的折磨,我们要让这种珍贵的传统中医文化精神流芳百世!在此,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组委会、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广东医养杏林文化产业委员会向各大名医、名药企业发出诚挚的邀请,邀请您加入我们“杏林医道”项目,让我们共同传播医养杏林文化,打造医养杏林文化产业平台,共建“杏林医道”美好明天!让追随我们的有缘分人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身体上健康、精神上愉悦、经济上富足、生命上长寿,让生命绽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