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牧尔台生活记忆之十一
〓 第 1626 期 〓
作者|高存刚 编辑|王成海
树人
学习混
考试碰
小升初
当旁听
国政通
教当兴
严管理
正校风
德智体
全问鼎
孕栋梁
育才俊
念想
莘莘学子情
齐步跨征程
漫漫人生路
起点在土镇
壮业辉且煌
最美我童心
而今思乡愁
难忘雪与风
土牧尔台生活记忆之十一
郭维老师治学严谨,强调学生必须从基本功做起,要求书写规范标准,试卷作业务求工稳齐整。台德钦同学受父亲军人作风影响,完成作业循规蹈矩、一丝不苟。符号(加、减、乘、除、等号、大小于号)都用三角板约束,字里行间、成文就章,皆为比例尺齐底。郭维老师对此十分赞赏。让全班同学传看他的作业,号召大家学习效仿。同学们啧啧称奇,这那里是人书手写,分明是机制印刷课本再现。相形之下,优劣立辨,我们大部分同学的那些七勾八叉、横躺竖尥、左支右绌、上窜下跳、胡乱塗鸦的书写应付,简直就拿不出手,上不了台面。
自打参看标杆、榜样作业后,同学们虽不能说是亦步亦趋、简单化一、笔笔效法吧,却也都规矩了不少。作业试卷举手投足拿捏分寸,保持清洁。谈不上让人赏心悦目,日后凡在八班毕业出来的学生,在完成书面工作方面,均能让领导、同事过得下眼。这都得益于榜样的力量和严师的鞭策斧正吧!郭老师拿来一本关于讽刺粗心认读放白犯错搞笑的小册子,节选其中文章念给大家听。记得有一篇是说阅读水浒的文章吧。“有甲乙二位朋友相见,甲向乙显摆自已博学多才,对名著颇有研究。最近我看了一本叫《木许》的小说,其中描写有位取名季達(达)的壮汉手拿两把大爹,有万夫不挡之勇。他的这番炫耀,把乙笑得是前仰后合,涕泪俱下,急忙刹车给他纠正。那是水浒,不是木许,壮汉是李逵,不是季達(达),用得是两把板斧,不是什么大爹。”郭老师借此要求同学们在行文书写时,用字措词力戒、禁绝、忌讳错别放白。其后他将小册子赠送给了台德钦同学。1962年夏,八、九两班同学小学毕业了。那年规定超令同学是不允许参加小升初考试的。象张文科、王金、郭福明、石全根、许翠花等同学均在超令行列。考入土牧尔台中学的八班同学有张福、张印科、张志孝、张太、梁有才、台德钦、崔玉明、孙金柱、常美、梁炽俭、薛兴赢、石凤山、赵水晶、溫秀珍等。九班考入土中的有于江、吕九如、段才、陈文、李焕生、韩文秀、曹艳芳等。我终因基础差而落榜。
恰遇1962年秋季旗卫生局成立了一个医专班。生源为初中、高小毕业生和社会青年。父亲即时给我报了名,也没用笔试面试,交了十元钱的学费便直接进班。医专班设在土牧尔台中学西区,从南数第二排把边教室。土中配备部分教师参于管理和任课。由敖登老师担任班主任,格日勒老师任化学老师,李录任政治老师。卫生局配备了专职医生授课,中医学由杨威武讲授,西医药学由侯宝林讲授,还开设了胚胎解剖学等。班干部有张俊、沈全玉。记得他们当时已经是初中毕业生了。初中文化程度的还有王变喜、王根祥、景有福、郭淑芳(已经结婚,上课时由于怀孕妊娠反应呕吐不止,杨威武老师让她回家休息。)有一刘姓女生,听说她父亲是钉鞋匠。另有一位女生后来嫁给了赵铎。土牧尔台小学毕业的八班同学有张彦明、赵丙武、贾振玉、贾英维、高存刚等。九班同学有孙成运、李卫星、于志先等。学生全部跑校,没有住校生。原定于学期为两年。我们小学毕业的同学因文化基础差,仅读完上半学期便不再让续读了。剩下的初中毕业同学继续在医专班就读,第二学期搬迁到了南面卫生局一带。后因经费、师资等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半途夭折。
春季小学开学,父亲找到土牧尔台小学校领导张理才,谈了我的情况,校领导让跟着毕业班(当时只有一个班,即十班。)旁听。因为已经有了小学毕业证,届时可以直接参加小升初考试。班主任是米孝义老师,米老师对我也很负责,经常在课堂提问我,有不会的就讲解复述给大家共同听。通过半年的跟班补习,我二次参加了小升初考试。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我被土牧尔台中学37班正式录取。那年考入土中的十班同学还有:刘卫星、王培彦、陈永珍、郝振龙、楊进财、段贵明、李庭祺、张振平、贾振玉、张宇田、高官兵、闫向中、文占美、韩玉石、张美玲、宋月梅、李改鱼、王凤英、张月英、张枚梅、贾彩云、李秀莲、梁玉兰、王凤仙等。当时土牧尔台中学党总支书记是司明,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是闫捷,教导主任是包锁柱,蒙汉分校后雷英接任,后调走,由安骅老师继任。我们的班主任是赵拓彬老师兼代地理课。语文老师是乔丙礼,只讲了一节《落花生》便调到白中去啦。由陶桂森老师接任语文老师。最后由王静芬老师教语文。