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

什么是好学校,判断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是什么,我觉的,那就是好学校一定是孩子喜欢的学校,好学校一定是孩子值得留恋的场所,好学校一定是孩子回了家还想去,去了学校就不想离开的一个地方。
再说透一点,好学校像磁铁一样,能够紧紧吸引住孩子,把每个孩子的心都能吸引住。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靠什么把孩子的心吸引住呢?
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要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并不是物化的一个概念,也不是教育以外的一个东西,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教育本身。
校园是什么?校园就是学园,就是家园,就是花园,就是田园,就是孩子们的乐园。校园如若没有优美的环境,很难达到这些“园”的要求。办学校,首要的任务,就是让校园有一个优美的环境。这是最低的条件,也是最起码的标准。
优美的环境,当然不一定要有高楼大树,也不一定要有塑胶跑道,更不一定要有喷绘雕塑,但是校园应该是干净卫生的,应该是整洁清爽的,应该是崇尚自然的,应该是温馨美丽的,应该是让人爽心悦目的。
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要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有故事的老鼠叫米老鼠,有故事的鸭叫唐老鸭,有文化的校园才是有魅力的校园。
文化是最高境界的管理。学校里任何一件不起眼的东西,只要给它烙上文化的印记,就会远远超出其本身的一切,哪怕是一段残墙,一块废砖,一栋旧楼。任何一所学校,哪怕是不起眼的小学校,校园有了自己的文化基因,有了自己的文化符号,有了自己的文化“味道”,学校就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师生们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受到熏陶和教化。
让每一面墙壁都能够说话,让每一颗小草都能够传情,让每一栋楼房都有育人能力,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气息,让每一个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这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和努力方向。
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要有芬芳的书香味道。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浓郁的书香校园能净化孩子的灵魂,陶冶孩子的情操,增长孩子的见识,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闻书香、享书情、体书味,享受阅读的快乐,是奠基孩子幸福人生的重要方面。
我以为,只有将书香与校园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只有在校园里四处飘逸着书香的时候,这样的校园才是飘逸、灵动、具有生命力的。一所冷漠没有书香的香园,永远都不能培养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感恩心的学生的。
我还以为,一所学校什么都可以没有,只要有孩子们随时随地可以读的书,只要校园内到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这样的校园就是幸福的校园,孩子们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即或没有高分数,但只要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其他习惯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学科成绩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未来人生再不怎样,也不可能不怎样到哪里去。
我更以为,一所书香味道很浓的学校,即使校舍很简陋,它也完全有可能是一所孩子们喜欢的学校;一所重视阅读的学校,即使处于偏远乡村,它也完全有可能洋溢着幸福。
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为每一位孩子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他们的阅读书籍,让每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所有的孩子在阅读中变得更聪慧,这既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也是把孩子的心永远留在学校的一个有效着力点。
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要有卓越的校本课程。一双再好的鞋,不可能适应每一双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国家教材再好,也不一定适合一个班上的几十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特长,都有自己的天赋禀性,着力让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微型化,着力研发适合不同学生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微型课程,增加学生对课程选择的权利,让不同层次的课程适应不同的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获得个性化发展,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要有丰富的社团活动。人是社会的一分子,要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很好的感知,才能得到发展并成功。学校生活在人的生命生活中是非常宝贵的一段时光,但这段生活主要还是围绕教室、班级、课堂展开的,并不是完完全全的社会。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要想真切地了解社会,最好的载体是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不只是学科的延伸,学生自己开展活动,每个人参与其中,学会揣摩他人的兴趣点、制定社团规则、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一个人的谋划能力、运筹能力、管理能力、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动手能力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这些活动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但都没关系,失败了可以再来一次。如果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做,做到中学、大学毕业,一生能够参与到十多个社团活动中去,当他走上社会的时候,还怕他不成熟吗?当他面对未来人生的时候,难道还不能适应吗?
