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57 是他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唐朝!

NO.157

骆悦等人带着三百亲兵与曹将军一起直奔史思明的寝帐。

有曹将军领头,骆悦一行就仿佛现在警车开道的车队一样畅通无阻——史思明营中的卫兵根本不敢阻拦。

然而在进入史思明的卧室之后,骆悦却大吃一惊。

里面一个人也没有!

他急忙向寝帐外值勤的卫兵询问史思明的去向。

那个卫兵可能反射弧较长,回答得稍慢了一点,他马上手起刀落,将其劈为两段。

其余的卫兵吓坏了,慌忙用手指着厕所的方向告诉他:皇上到那边上厕所去了!

此时厕所里的史思明也听到了动静。

他反应很快,知道有情况,连屁股都没顾得上擦就马上提起裤子,翻墙跳入隔壁的马厩,跨上一匹马就往外冲。

可动作再快,也不可能快得过命运。

也许是命中注定难逃此劫,他刚出马厩就迎面撞上了骆悦等人带领的乱兵。

史思明急忙又调转马头,往反方向逃。

但哪里还来得及?

只听骆悦一声令下,身边的兵士纷纷放箭,其中一箭正中史思明的手臂。

史思明栽下马来,随即被擒。

他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此时倒也并不惊慌,只是淡淡地问:谁指使的?

骆悦回答:奉怀王(史朝义)之命。

史思明一下子全都明白了,仰天长叹道:我白天说错了话,遭到这样的下场也不冤枉。只是你们动手太早了,为什么不等我拿下长安后再动手呢?看来我的大业是办不成了!

接着他又大声对骆悦等人吼道:别杀我!

可就算喊破了嗓子,骆悦也只是把史思明当成一头瞎叫唤的驴子。

他对此根本不予理睬,依然按照既定安排将史思明押送到了数十里外的柳泉驿(今河南宜阳柳泉镇)囚禁起来,随后回营向史朝义汇报:事成了!

不过,直到这个时候,史朝义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置自己的父亲。

但骆悦很快就帮他做出了决定。

当时史思明最倚重的得力干将周挚正率部驻扎在附近,得知史思明被抓,他竟然惊得连站都站不住,一下子晕倒在地!

从这件事中,骆悦知道了史思明在这些高级将领们心中的地位。

为杜绝后患,他立即派人将史思明勒死。

史思明就这样结束了他59年的人生。

和他的老朋友安禄山一样,他也死在了儿子的手里。

但与安禄山不一样的是,他似乎更有军事才能,对唐朝的危害也更大,明代史学家王世贞就认为他“才力远出禄山上”。

《剑桥中国隋唐史》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史思明任叛军领袖后,被证明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如果不是他的儿子史朝义与他人合谋将他杀害,他很可能推翻唐朝。

这种说法成立的话,也许史朝义才是安史之乱得以平定的最大功臣——史朝义就如同一个在关键比赛的关键时刻中踢进关键乌龙球的敌方球员,硬是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把已经命悬一线的唐朝从死亡线上一把拉了回来!

当然,那时的史朝义肯定不会这么认为。

事实上,他也根本没时间考虑这些。

他脑海中只有一件事——怎样在父亲死后稳定住局势。

为此,他先是设计将史思明的死党周挚拿下杀掉,接着又火速返回洛阳,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帝位,成为伪燕朝的第四任皇帝。

当上皇帝后,史朝义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传令给驻守范阳的大将张通儒,让他杀死弟弟史朝清、其母辛氏以及党羽数十人。

张通儒奉命大开杀戒,不料却遭致了史朝清党羽的强力反弹,将张通儒杀死,之后两派势力在范阳互相残杀,动乱持续了数月之久,直到后来史朝义派他的心腹部将李怀仙出任范阳尹,才算勉强控制住了局势。

然而史朝义的日子依然并不好过。

尽管他当了皇帝,但驻守在各地的叛军将领却根本不买他的账。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些将领大多是曾和史思明平起平坐的安禄山部将,之前之所以愿意追随史思明是因为史思明确实能力超强,能给他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而现在坐在皇帝位子上的换成了年纪轻轻、能力平平的史朝义,他们还追随他图什么?

图他一脸痘痘?

图他一身肥肉?

图他一口黄牙?

图他一两白酒都喝不了?

