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辞退在岗不足八小时员工,你“站”哪边?
虽然秋天还没有到来,但是近期对于腾讯而言,似乎正在经历一个多事之秋,在外界引发的争议,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脚和老干妈的“乌龙”风波才刚刚过去,鹅厂的气还没喘匀,后脚,#腾讯高级工程师因每天在岗不足8小时被辞退#的话题就登上了微博热搜,还被网友们纷纷指责腾讯是“南山必胜客”,利用“霸王条款”进行“暴力裁员”。
“按弹性工作制上班,
咋就变成迟到、早退、旷工了?”
(本小节内容系根据事件当事人闫先生接受采访时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整理而来)
2012年7月,老闫进入腾讯,担任游戏平台部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由于一入职就是T3级别,老闫的薪酬待遇并不差。然而,老闫却没有想到,他会在他工作的第八年被裁员。
老闫至今都记得,那一天是2019年3月28日,众多保安在公司的授意下,逼迫其收拾东西离开,并且当场封掉了他的工卡、内网账号、公司邮箱等所有腾讯内部权限和资料。那时,双方签订的最后一份劳动合同的期限为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21年9月30日。而腾讯给出的辞退理由是老闫不服从工作安排、经常迟到、早退、长期不在岗,严重违反劳动纪律。
被辞退时,老闫满腹疑惑。自从他入职起,腾讯就是弹性工作制,从来不考勤。腾讯员工在工作日18点以后继续工作是常态。可怎么到了说辞退的时候,腾讯就只拿出10-18点时段的监控来证明他在岗不足八小时?这显然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想到这里,老闫心中不禁有些委屈。回想起刚入职的半年,天天加班到深夜,基本加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两三点,周末也不休息,有时候还会通宵加班。而工作这些年,因为长期加班,自己不仅健康透支,还有严重的抑郁情绪。结果临了临了,还落得了一个“迟到、早退、矿工”的名声。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2019年6月,老闫先后向深圳市仲裁委提请仲裁,要求腾讯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在遭到驳回后,老闫又向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腾讯支付自2012年工作以来年终奖差额、加班费共计500多万元。但都以败诉告终。
目前,老闫准备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交再审申请书... ...
你是支持老闫,还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虽然官司还没打赢,但是从2019年12月开始,老闫开始在微博上讲述自己的遭遇,倒是获得了网友的支持和声援。有不少网友认为腾讯此举属于“暴力裁员”,“在岗不足8小时”这个解雇理由太扯了。甚至有网友在得知了老闫的两次败诉经历后,对法院的判决和公权力提出了质疑。
图源:微博
尽管此次事件中,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如果员工真的存在迟到、早退以及旷工等行为,那么公司采取辞退的措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与持相反意见的人相比,却是绝对的少数。
图源:微博
有专业的律师也指出,如果员工被证实存在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腾讯方面所指出的辞退理由如若属实,则辞退行为合理。
这也就是说,目前这件事究竟孰是孰非,其实还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但目前已经有大部分的网友坚定不移的“站队”闫先生。还有很多人看到老闫的经历,也揭开了自己或身边人曾经的“职场伤疤”,纷纷在微博中留言,分享在职场中遭到不公平待遇的经历。
图源:微博
对于大多数职场人而言,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不知从何时起,工作却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全部,并让人迷失了自我。去年,“996福报论”被讨论的沸沸扬扬,尽管我国的《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工作日每天工作不得超过8个小时。但在职场上,8小时工作制,到点下班,恐怕对于很多上班族而言,只是理想。尤其在许多私企,即使工作做完了,但比别人走的早,老板也难免会认为你工作不饱和,而给你安排更多工作。这便是现在很多企业都挂在嘴边的“狼性文化”。
但如今,这样的“狼性文化”不仅威胁到了员工的身体健康,还“咬伤”了许多职场人的心。老闫此次以加班时间作为提起诉讼以及在微博上讲述个人遭遇的关键点,正好刺痛了许多职场人的心,他们会把自己的经历与这一事件本身相结合,并默认腾讯“暴力裁员”就是事件的真相。正如电影《全名目击》中,孙红雷饰演的角色所说的,“什么是真相?你相信它是真相,它就是真相。”
图源:网络
因此,在这一事件中,尤其是对于在互联公司工作,并长期需要高强度加班的员工而言,他们仿佛从老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也更容易激发大家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互联网行业的“35+魔咒”之痛
对于此次事件,腾讯的辞退理由除了“在岗不足八小时”外,还有“该员工未能匹配对应岗位要求”。此话一出,又点燃了一片职场人的怒火。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兴产业层出不穷,需要匹配的能力水平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年龄大的职场人士的学习能力、业绩贡献以及发展空间远远落后于年轻群体。再加上年轻人工资低、身体好、能扛加班。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不愿意在老员工身上继续投入成本,“一代新人换旧人”就成了一个残酷的现象,也是一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因此,在互联网行业,一直流传着一个“35+魔咒”。在职场中,如果年龄过了35,却还工作在职场一线,没有到达领导层,这么这批员工将成为被公司解雇的主要群体,而通常他们被解雇的理由,就是“未能匹配对应岗位要求”或“无法胜任岗位工作”。
然而,一般而言,35+职场人都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养家糊口的局面,一旦中年失业,生活也就危险了。因此,这不仅是一个年龄的门槛,也成为了让职场人士焦虑和恐惧的“职场生死线”。有不少网友悲观的感叹道:“员工不过是公司的工具,老化了就扔掉了...”