张玉坤老师代数学,他那浓重的南方话,大多数同学听不懂,相对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绩。后来换成张惠兰,几何由蒋繁其、赵竞珍主讲,同学们的成绩普遍有了显著提高。俄语老师是朱秉利,后换作郭维屏。物理老师是杨启。历史老师是黄丙翰,后换为李安福。政治老师是韩宝玉,蒙汉分校后,由翟振歧接讲。生物老师是张毛脑海,蒙汉分校后,韩文和接任。体育老师是蒋茂泉、许诚。美术老师是王又义。音乐老师是赵安慧。生活老师由数学组李光老师兼任,李老师作风硬朗,管理严格,夜间查寢天天不落。总务主任是李茂兴老师。团总支书记是史秀。我们在校就读的三年,正好是举国教育振兴,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同学们求知热情空前高涨。除认真学好掌握各科知识外,纷纷择其所爱,参加学校利用课外、自由活动时间举办的五花八门的兴趣小组的专项辅导授课,如音乐、体育、美术、无线电、珠算、俄语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38班的王德华同学专攻美术,他临摹的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的水粉画十分逼真,练就的隶书秀气、端庄,常被一些单位请去书写会标和毛主席语录。37班韩宏同学拉二胡的技法不亚于专业水平。边存礼的舞蹈基本功扎实,毕业后被旗乌兰牧骑录用。40班的翟振枝,37班的韩宏、孙章都能动手组装半导体收音机,修理交直流电收音机的一些故障。我们在校就读期间经历了蒙、汉生合校和分校的过程。蒙生班有比我们高一届的31班,以及与我们同届的36班,和比我们低一届的42班。蒙汉学生上操、就餐、开大会均在一起。一块儿耍乒乓球、打篮球、踢足球、参加运动会。蒙生班的足球踢得相当出色,和最厉害的毕业班28班足球队不分伯仲,踢成平局。摔跤是他们的强项,阿巴嘎、色岱、贡布扎布都很优秀。学生组百米赛跑,38班的曹雄,37班的王艾,42班的那音太,成绩都在13秒左右。田径投掷项目比赛,37班女生李秀英多次打破土中女子手榴弹、铁饼纪录,年年夺冠。教师组万米竞走,毕力贡老师和杨起老师竞争激烈,毕老师以微弱优势胜出。万米长跑杨起老师勇夺冠军。200米短跑决赛在陶桂森老师和赵拓彬老师之间进行,结果陶老师以较大优势问鼎。每逢举办文艺晚会,全校蒙汉师生齐聚一堂,登台人忘情入戏,观看者愉悦欢心。大合唱、对唱、独唱、好来宝、蒙古族舞蹈、汉语小歌剧、器乐合奏、诗歌朗诵,你曲唱罢我曲又起,交相辉映,欢声笑语不断。特别是陶桂森老师、郭维屏老师缠裹羊肚子手巾,头戴烂毡帽化妆表演的《王老三我问你》的抗日歌曲,搏得了众师生的阵阵喝彩。赵安慧老师、孙冀明老师的一首女声二重唱《红梅赞》将师生们引领到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踏雪昂首,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鞭策着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为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而努力奋斗。师生们的才情宣泄,演技彰显,深深地印烙在了所有在场观众的脑海心间,使大家永生铭记,一世难忘。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文体娱乐活动,把蒙汉师生紧紧的团结凝聚在了一起。这深厚的兄弟民族情谊,在日后走向社会后,见面办事分外淳朴可亲,求真务实。36班教室和我们的寢室为邻。通过密切接触,不断往来,36班的阿巴嘎同学和37班的王美同学结成了莫逆之交。阿巴嘎常拿着牧区的奶食和炒米招待王美,王美也用从家里带来的炒面、油炸糕让阿巴嘎尝稀罕。尤拉个子不高,班里数他年令小,于是常到我们宿舍找年令相仿的小同学玩耍。色岱、宝音德力格尔、其仁那日布、白朝鲁也常和我们一起打乒乓球。1965年秋季开学蒙汉生分校,36班、42班随同蒙教老师一同迁往白音察干民族中学。至此土牧尔台中学成为纯汉语授课的中学。