……

可以这么说,此时的叛军内部早已矛盾重重,貌合神离,虽然表面上似乎还是一个集团,可实际上却已经完全是一盘散沙……

(0)

相关推荐

  • 平定安史之乱的胡人将领仆固怀恩,其功劳不亚于郭子仪

    晋朝建立后,分裂多年的中华大地曾短暂的统一过,奈何晋朝统治者昏庸无能,宗室内部为了权利打的不可开交,衣冠南渡后,华夏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直到隋唐时期,四分五裂的华夏才重新归于一统,南北朝时期涌现出 ...

  • 告诉你,节度使是如何架空唐朝的?节度天下之二:节度使的蜕变

    上次我们说道,由于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瓦解,进而导致募兵制的出现.募兵制又使得军队中出现了固定的将领和士兵,从而形成"将领+士兵"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不断发展进而在天宝年间使唐玄宗 ...

  • 此物最相思(第362章)

    对李豫来说,收复洛阳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当他带着儿子李适随父亲李亨.祖父李隆基逃离长安时,他的妻子沈珍珠却被留在了长安. 长安沦陷后,李唐皇室大多惨死叛军刀下,而年轻貌美的王妃.宫女们则被大批大 ...

  • 以身殉国颜杲卿(资治通鉴卷二一七之十)

    颜杲卿暂时站住脚跟后,派他的儿子颜泉明和贾深.翟万德一起赴京师,向朝廷进献李钦凑的首级以及何千年和高邈.张通幽哭着说:"我的哥哥张通儒投靠了叛军,我恳求能和颜泉明一起入京,以救我一族人的性命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2刚正不阿

    NO.192 太尉是最高级别的荣誉官衔,中书令是最高等级的行政职务,郡王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还有什么头衔比太尉.中书令.郡王还要尊贵呢? 李豫用堪比爱迪生试验电灯灯丝材料的钻研精神刻苦钻研了好长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1哀莫大于心不死

    NO.191 当然,仆固怀恩也知道,要与强大的唐朝为敌,靠他自己那点人手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一回到灵武,他就开始紧锣密鼓地与回纥以及吐蕃联系,提出的条件也非常优厚:只要你们肯发兵助我攻打唐朝,所有的城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0死也不回头

    NO.190 仆固怀恩离开后,原本驻于沁州(今山西沁源)的朔方军将领张维岳第一时间就领兵赶赴汾州,接管了仆固怀恩留下的部队,控制住了汾州的局势. 随后他又除掉焦晖.白玉等兵变将领,将诛杀仆固玚的功劳据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3 无中生有

    NO.183 公元763年十月九日,吐蕃大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长安. 如王献忠所料,他们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伪政权. 由于当时唐朝宗室大多已逃之夭夭,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与皇帝关系不是很近的人选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3 卷土重来

    NO.193 白孝德本打算派数十名将士与段秀实同去,段秀实摆摆手拒绝了:用不着. 最终他只带了一个瘸腿的老兵跟他一起去. 两人刚到郭晞的军营门口,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就杀气腾腾地冲了出来. 面对山呼海啸般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5 偏向虎山行

    NO.195 此人姓刘,名叫--非常遗憾,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当时在朝中担任给事中. 他厉声质问鱼朝恩说:敕使(当时对宦官的统称)是要造反吗?现在京城周围大军云集,您不想着抵御敌寇,却要裹胁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9 一条道走到黑

    NO.189 仆固玚的死,对仆固怀恩触动很大. 他终于无奈地意识到,朔方军的将士,尤其是其中的大多数汉人与自己并不是一条心,想要凭借这些人来与朝廷对抗,简直比想要凭借"网络刷单一单一结足不出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8 冲动的惩罚

    NO.188 仆固怀恩先是收买了辛云京的部将李竭诚,企图让他暗算辛云京. 不料警惕性极高的辛云京提前察觉到了李竭诚的阴谋,将李竭诚处死. 暗的不行,那就只能来明的了. 仆固怀恩干脆不再遮遮掩掩,明目张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7 单骑退回纥

    NO.197 于是郭子仪把话锋一转,接着又说道:吐蕃人凶残无道,趁我国内乱之际,不顾舅甥之亲(唐中宗李显曾将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和亲,唐玄宗李隆基与金城公主算是堂兄妹,也便成了吐蕃赞普的小 ...