表面上看,“35+魔咒”好像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困境,但从深层次来看,却和职场生态、社会舆论等外部环境分不开。不仅仅是腾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有许多用工单位都明确指出,只招聘35岁以内的员工。这对于想要重新寻找一份职业的35+职场人士而言,难度明显增高。
只要在网上随便搜一搜,各大企业以各种理由“花式”辞退老员工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就在不久前,还有网友在网上爆出,百度去学校招聘,并向在场学生炫耀公司平均年龄很年轻,当被问及“年龄大的都去哪儿了?”时,HR直接懵了。
图源:微博
刺猬乐队曾在《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这首歌中唱道:“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这句歌词听起来充满希望,但仔细想想却让人心生悲凉。虽然总有人正年轻,但我们却终将错过那“正年轻”的时光,走向中年,站在职业道路上不知是上坡还是下坡的地方,五味杂陈,矛盾交织。
为什么企业和员工总是处在对立面?
其实,这一事件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除了涉案一方是大名鼎鼎的腾讯以外,更值得被关注的,是广大职场人对于未来职场环境以及劳资信任关系的失望。回顾以往的劳资纠纷案件,“剧情”似乎也十分相同。无论最终的判决结果怎样,在广大受众心中,“正义的天平”似乎早已偏向了劳动者一方。
近年来,即使是很多大型企业,在用人上也会有不合理的压榨。而那些不成熟的中小企业对于员工的不合规“骚操作”更是多如牛毛。这些不人性化的行为不仅让员工身心俱疲,也确实令人心寒。
就拿本次事件中出现的弹性工作制来说,虽然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实行弹性工作制,但是怎么“弹”是合规的?如何“弹”是合理的?恐怕没几个公司能给出完整的解释和方案。甚至有些公司在弹性工作制这件事上,出现了严重的双标。员工晚走,就是弹性工作制,不算加班费。但是,员工因故晚来,哪怕是风雨雷电,也算迟到,要扣钱。难怪有些员工会吐槽,“就算大雨让整个城市倾倒,老板也会算你迟到!”长此以往,弹性工作制也只不过是让无偿加班成为常态的一种手段罢了。
此外,如今的一些自媒体为了迎合读者的共情思维,也会经常追逐社会热点,向受众推广一些涉及“无偿加班”、“职场压榨”、“公平性”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观点几乎一边倒的偏向劳动者一方。这也使得员工对企业和雇主的不满情绪和不信任态度在一点一点的积累。
其实,对于公司而言,几乎所有价值都是由员工带来的。员工就是公司的财富。因此,在裁员这件事上,无论裁员的原因是什么,最终的目的总归是保留住有贡献价值的员工,淘汰掉低价值贡献的员工。
这个世界,远不是一种视角可以看得清楚的。企业的视角是发展和盈利;员工的视角是成长和赚钱。在职场中,没有绝对的正义方,也没有绝对的非正义方,只是各方诉求不同,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罢了。
如果企业与员工纠纷,劳资双方去协商、去仲裁、去诉讼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旁观者,也许站在不同角度冷静地思考,我们才能尽可能地看到一个较为完善的事态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