1963年,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一场学雷锋做好事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土牧尔台中学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各班级同学争做好事。校园、操场规整清洁,办公室、教室、走廊过道、水房餐厅一尘不染。公共侧所日日打扫,茅坑粪池掏得干干净净。同学们做完好事不留名,甘当无名英雄。此外还到社会上去做好事。如打扫街道,帮助机关单位清理卫生,扶老携幼,关护病弱等。我们班同学曾列队到土牧尔台理发馆帮助擦拭门窗玻璃,清除室内外垃圾。当时常美同学的父亲负责理发馆的收款开票工作,他和理发师傅们看到同学们辛辛苦苦把理发馆整理的窗明几净,里外美观,当场表扬了我们,还写了感谢信送到学校。我和陈伟同学看到粮食局门市部职工人手少忙不过来。便主动去帮助他们拆垛搬袋,开口倒面。负责人认识我,询问了陈伟的姓名,记下后,将我俩所做好事报到了学校。
在赵拓彬老师带领下,37班连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虽然班里跑校生很少,但赵老师也能常抽时间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换共同管好学生的意见。语文老师陶桂森因较赏识我所写的几篇作文,并当作范文让在课堂上朗读。他专门抽时间到我家进行了家访,吩咐我的父母应重视督导我打好语文基础。强调说这是学好各门功课的根本。由于恩师的培养厚爱(将他收藏的几本写作基础理论、逻辑学等借给我阅读,并口传笔授不少在初中语文课堂听不到的知识。)我在语文学习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为日后参加工作胜任文秘写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方面,土牧尔台中学也做得很好。每学期安排同学们(休课)半个月的劳动时间。学校里的一些较简单的泥工营生,如抹房顶,抹土墙,饲养院帮工,校田耕种、帮耧、锄地、收割,菜园点种、浇灌、除草、施肥、起获等,都曾流淌过历届学子们辛劳的汗水。学校为参加劳动班级学生免费提供早点,每人一个半斤大的白面馒头。农忙季节联系安排同学们到乡下去参加支农劳动,帮助生产队收割庄稼。有一年由赵拓彬老师带队,37班同学们背着行李步行到集贤村(有东村和西村)参加小麦、葫麻拔割。记得王静芬老师和蒋繁其老师都随队参加。他们怕扎手,戴着白线手套,一回拔割一垅。实在太难为蒋老师了,一个颤颤巍巍、摇摇晃晃的脑梗病人,也要参加农田劳动。吃得是全麦面馒头就蒸饭水,生化盐汤沾莜面窝窝。睡得是社员家的大土炕。学生们粗食淡饭、大通铺早就习以为常。几位老师可就吃苦受罪了。赶上兴修水利年代,初中二年级时,全年级四个班齐到红格尔图公社参加截伏流、防洪渠的修筑工程建设。由各班班主任带队,同学们及行李由生产队派去的皮车拉着前往。37班住在赛乌素村,距离工地二、三里,需步行上工。锹挖筐抬,寸土难移,同学们手起茧子了,肩膀磨破了,脸晒黑了,人累瘦了。但每天收工后忘不了学习解放军给房东担水、打扫院落、清理家务。王艾、陈伟、王有山三人同住一家,因饭量大,吃哭了房东。班主任不得不和生产队长商议,重新调整了食宿安排。通过劳动锻炼,既增强了同学们的体质,也培养了同学们热爱劳动的品德。
尾声
有关土牧尔台中学的建制及发展历程、人文轶事,李光老师和先我几届的师兄师姐,后学师弟师妹们多有翔实记述,在此夲愚就不再做狗尾续貂,画蛇添足的赘叙了。
1966年夏,初中毕业回家,后又接通知返校参加文化大革命。和一群几届的男女同学挤火车进北京,接受了毛主席的第八次检阅红卫兵。回校后组建红卫兵战斗队。到呼市、包头、集宁等地大专院校进行红卫兵大串连。参予了后旗拉山头、结帮群,斗当权派的运动。1968年复课闹革命,军宣队进驻学校,实行红卫兵大联合。学生逐步返回教室。紧接着旗革委会开始动员老三届(六六、六七、六八届)学生,“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年轻人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积极报名上山下乡。8月19日我和二十名老三届同学由郭维屏老师带队,上山下乡插队到锡勒公社红旗庙牧业大队。离开了生活十二年的土牧尔台镇,开始了漫漫人生路的新征程。光阴荏苒,岁月峥嵘。挥手一别,竟超六旬。忆及往事,恍若昨晨,常思不忘,念想旧人。老迈昏愦,搜肠掏心,笔底涟漪,夕阳辉映,零七碎八,拼凑拙文。见笑读家,任由点评。余唯殷盼,野史情浓。众看官请记住这边陲北疆有座叫土牧尔台的小镇。莫要忘却曾经有那么一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经风历雪的人。还有留给子孙的一段段故事,一串串诗行,一曲曲歌声。【全文完】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