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自身实际,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既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又找到志同道合的成长伙伴,同时让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发展特长,增长见识,增进友谊,磨练意志,涵养心智,培育能力,强健体魄,感悟生命的精彩。
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要有一个生动而有效的课堂。课堂不仅是孩子们的学堂,而且是孩子们生命成长的殿堂,放飞梦想的天堂。
对于这样的课堂、殿堂与天堂,就不能只有满堂灌,满堂练,满堂动,也不能只有束缚,只有控制,更不能不切实际,一味盲目照搬什么模式,而应该归还课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站在课堂中央,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该解放课堂,不能让课堂成为压迫孩子的工具,成为捆绑孩子生命的绳索,尽最大努力,让课堂里面流动的不仅是冰冷的分数,生硬的制度,压抑的空气,焦虑的情绪,而是信任和尊重,智慧和激情,快乐和幸福;更应该开放课堂,把课堂搬到操场,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工矿社区,搬到美丽的大自然,让孩子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大千世界。真正的课堂在日常生活中,在课堂以外的纵深和广度里。
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还应该有孩子们喜欢的老师。老师,不仅是孩子们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孩子们心灵的导师,灵魂的慰藉者,精神的引领人。孩子喜不喜欢学校,喜不喜欢学习,学校能不能把孩子的心吸引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取决于有没有一个他喜欢的老师。
孩子们在学校有一个他喜欢的老师,他就会向往学校,热爱学习。孩子们在他的世界中,认识很简单,他感觉他的学习是在为老师而学。君不见,大凡孩子喜欢哪个老师,老师教的那门学科他就特别感兴趣,也都学得特别认真。
而且不仅如此,孩子们有一个他喜欢的老师,老师会成为他的榜样,他长大后也许便会成为他老师那样的人。我曾经向老师们做过调查,为什么选择当老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回答是,他在学生时代遇到了喜欢他的好老师,于是便选择当老师,做一个像他老师那样的老师。
怎样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除了老师有学识,书教得好,有人格魅力,给孩子施以积极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老师要爱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生活中什么最重要?爱孩子。”优秀教师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爱孩子,一个对孩子没有爱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也不是一个孩子喜欢的教师。
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当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时候,也许他便能在你面前开出最美丽的花儿。
要充分信任孩子。信任比黄金重要。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播种信任,才能收获信任。信任孩子,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教师赢得学生喜欢的一个法宝。
要公正地对待孩子。公正是最大的动力,公正也是爱的基石,如果对孩子出现不公正,孩子心里都有数得很,那你和孩子的关系一定很糟,就一定不要指望孩子喜欢你。我有一个观点,教师即或暂时做不到爱每一个孩子,但必须做到公正对待每个孩子。
要尊重孩子。尊重是爱的关键,尊重意味着从孩子的内在需求出发,意味着师生人格上的平等,意味着对孩子的个性的了解与接纳。当然,尊重最为崇高的是,尊重问题孩子,问题孩子最需要我们的尊重,问题孩子也是最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尊重孩子的“慢”,要有“未来”的意识,有等待的耐心,要有对“这一个”的充分关注的情感,要有“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胸怀。
老师要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就必须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老师喜欢他。如果我们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孩子,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但是要真正做到发至内心喜欢每一个孩子,老师压力这么大,班上的孩子这么多,我以为这很难,但我觉的,老师至少应该做出喜欢孩子的样子,这不是道貌岸然,也不是虚伪,更不是伪君子,而是教育的需要。
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有一段论述: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
作为老师的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找到喜欢每一个孩子的理由,也让你因为喜欢每一个孩子,而成为让每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
我以为,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和听话的奴仆的地方,不是文明的监狱,心灵的桎梏,而是师生精神的寄居之地,灵魂的充盈之所。
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是一方清澈的池塘,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首动人的诗篇,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必然吹拂着自由之风,涌动着创新之情,洋溢着快乐之感,这样的学校,一定是有内涵的学校,一定是为孩子快乐幸福奠基的学校,一定是为孩子明天负责的学校。
努力办好一所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取向和定位,也应该有这样的追求和行动!
来源:汤勇晓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